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辟謠平台 > 權威發布 > 正文

辟謠平台

沙從哪來?為何回流?為何難“根治”?——今春沙塵天氣頻發三問
更新時間:2023-4-18 16:20:30    來源:新華視點

黃沙漫天、卷“沙”重來,這個春天,多地頻繁受到沙塵天氣困擾。今年以來,我國已出現8次沙塵天氣過程,沙塵出現時間早,過程次數為近10年同期最多。

  據中央氣象台環境氣象室主任張碧輝介紹,目前正在持續的沙塵天氣過程為今年以來第二強。截至13日,本次過程影響覆蓋20餘個省(區、市),影響麵積達到460萬平方公裏;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出現沙塵暴,內蒙古局地出現強沙塵暴。

  “今年第一次沙塵天氣過程發生在1月12日,首發時間較常年偏早32天。”張碧輝說,從次數看,截至目前已出現8次,較常年同期偏多2次,為近10年來最多。

  沙塵天氣發生頻繁,“源源不斷”的沙塵到底從何而來?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與環境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周春紅表示,全球大氣是連續的整體,起源於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會影響歐洲,也會通過大西洋影響北美,而東北亞的沙塵暴會影響蒙古國、中國,向下遊走會影響韓國和日本,也會往太平洋傳輸。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桂海林分析指出,近期沙塵天氣過程起源於蒙古國與我國內蒙古中西部,蒙古國南部的沙塵在途經我國北方幹旱半幹旱地區時,沿途沙塵得到補充,強度進一步增強。

  衛星監測數據顯示,今春內蒙古積雪主要覆蓋在其東北部,3月以來內蒙古積雪覆蓋麵積約為23.9萬平方公裏,與2022年同期的66.5萬平方公裏相比明顯偏小。同時,大部分區域的積雪覆蓋日數與過去2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也顯著偏小。

  “從積雪前期覆蓋狀況來說,不利於抑製沙塵源地起沙。”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首席王新說。

  同時,蒙古國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響我國的重要沙源地。2022年植被生長季蒙古國降水較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蓋較差。今春前期氣溫回暖導致凍土層沙土快速融化,在一定大風條件下,造成沙源地的沙塵多次輸送至我國。

  監測顯示,4月9日開始的沙塵天氣過程載沙量相對較大,偏西風較強,影響我國的時間相對更長。隨著冷空氣東移南下,長江以北大部地區均出現揚沙或浮塵天氣,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甚至福建北部均受到沙塵明顯影響。

  按照以往的情況,沙塵南下入海後便一去不複返,但自11日夜間開始,它殺了個“回馬槍”,北方多地遭遇沙塵二度影響。

  此次沙塵天氣為何回流?

  專家表示,冷空氣東移南下後,沙塵隨氣流一路直抵西北太平洋。但冷空氣入海後,我國中東部地區開始受到高壓後部偏東風影響,導致輸送到西北太平洋上空的沙塵與中東部還未沉降的沙塵,在偏東風作用下又一路北上,再次傳輸到我國境內。此前沙塵回流多發生在東北地區,此次發生位置相較於以往偏南。

  據中央氣象台預報,本周末京津冀、東北地區沙塵天氣將減弱緩解,但西北地區等地仍將維持黃沙漫天的狀態。此外,4月20日前,北方地區沒有明顯降水天氣過程,沙塵將頻繁出沒。

  不少公眾有疑問:沙塵天氣給大家帶來諸多困擾,為什麼不能將其“根治”?
張碧輝表示,沙塵天氣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自然現象,是地球生態係統的一部分,客觀上會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其對酸雨的中和、海洋的物質能量補充等都有一定作用。

  劇烈的沙塵天氣通常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防沙治沙一直都是我們麵臨的重要任務。周春紅表示,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的沙塵源區分布在發生變化。通過植樹造林等措施,沙區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比如曾是重要沙源地的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如今很少發生沙塵暴;但對於永久性沙漠塔克拉瑪幹來說,植被很難生存,沙塵暴仍時常出沒。

  實踐證明,人類可以通過“管理”沙漠、造林種草來減少沙塵暴影響。

  我國提出到2030年,規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86億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麵積0.9億畝。內蒙古東部及京津冀山地丘陵、庫布其沙漠及毛烏素沙地、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及綠洲區、塔克拉瑪幹沙漠及綠洲區、柴達木盆地沙漠及共和盆地、西藏“兩江四河”河穀等7個區域為全國防沙治沙重點建設區域。

  專家表示,荒漠化防治不是一蹴而就,未來仍需要加強植被修複,減輕沙塵天氣發生的頻率和沙塵暴危害,同時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治理沙塵暴這一全球性問題。

  “蒙古國‘種植十億棵樹’計劃啟動後,我國積極支持並同蒙古國開展防治荒漠化項目合作,能更好幫助境外沙塵源地的植被恢複,減輕沙塵暴的危害。”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長吳波說。(新華社記者)

