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台
每天都有10億人登錄的微信,一有點風吹草動總是被無限放大:近日,一張提示微信版本更新的圖在網上熱傳,讓小夥伴們徹底不淡定了,這張圖提示說,新版本的微信“7.0.x”增加了“朋友圈來訪”和“停留時長”功能,可以告訴你他來過,來了多久。而隨後這一話題迅速發酵,騰訊微信團隊則立即辟謠,那些被朋友圈“來過可見”驚起的漣漪才慢慢平息。
朋友圈“來過可見”?
網友炸鍋
近日,一張微信版本更新圖刷爆朋友圈,圖示說新的微信版本更新的功能包括“新增朋友圈來訪功能,告訴你他來過”,“新增朋友圈停留時長功能,告訴你他來了多久”,這些新功能頓時讓小夥伴們炸了鍋。
記者在不少社交平台上看到:反對派們很強硬,認為朋友圈“來過可見”實在是太侵犯自己的網絡“逛街自由”了。南京網友“開心兔哥”告訴記者說,這就像自己在街上逛店,結果每個店門口和店裏麵幾十個攝像頭對著你拍,老板可以一直悄悄在背後盯著屏幕看你究竟看了店裏哪些東西。也有網友表示“求求你們別折騰這個,不然隻有跑路了”。而也有“熱情洋溢”或者“獨孤派”網友對此表示期待,認為“這樣就可以知道哪些人還在默默地關心著自己,感覺沒有那麼孤獨”,也可以在下回見到朋友時指著鼻子說“來看過朋友圈為啥不點讚?”
另外,也有比例不小的人們對於朋友圈“來過可見”持無所謂的態度,因為“朋友圈早就成工作圈和公司免費宣傳圈了,看不看的沒啥區別,發了就是希望別人來看呀”,“現在朋友圈裏‘朋友’越來越多,發私密的東西越來越少,一些不想讓別人看到的就點對點單發,朋友圈誰看都一樣,沒啥隱私好泄露的”。
其實此前很多社交平台比如開心網等都有來訪功能,QQ空間也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究竟有哪些朋友或者陌生人來過你的空間,甚至可以看到哪些人看過你的好友的空間,當然你可以設置空間私密為你允許的人可見,花了錢買黃鑽也可以查看被擋訪客,知道哪些人想翻看你的“曆史”,不過如果萬一碰到前女友問你為啥翻看她前幾年的相冊,就有點尷尬了。
微信團隊辟謠
“新增消息已讀功能”也是謠傳
微信團隊隨後辟謠說,“大家別慌,這張圖假的。”而對於各種辟謠已經熟門熟路的微信團隊,還在微博留言中回答眾多網友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和流言求證,讓圍觀者直呼“長知識”。
比如有網友說微信“新增消息已讀功能”,微信團隊立即回複說“沒有的事,你別嚇唬大家”;有網友問“微信視頻美顏功能咋關了?”微信團隊表示,視頻通話中的美顏功能在進行更新調整中,“別慌,下個版本就會恢複正常了。”
還有網友問出了很多人不了解的新技能:“能否增加一個功能:有時候看微信圖標右上角有數字,表示有信息未讀,但是打開後微信信息太多,有可能被刷到下麵去了,找起來費勁,能不能我隻要點一下哪個圖標小數字、未讀的信息就會被調到最上麵來方便閱讀或者刪除?”@騰訊微信團隊回複說:“下次消息太多,雙擊左下角的‘微信’試試”。記者嚐試去雙擊了一下左下角的微信,結果發現竟然真的可以迅速跳到有未讀信息的群或者個人欄,倒是真的很方便。
朋友圈設計初衷
就是隻能看到共同好友
微信之父張小龍此前透露,從微信發布到現在,每天進去朋友圈的人數一直在增長,沒有停下來的勢頭。到現在每天有7.5億人進去朋友圈,平均每個人要看十幾次,所以每天的總量是100億次。
張小龍把朋友圈比喻成一個廣場:“你每天會花半個小時從廣場走過,會迎麵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裏聊不同的東西,有各自的主題,然後你經過每一個人群,這裏麵都是你認識的人,並且你可以停下來參與到任何一個小圈子的討論裏麵去,每一個小圈子也全部都是你認識的人。你可以過去打一個招呼,或者參與一下。然後你轉身離開到下一個,再去參與一下,或者不參與,或者隻是簡單的點個讚就走了。”張小龍說,當初朋友圈特別強調的一個設計,就是隻能看到共同好友。你在朋友圈看到A好友發的朋友圈,然後B好友評論了,你一定同時認識A和B,然後你評論的時候是三個人在討論,他是符合了“三個人以上比單聊更加豐富”的一種社交體驗。
業內人士評價說,從這一點上來說,微信與QQ或者其他社交平台的設計理念都有區別,朋友圈與其他社交平台的公開或者半公開性質是不一樣的,包括此前熱議的朋友圈“三天可見”,其目的也主要是為了減輕社交壓力,這個設置出現後超過一億人使用了,成為微信裏最多人使用的一個功能,而張小龍此前也表示,這個設置是為了減輕朋友圈好友越來越多後麵臨的社交壓力,“不用擔心我發的每一個朋友圈都可以被別的朋友很久以後來翻看。”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朋友圈“來過可見”這個理念應該與其設計初衷不符,如果真的實現可能會大大增加朋友圈的社交壓力,到時很多人有可能出於種種顧慮放棄瀏覽。從目前來看,擔心如果朋友圈也會“裸刷”將失去隱私、承受壓力應該沒必要。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每天都有10億人登錄的微信,一有點風吹草動總是被無限放大:近日,一張提示微信版本更新的圖在網上熱傳,讓小夥伴們徹底不淡定了,這張圖提示說,新版本的微信“7.0.x”增加了“朋友圈來訪”和“停留時長”功能,可以告訴你他來過,來了多久。而隨後這一話題迅速發酵,騰訊微信團隊則立即辟謠,那些被朋友圈“來過可見”驚起的漣漪才慢慢平息。
朋友圈“來過可見”?
