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台
近年來,一個名為“湄公河大壩監測(MDM)”的美國項目因多次發布數據指責“中國大壩造成東南亞地區國家缺水”受到關注。但清華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該項目發布的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觀察人士認為,美國借湄公河對中國大打“水輿論戰”,其目的在於挑撥地區國家關係,破壞瀾湄合作氛圍。
據媒體公開報道,MDM是美國國務院資助的一個項目,由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史汀生中心運行。該機構近年來持續在湄公河問題上抨擊中國,但中國行業專家普遍對該項目的數據準確性和動機持懷疑態度。該中心兩名關鍵人物——阿蘭·巴西斯特和布萊恩·愛勒——近年來持續在湄公河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毫無根據的指責。
MDM項目目前以每周更新的頻率發布瀾滄江幹流上11座中國大壩的水文水位監測數據,不斷向下遊國家釋放所謂“危機預警”,借以挑撥中國和下遊國家的互信與合作。
中國科研人員在經過詳細測量與分析後發現,MDM項目的結論中有嚴重錯誤。清華大學相關研究小組3月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小灣水庫在2020年三個時間段的水位監測數據為例,MDM采用衛星遙感方式監測到的數據,和實測水位的升降情況完全相反,誤差高至3到10米不等。
此外,該項目對景洪水電站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的水位監測數據幾乎完全和實際數據對不上。清華大學一名專家告訴記者,景洪水庫較為狹窄,MDM項目基於衛星影像和數字高程模型的水位提取方式難以獲得高精度結果。而從瀾滄江上另一個主要水電站糯紮渡水電站的數據來看,其2016至2021年的水位提取結果也顯示,MDM項目的部分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很大偏差。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除小灣、景洪、糯紮渡幾個水電站之外,MDM項目對於其他水庫水位和儲量監測結果與實際水位誤差也較大,特別是對於狹長的水庫。
MDM項目的“數據偏差史”由來已久。2019-2020年,該項目曾掀起一輪“中國大壩威脅論”的輿論高潮,稱湄公河下遊發生的幹旱應該歸因於上遊中國水庫蓄水,但尷尬的是,其自身得出的結果就存在矛盾。上述專家表示,“事實是,中國在那一年也遭受嚴重幹旱,卻堅持向下遊放水170億立方米,以幫助下遊國家緩解幹旱。”
此外,《環球時報》記者還發現,MDM項目公布的另一些數據嚴重離譜:該項目在臉書上的一個帖子聲稱,1月31日至2月6日的一周內“景洪大壩出現144立方千米的明顯限流”。但《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發現,144立方千米這個數據比整個景洪大壩的整體庫容量還要大數十倍,甚至比流域內45座大壩的一周累計放水量還要多1000多倍。
專家指出,MDM項目針對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他們時不時舉辦在線論壇,並發動媒體和一些所謂“非政府機構”炒作中國大壩對下遊國家的不利影響,卻對這些水利設施對下遊國家幹旱的緩解作用視而不見。而事實上,瀾滄江徑流量僅占瀾滄江一湄公河全流域徑流量的13.5%,瀾滄江出境水量對湄公河整體水量影響非常有限。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專家葛紅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正在通過“四方安全對話”“湄公河—美國夥伴關係”等多邊機製在亞太事務中謀求更多利益。觀察人士認為,美國正加快在瀾滄江—湄公河地區“水資源政治化”的步伐,通過非政府組織、智庫、遊說者和媒體手段多管齊下,試圖在東南亞播下地區國家和中國不和的種子,以遏製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中國政府多次呼籲域外國家停止對湄公河水資源問題的炒作和幹預。相關中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瀾滄江—湄公河並沒有出現一些外國機構和學者所說的“水衝突”,相反各方以水為紐帶不斷深化互信合作。自2020年11月起,中國開始向湄公河國家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瀾湄水資源信息共享平台網站也已開通運行。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近年來,一個名為“湄公河大壩監測(MDM)”的美國項目因多次發布數據指責“中國大壩造成東南亞地區國家缺水”受到關注。但清華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該項目發布的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觀察人士認為,美國借湄公河對中國大打“水輿論戰”,其目的在於挑撥地區國家關係,破壞瀾湄合作氛圍。
