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台
近日,有關電影眾籌新騙局的事件引起人們的關注。隨著高票房電影作品在春節檔播出,電影眾籌騙局也不時出現,並通過包裝為理財產品等方式,以較高的收益率吸引人們的視線,甚至還出現過偽造投資合同的情況。
最近的一起電影眾籌詐騙事件,是來自網絡上出現了一篇名為《徐崢、沈騰〈奇幻戀人〉眾籌即將截止,網友:隻要是他倆演,我必看》的文章。文中透露,影片確認定檔2020年賀歲檔,已經開啟了眾籌宣傳模式,參與者相當火爆,預計下月即將截止。2月20日,徐崢影視文化工作室、沈騰工作室聯合發布聲明稱,近期網絡上有不法分子以“徐崢、沈騰眾籌拍攝”為由進行非法斂財,此信息內容不實,該騙局以被官方打假而收尾。
事實上,非法斂財的《奇幻戀人》隻是眾多電影眾籌騙局中的案例之一,近年來隨著電影市場不斷發展以及單片票房紀錄不斷升高,也令部分人產生了想要投資電影獲取收益的欲望,不法分子正是看準了這點下套斂財。
有媒體調查發現,各種電影眾籌騙局中,占據不小比例的套路是將電影作品包裝成一個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並利用高收益率作為魚餌,從而吸引受騙者入局。
去年下半年,陝西省寶雞市市民邵先生通過朋友的介紹了解到一款專門進行投資電影的App平台——君澤影業。當時該App上共有十餘個電影項目等待眾籌投資,且均為已上映影片的續集,投資時間越長收益越高。邵先生首先在該App上投了1萬元,發現15天就獲得了2700元的收益,且本金還能取出來,就徹底放下戒備,再次在該平台上投資電影。但後續的錢全部打了水漂。值得注意的是,邵先生並非唯一一位受騙者,僅寶雞市就有81人被騙,被騙金額超150萬元。
除了以投資周期製定收益率外,還有騙局以上映電影的票房表現作為分紅標準,如對外聲稱“年息6%加50%的分紅,上映結束後統計票房將分紅打入賬戶,穩賺不賠”等。對此,有律師表示,這種行為是典型的詐騙手段,除詐騙外,這種行為也擾亂了金融秩序,簡單來講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開小盤”,“隻要涉及這種行為,100%會是騙局”。
將騙局披上理財產品的外衣隻是其中的一種方式,還有的騙局則是純粹的“真人扮演”。不法分子在網上認識受害者後,以異性的身份假扮自己事業成功,而方式就是投資電影且收益較高,隨後向受害者推薦電影眾籌項目,取得對方信任並從中騙取金錢。
在眾多被騙案例中,不少受騙者接觸騙局的方式均來自於網絡信息,且不法分子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真實,會選擇製作出網站、App等平台,給受騙者一個較好的第一印象。在製作網站、App等平台的同時,不法分子也會對虛假眾籌項目進行規劃。其中,知名導演、演員參與的上映影片是首要選擇,原因則是該類影片知名度較高,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與此同時,不法分子還會偽造出與影片出品公司簽訂的相關協議,試圖向受害者證明自己可以對外出售一定的投資比例。等到受害者將錢通過線上打入對方的賬戶,網站或App便無法繼續使用或登錄,受害者再也無法聯係到對方。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騙局越來越多並不斷被曝光,取得受害者信任的難度也在增加,為了讓受害者相信自己,不法分子還會拿出自己的“殺手鐧”,通過簽訂投資合同、安排實地考察影視公司等方式打消他人的顧慮,但這也是整個騙局中的環節之一。
趙先生曾通過網絡信息看到一部上映影片正招徠投資的信息,且收益率較高,這引起趙先生的關注並聯係了對方,隨後受到對方的邀請來到該公司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觀察辦公環境、與工作人員溝通,並得知會簽署投資合同後,趙先生逐步相信項目的真實性,進行了投資。然而,這一切均是一場表演,公司本身並不存在,辦公地點也隻是臨時租用,幾個月後便人去樓空,簽署的合同也不具備法律效力。
從事研究相關案件的律師表示,“雖然目前在影視行業有成功通過眾籌上映的電影,但網絡上大多數電影眾籌都是騙局,並且形勢不容樂觀。”該律師表示,如果真的因為疏忽大意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選擇第一時間報警,因為這種“皮包公司”在被發現的時候肯定就已經人去樓空了。另外,在涉及錢物交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存與他人交流的對話以及打款證據。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近日,有關電影眾籌新騙局的事件引起人們的關注。隨著高票房電影作品在春節檔播出,電影眾籌騙局也不時出現,並通過包裝為理財產品等方式,以較高的收益率吸引人們的視線,甚至還出現過偽造投資合同的情況。
