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辟謠平台 > 媒體求證 > 正文

辟謠平台

女童肝癌晚期全因愛吃零食?謠言是這樣來的
更新時間:2020-5-6 16:59:05    來源: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

  原標題:五歲女童肝癌晚期,全因愛吃零食?這條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

  日前,有網傳文章稱,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收治了一位年僅5歲的癌症患者,孩子患病的原因是因為平時愛吃零食,還從小就喜歡方便麵、火腿腸、可樂。文章稱,小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半年後不幸去世,“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段萍說,這足以證明癌症的發病時間有年輕化的趨勢。女童的母親說沒有患肝癌的家族史,孩子平時身體也很好,隻是從小就常愛吃零食。”癌症竟然有可能是因為吃零食導致的,這是真的嗎?

文章截圖

  記者看到,作為論證的論據,這篇網傳文章援引了某“非營利性機構”的調研數據,稱目前孩子們常吃的零食添加劑很多,10%的兒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劑零食3次以上,6%的兒童每天飲用飲料超過3瓶等。接著,文章繼續“控訴”了方便麵、火腿腸、果凍、冰激淩、蜜餞、餅幹等6種零食,對這些“添加劑製成”的零食進行一一批判,稱這些裏麵的添加劑都對人體有害。文章總的觀點可以歸納為:含有添加劑的零食如狼似虎,危害人體健康;癌症的發生、年輕化趨勢與這些零食密切相關,甚至有著因果關係。最後文章中強調,這些觀點是從臨床醫生口中說出的,暗示其可信性。

  不過,記者對此文進行求證後發現,成都5歲癌症患者的這條信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確有原型,但是原報道並沒有“多吃零食導致癌症”這個定論,而是在傳播過程中有自媒體進行了誤讀,逐漸讓這條新聞演變成謠言。

  先來看看食品添加劑和癌症成因的問題。

  記者也在之前的求證中了解到,在包含我國在內多個國家,合理使用添加劑是國家法律法規所允許,這可以使食品更豐富、更安全。要說有錯,那就是食品添加劑的濫用,但這不應歸咎於食品添加劑本身。在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中明確規定的食品添加劑,已經過相關部門的風險評估,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但必須按照標準規定要求規範使用,濫用、超範圍以及超限量使用都是不允許的。可見,所謂的含有添加劑、正常加工的零食一定危害人體健康這一說法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況且,目前也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合理使用添加劑的食品會與腫瘤有直接關係。大夥兒大可不必“談添加劑色變”。

  另外,雖然食物、營養與癌症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科學研究上的“相關性”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發生關聯的條件也十分複雜,癌症的發生、年輕化趨勢與吃零食之間是無法直接簡單推導出因果關係的。

  那麼,文章中被引用“重要觀點”的段萍醫生又是何許人?會不會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呢?

  記者核實發現,“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段萍”確有其人,段萍醫生也的確收治過這樣一位5歲的癌症患者。在2014年的一次義診中,段萍醫生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第一次提到了這個病例。這名5歲肝癌女童是她早前遇到的病人,女童的母親自述家族無患癌史,孩子從小喜歡吃零食。段萍推測:“小女孩之所以患肝癌,或許與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

  不久之後,有自媒體對此報道進行了摘編,但其中的文字卻變成了:“小女孩之所以患肝癌,與這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無關係。”對比一下就能發現,“或許有關”的表述變成了“不無關係”,原本的邏輯關係隨之變化。當年9月,有自媒體引用了後者的報道,還添加了某非營利性機構對於“毒零食”的調查結果,稱有“6種零食含添加劑最多”。經過多次編輯,這篇文章中5歲女孩患肝癌給人的感覺就是吃了含有添加劑的零食導致的。該文章在網上傳播後,引發大量網友關注。再往後發展,“蹭熱點”的自媒體繼續添油加醋,列舉出了這些“毒零食”中的添加劑的種類。

  一時間,當事專家段萍也陷入這個輿論漩渦。2014年10月,四川媒體《成都商報》就網傳的這些誇張描述向段萍求證。段萍表示,癌症發病原因是多因素的,不能因為娃娃愛吃這些零食,就倒推斷定它跟癌症發病有關。

  也就是說,網傳文章中的觀點“含有添加劑的零食如狼似虎,危害人體健康”“癌症的發生、年輕化趨勢與這些零食密切相關,甚至有著因果關係”從一開始就不是段萍醫生說的,這兩個觀點完全是自媒體的主觀臆想。由於謠言中涉及癌症、添加劑以及零食這些熱門網絡關鍵詞,這些謠言又被炮製出多個版本,反複在網上傳播。