文章編輯:楊銘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沙從哪來?為何回流?為何難“根治”?——今春沙塵天氣頻發三問
2023-4-18 16:20:30    來源:新華視點

黃沙漫天、卷“沙”重來,這個春天,多地頻繁受到沙塵天氣困擾。今年以來,我國已出現8次沙塵天氣過程,沙塵出現時間早,過程次數為近10年同期最多。

  據中央氣象台環境氣象室主任張碧輝介紹,目前正在持續的沙塵天氣過程為今年以來第二強。截至13日,本次過程影響覆蓋20餘個省(區、市),影響麵積達到460萬平方公裏;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出現沙塵暴,內蒙古局地出現強沙塵暴。

  “今年第一次沙塵天氣過程發生在1月12日,首發時間較常年偏早32天。”張碧輝說,從次數看,截至目前已出現8次,較常年同期偏多2次,為近10年來最多。

  沙塵天氣發生頻繁,“源源不斷”的沙塵到底從何而來?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與環境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周春紅表示,全球大氣是連續的整體,起源於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會影響歐洲,也會通過大西洋影響北美,而東北亞的沙塵暴會影響蒙古國、中國,向下遊走會影響韓國和日本,也會往太平洋傳輸。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桂海林分析指出,近期沙塵天氣過程起源於蒙古國與我國內蒙古中西部,蒙古國南部的沙塵在途經我國北方幹旱半幹旱地區時,沿途沙塵得到補充,強度進一步增強。

  衛星監測數據顯示,今春內蒙古積雪主要覆蓋在其東北部,3月以來內蒙古積雪覆蓋麵積約為23.9萬平方公裏,與2022年同期的66.5萬平方公裏相比明顯偏小。同時,大部分區域的積雪覆蓋日數與過去2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也顯著偏小。

  “從積雪前期覆蓋狀況來說,不利於抑製沙塵源地起沙。”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首席王新說。

  同時,蒙古國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響我國的重要沙源地。2022年植被生長季蒙古國降水較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蓋較差。今春前期氣溫回暖導致凍土層沙土快速融化,在一定大風條件下,造成沙源地的沙塵多次輸送至我國。

  監測顯示,4月9日開始的沙塵天氣過程載沙量相對較大,偏西風較強,影響我國的時間相對更長。隨著冷空氣東移南下,長江以北大部地區均出現揚沙或浮塵天氣,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甚至福建北部均受到沙塵明顯影響。

  按照以往的情況,沙塵南下入海後便一去不複返,但自11日夜間開始,它殺了個“回馬槍”,北方多地遭遇沙塵二度影響。

  此次沙塵天氣為何回流?

  專家表示,冷空氣東移南下後,沙塵隨氣流一路直抵西北太平洋。但冷空氣入海後,我國中東部地區開始受到高壓後部偏東風影響,導致輸送到西北太平洋上空的沙塵與中東部還未沉降的沙塵,在偏東風作用下又一路北上,再次傳輸到我國境內。此前沙塵回流多發生在東北地區,此次發生位置相較於以往偏南。

  據中央氣象台預報,本周末京津冀、東北地區沙塵天氣將減弱緩解,但西北地區等地仍將維持黃沙漫天的狀態。此外,4月20日前,北方地區沒有明顯降水天氣過程,沙塵將頻繁出沒。

  不少公眾有疑問:沙塵天氣給大家帶來諸多困擾,為什麼不能將其“根治”?
張碧輝表示,沙塵天氣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自然現象,是地球生態係統的一部分,客觀上會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其對酸雨的中和、海洋的物質能量補充等都有一定作用。

  劇烈的沙塵天氣通常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防沙治沙一直都是我們麵臨的重要任務。周春紅表示,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的沙塵源區分布在發生變化。通過植樹造林等措施,沙區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比如曾是重要沙源地的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如今很少發生沙塵暴;但對於永久性沙漠塔克拉瑪幹來說,植被很難生存,沙塵暴仍時常出沒。

  實踐證明,人類可以通過“管理”沙漠、造林種草來減少沙塵暴影響。

  我國提出到2030年,規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86億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麵積0.9億畝。內蒙古東部及京津冀山地丘陵、庫布其沙漠及毛烏素沙地、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及綠洲區、塔克拉瑪幹沙漠及綠洲區、柴達木盆地沙漠及共和盆地、西藏“兩江四河”河穀等7個區域為全國防沙治沙重點建設區域。

  專家表示,荒漠化防治不是一蹴而就,未來仍需要加強植被修複,減輕沙塵天氣發生的頻率和沙塵暴危害,同時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治理沙塵暴這一全球性問題。

  “蒙古國‘種植十億棵樹’計劃啟動後,我國積極支持並同蒙古國開展防治荒漠化項目合作,能更好幫助境外沙塵源地的植被恢複,減輕沙塵暴的危害。”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長吳波說。(新華社記者)

文章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