最近的一起電影眾籌詐騙事件,是來自網絡上出現了一篇名為《徐崢、沈騰〈奇幻戀人〉眾籌即將截止,網友:隻要是他倆演,我必看》的文章。文中透露,影片確認定檔2020年賀歲檔,已經開啟了眾籌宣傳模式,參與者相當火爆,預計下月即將截止。2月20日,徐崢影視文化工作室、沈騰工作室聯合發布聲明稱,近期網絡上有不法分子以“徐崢、沈騰眾籌拍攝”為由進行非法斂財,此信息內容不實,該騙局以被官方打假而收尾。
事實上,非法斂財的《奇幻戀人》隻是眾多電影眾籌騙局中的案例之一,近年來隨著電影市場不斷發展以及單片票房紀錄不斷升高,也令部分人產生了想要投資電影獲取收益的欲望,不法分子正是看準了這點下套斂財。
有媒體調查發現,各種電影眾籌騙局中,占據不小比例的套路是將電影作品包裝成一個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並利用高收益率作為魚餌,從而吸引受騙者入局。
去年下半年,陝西省寶雞市市民邵先生通過朋友的介紹了解到一款專門進行投資電影的App平台——君澤影業。當時該App上共有十餘個電影項目等待眾籌投資,且均為已上映影片的續集,投資時間越長收益越高。邵先生首先在該App上投了1萬元,發現15天就獲得了2700元的收益,且本金還能取出來,就徹底放下戒備,再次在該平台上投資電影。但後續的錢全部打了水漂。值得注意的是,邵先生並非唯一一位受騙者,僅寶雞市就有81人被騙,被騙金額超150萬元。
除了以投資周期製定收益率外,還有騙局以上映電影的票房表現作為分紅標準,如對外聲稱“年息6%加50%的分紅,上映結束後統計票房將分紅打入賬戶,穩賺不賠”等。對此,有律師表示,這種行為是典型的詐騙手段,除詐騙外,這種行為也擾亂了金融秩序,簡單來講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開小盤”,“隻要涉及這種行為,100%會是騙局”。
將騙局披上理財產品的外衣隻是其中的一種方式,還有的騙局則是純粹的“真人扮演”。不法分子在網上認識受害者後,以異性的身份假扮自己事業成功,而方式就是投資電影且收益較高,隨後向受害者推薦電影眾籌項目,取得對方信任並從中騙取金錢。
在眾多被騙案例中,不少受騙者接觸騙局的方式均來自於網絡信息,且不法分子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真實,會選擇製作出網站、App等平台,給受騙者一個較好的第一印象。在製作網站、App等平台的同時,不法分子也會對虛假眾籌項目進行規劃。其中,知名導演、演員參與的上映影片是首要選擇,原因則是該類影片知名度較高,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與此同時,不法分子還會偽造出與影片出品公司簽訂的相關協議,試圖向受害者證明自己可以對外出售一定的投資比例。等到受害者將錢通過線上打入對方的賬戶,網站或App便無法繼續使用或登錄,受害者再也無法聯係到對方。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騙局越來越多並不斷被曝光,取得受害者信任的難度也在增加,為了讓受害者相信自己,不法分子還會拿出自己的“殺手鐧”,通過簽訂投資合同、安排實地考察影視公司等方式打消他人的顧慮,但這也是整個騙局中的環節之一。
趙先生曾通過網絡信息看到一部上映影片正招徠投資的信息,且收益率較高,這引起趙先生的關注並聯係了對方,隨後受到對方的邀請來到該公司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觀察辦公環境、與工作人員溝通,並得知會簽署投資合同後,趙先生逐步相信項目的真實性,進行了投資。然而,這一切均是一場表演,公司本身並不存在,辦公地點也隻是臨時租用,幾個月後便人去樓空,簽署的合同也不具備法律效力。
從事研究相關案件的律師表示,“雖然目前在影視行業有成功通過眾籌上映的電影,但網絡上大多數電影眾籌都是騙局,並且形勢不容樂觀。”該律師表示,如果真的因為疏忽大意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選擇第一時間報警,因為這種“皮包公司”在被發現的時候肯定就已經人去樓空了。另外,在涉及錢物交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存與他人交流的對話以及打款證據。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