  記者提醒,下次如果再看到這條謠言,不要隨手轉發,而要隨手舉報。

文章編輯:楊銘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女童肝癌晚期全因愛吃零食?謠言是這樣來的
2020-5-6 16:59:05    來源: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

  原標題:五歲女童肝癌晚期,全因愛吃零食?這條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

  日前,有網傳文章稱,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收治了一位年僅5歲的癌症患者,孩子患病的原因是因為平時愛吃零食,還從小就喜歡方便麵、火腿腸、可樂。文章稱,小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半年後不幸去世,“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段萍說,這足以證明癌症的發病時間有年輕化的趨勢。女童的母親說沒有患肝癌的家族史,孩子平時身體也很好,隻是從小就常愛吃零食。”癌症竟然有可能是因為吃零食導致的,這是真的嗎?

文章截圖

  記者看到,作為論證的論據,這篇網傳文章援引了某“非營利性機構”的調研數據,稱目前孩子們常吃的零食添加劑很多,10%的兒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劑零食3次以上,6%的兒童每天飲用飲料超過3瓶等。接著,文章繼續“控訴”了方便麵、火腿腸、果凍、冰激淩、蜜餞、餅幹等6種零食,對這些“添加劑製成”的零食進行一一批判,稱這些裏麵的添加劑都對人體有害。文章總的觀點可以歸納為:含有添加劑的零食如狼似虎,危害人體健康;癌症的發生、年輕化趨勢與這些零食密切相關,甚至有著因果關係。最後文章中強調,這些觀點是從臨床醫生口中說出的,暗示其可信性。

  不過,記者對此文進行求證後發現,成都5歲癌症患者的這條信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確有原型,但是原報道並沒有“多吃零食導致癌症”這個定論,而是在傳播過程中有自媒體進行了誤讀,逐漸讓這條新聞演變成謠言。

  先來看看食品添加劑和癌症成因的問題。

  記者也在之前的求證中了解到,在包含我國在內多個國家,合理使用添加劑是國家法律法規所允許,這可以使食品更豐富、更安全。要說有錯,那就是食品添加劑的濫用,但這不應歸咎於食品添加劑本身。在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中明確規定的食品添加劑,已經過相關部門的風險評估,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但必須按照標準規定要求規範使用,濫用、超範圍以及超限量使用都是不允許的。可見,所謂的含有添加劑、正常加工的零食一定危害人體健康這一說法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況且,目前也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合理使用添加劑的食品會與腫瘤有直接關係。大夥兒大可不必“談添加劑色變”。

  另外,雖然食物、營養與癌症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科學研究上的“相關性”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發生關聯的條件也十分複雜,癌症的發生、年輕化趨勢與吃零食之間是無法直接簡單推導出因果關係的。

  那麼,文章中被引用“重要觀點”的段萍醫生又是何許人?會不會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呢?

  記者核實發現,“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段萍”確有其人,段萍醫生也的確收治過這樣一位5歲的癌症患者。在2014年的一次義診中,段萍醫生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第一次提到了這個病例。這名5歲肝癌女童是她早前遇到的病人,女童的母親自述家族無患癌史,孩子從小喜歡吃零食。段萍推測:“小女孩之所以患肝癌,或許與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

  不久之後,有自媒體對此報道進行了摘編,但其中的文字卻變成了:“小女孩之所以患肝癌,與這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無關係。”對比一下就能發現,“或許有關”的表述變成了“不無關係”,原本的邏輯關係隨之變化。當年9月,有自媒體引用了後者的報道,還添加了某非營利性機構對於“毒零食”的調查結果,稱有“6種零食含添加劑最多”。經過多次編輯,這篇文章中5歲女孩患肝癌給人的感覺就是吃了含有添加劑的零食導致的。該文章在網上傳播後,引發大量網友關注。再往後發展,“蹭熱點”的自媒體繼續添油加醋,列舉出了這些“毒零食”中的添加劑的種類。

  一時間,當事專家段萍也陷入這個輿論漩渦。2014年10月,四川媒體《成都商報》就網傳的這些誇張描述向段萍求證。段萍表示,癌症發病原因是多因素的,不能因為娃娃愛吃這些零食,就倒推斷定它跟癌症發病有關。

  也就是說,網傳文章中的觀點“含有添加劑的零食如狼似虎,危害人體健康”“癌症的發生、年輕化趨勢與這些零食密切相關,甚至有著因果關係”從一開始就不是段萍醫生說的,這兩個觀點完全是自媒體的主觀臆想。由於謠言中涉及癌症、添加劑以及零食這些熱門網絡關鍵詞,這些謠言又被炮製出多個版本,反複在網上傳播。

  記者提醒,下次如果再看到這條謠言,不要隨手轉發,而要隨手舉報。

文章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