據媒體公開報道,MDM是美國國務院資助的一個項目,由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史汀生中心運行。該機構近年來持續在湄公河問題上抨擊中國,但中國行業專家普遍對該項目的數據準確性和動機持懷疑態度。該中心兩名關鍵人物——阿蘭·巴西斯特和布萊恩·愛勒——近年來持續在湄公河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毫無根據的指責。
MDM項目目前以每周更新的頻率發布瀾滄江幹流上11座中國大壩的水文水位監測數據,不斷向下遊國家釋放所謂“危機預警”,借以挑撥中國和下遊國家的互信與合作。
中國科研人員在經過詳細測量與分析後發現,MDM項目的結論中有嚴重錯誤。清華大學相關研究小組3月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小灣水庫在2020年三個時間段的水位監測數據為例,MDM采用衛星遙感方式監測到的數據,和實測水位的升降情況完全相反,誤差高至3到10米不等。
此外,該項目對景洪水電站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的水位監測數據幾乎完全和實際數據對不上。清華大學一名專家告訴記者,景洪水庫較為狹窄,MDM項目基於衛星影像和數字高程模型的水位提取方式難以獲得高精度結果。而從瀾滄江上另一個主要水電站糯紮渡水電站的數據來看,其2016至2021年的水位提取結果也顯示,MDM項目的部分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很大偏差。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除小灣、景洪、糯紮渡幾個水電站之外,MDM項目對於其他水庫水位和儲量監測結果與實際水位誤差也較大,特別是對於狹長的水庫。
MDM項目的“數據偏差史”由來已久。2019-2020年,該項目曾掀起一輪“中國大壩威脅論”的輿論高潮,稱湄公河下遊發生的幹旱應該歸因於上遊中國水庫蓄水,但尷尬的是,其自身得出的結果就存在矛盾。上述專家表示,“事實是,中國在那一年也遭受嚴重幹旱,卻堅持向下遊放水170億立方米,以幫助下遊國家緩解幹旱。”
此外,《環球時報》記者還發現,MDM項目公布的另一些數據嚴重離譜:該項目在臉書上的一個帖子聲稱,1月31日至2月6日的一周內“景洪大壩出現144立方千米的明顯限流”。但《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發現,144立方千米這個數據比整個景洪大壩的整體庫容量還要大數十倍,甚至比流域內45座大壩的一周累計放水量還要多1000多倍。
專家指出,MDM項目針對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他們時不時舉辦在線論壇,並發動媒體和一些所謂“非政府機構”炒作中國大壩對下遊國家的不利影響,卻對這些水利設施對下遊國家幹旱的緩解作用視而不見。而事實上,瀾滄江徑流量僅占瀾滄江一湄公河全流域徑流量的13.5%,瀾滄江出境水量對湄公河整體水量影響非常有限。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專家葛紅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正在通過“四方安全對話”“湄公河—美國夥伴關係”等多邊機製在亞太事務中謀求更多利益。觀察人士認為,美國正加快在瀾滄江—湄公河地區“水資源政治化”的步伐,通過非政府組織、智庫、遊說者和媒體手段多管齊下,試圖在東南亞播下地區國家和中國不和的種子,以遏製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中國政府多次呼籲域外國家停止對湄公河水資源問題的炒作和幹預。相關中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瀾滄江—湄公河並沒有出現一些外國機構和學者所說的“水衝突”,相反各方以水為紐帶不斷深化互信合作。自2020年11月起,中國開始向湄公河國家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瀾湄水資源信息共享平台網站也已開通運行。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