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台
近日,網上流傳一條“上海將成黃河以南首個冬季供暖城市”的消息。該消息稱:“特大利好,上海規劃冬季供暖,大眾公用承擔曆史任務!!!將在四月份開始動工,2019年冬季至少保證市內各區全部供暖。要求楊浦、虹口、黃埔(浦)三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十月底前試運行,鬆江、嘉定、奉賢等郊區時間暫未定。上海將成為黃河以南第一個實現冬季供暖的城市。”這究竟是真的嗎?
對此網傳消息,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立刻聯係了上海大眾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眾公用方麵表示,沒有聽說過“上海要實行集中供暖”的說法,所謂“大眾公用承擔曆史任務”更是子虛烏有。
上海大眾燃氣有限公司總經濟師聞人青告訴記者,網傳這個消息中錯漏百出——
比如,中國供暖並非以黃河作為分界線。聞人青告訴記者,中國供暖分界線位於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和淮河一帶。這條分界線的曆史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當時,我國正麵臨能源短缺問題,集中供暖隻存在於少數城市,並未普及,於是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秦淮線”就成為集中供暖的界限。到了1980年代以後,集中供暖逐漸從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普及。
又比如,“10月底前試運行”的說法也有問題。以2018年北京供熱時間為例,據新華社報道,11月7日零時起,北京各供熱單位開始供熱試運行,11月15日零時實現達標供熱,居民家中采暖溫度達到18攝氏度。資料顯示,當時北京的平均氣溫已接近冰點。反觀10月底的上海,平均氣溫還在20攝氏度上下。上海冬季供暖在這樣一個時間點開始試運行,顯然說不過去。
綜上可以確定,“上海將成黃河以南首個冬季供暖城市”的說法是謠言。
那麼,上海實行集中供暖到底有無可能呢?
聞人青認為,相對於北方,上海“冰凍”的日子較短,實行集中供暖受到較多因素的製約。第一,集中供暖需要大麵積的設施改造,這是一個大問題。對於上海的既有建築而言,並無供暖配套設施,進行整體改造會是一項牽涉千家萬戶的龐大工程。第二,上海極寒天數總體不是很多,搞集中供暖利用效率不高。第三,從經濟角度出發一般集中供暖采用煤炭作為能源,這不符合國家改善環保的要求。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近日,網上流傳一條“上海將成黃河以南首個冬季供暖城市”的消息。該消息稱:“特大利好,上海規劃冬季供暖,大眾公用承擔曆史任務!!!將在四月份開始動工,2019年冬季至少保證市內各區全部供暖。要求楊浦、虹口、黃埔(浦)三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十月底前試運行,鬆江、嘉定、奉賢等郊區時間暫未定。上海將成為黃河以南第一個實現冬季供暖的城市。”這究竟是真的嗎?
對此網傳消息,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立刻聯係了上海大眾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眾公用方麵表示,沒有聽說過“上海要實行集中供暖”的說法,所謂“大眾公用承擔曆史任務”更是子虛烏有。
上海大眾燃氣有限公司總經濟師聞人青告訴記者,網傳這個消息中錯漏百出——
比如,中國供暖並非以黃河作為分界線。聞人青告訴記者,中國供暖分界線位於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和淮河一帶。這條分界線的曆史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當時,我國正麵臨能源短缺問題,集中供暖隻存在於少數城市,並未普及,於是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秦淮線”就成為集中供暖的界限。到了1980年代以後,集中供暖逐漸從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普及。
又比如,“10月底前試運行”的說法也有問題。以2018年北京供熱時間為例,據新華社報道,11月7日零時起,北京各供熱單位開始供熱試運行,11月15日零時實現達標供熱,居民家中采暖溫度達到18攝氏度。資料顯示,當時北京的平均氣溫已接近冰點。反觀10月底的上海,平均氣溫還在20攝氏度上下。上海冬季供暖在這樣一個時間點開始試運行,顯然說不過去。
綜上可以確定,“上海將成黃河以南首個冬季供暖城市”的說法是謠言。
那麼,上海實行集中供暖到底有無可能呢?
聞人青認為,相對於北方,上海“冰凍”的日子較短,實行集中供暖受到較多因素的製約。第一,集中供暖需要大麵積的設施改造,這是一個大問題。對於上海的既有建築而言,並無供暖配套設施,進行整體改造會是一項牽涉千家萬戶的龐大工程。第二,上海極寒天數總體不是很多,搞集中供暖利用效率不高。第三,從經濟角度出發一般集中供暖采用煤炭作為能源,這不符合國家改善環保的要求。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