網友炸鍋
近日,一張微信版本更新圖刷爆朋友圈,圖示說新的微信版本更新的功能包括“新增朋友圈來訪功能,告訴你他來過”,“新增朋友圈停留時長功能,告訴你他來了多久”,這些新功能頓時讓小夥伴們炸了鍋。
記者在不少社交平台上看到:反對派們很強硬,認為朋友圈“來過可見”實在是太侵犯自己的網絡“逛街自由”了。南京網友“開心兔哥”告訴記者說,這就像自己在街上逛店,結果每個店門口和店裏麵幾十個攝像頭對著你拍,老板可以一直悄悄在背後盯著屏幕看你究竟看了店裏哪些東西。也有網友表示“求求你們別折騰這個,不然隻有跑路了”。而也有“熱情洋溢”或者“獨孤派”網友對此表示期待,認為“這樣就可以知道哪些人還在默默地關心著自己,感覺沒有那麼孤獨”,也可以在下回見到朋友時指著鼻子說“來看過朋友圈為啥不點讚?”
另外,也有比例不小的人們對於朋友圈“來過可見”持無所謂的態度,因為“朋友圈早就成工作圈和公司免費宣傳圈了,看不看的沒啥區別,發了就是希望別人來看呀”,“現在朋友圈裏‘朋友’越來越多,發私密的東西越來越少,一些不想讓別人看到的就點對點單發,朋友圈誰看都一樣,沒啥隱私好泄露的”。
其實此前很多社交平台比如開心網等都有來訪功能,QQ空間也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究竟有哪些朋友或者陌生人來過你的空間,甚至可以看到哪些人看過你的好友的空間,當然你可以設置空間私密為你允許的人可見,花了錢買黃鑽也可以查看被擋訪客,知道哪些人想翻看你的“曆史”,不過如果萬一碰到前女友問你為啥翻看她前幾年的相冊,就有點尷尬了。
微信團隊辟謠
“新增消息已讀功能”也是謠傳
微信團隊隨後辟謠說,“大家別慌,這張圖假的。”而對於各種辟謠已經熟門熟路的微信團隊,還在微博留言中回答眾多網友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和流言求證,讓圍觀者直呼“長知識”。
比如有網友說微信“新增消息已讀功能”,微信團隊立即回複說“沒有的事,你別嚇唬大家”;有網友問“微信視頻美顏功能咋關了?”微信團隊表示,視頻通話中的美顏功能在進行更新調整中,“別慌,下個版本就會恢複正常了。”
還有網友問出了很多人不了解的新技能:“能否增加一個功能:有時候看微信圖標右上角有數字,表示有信息未讀,但是打開後微信信息太多,有可能被刷到下麵去了,找起來費勁,能不能我隻要點一下哪個圖標小數字、未讀的信息就會被調到最上麵來方便閱讀或者刪除?”@騰訊微信團隊回複說:“下次消息太多,雙擊左下角的‘微信’試試”。記者嚐試去雙擊了一下左下角的微信,結果發現竟然真的可以迅速跳到有未讀信息的群或者個人欄,倒是真的很方便。
朋友圈設計初衷
就是隻能看到共同好友
微信之父張小龍此前透露,從微信發布到現在,每天進去朋友圈的人數一直在增長,沒有停下來的勢頭。到現在每天有7.5億人進去朋友圈,平均每個人要看十幾次,所以每天的總量是100億次。
張小龍把朋友圈比喻成一個廣場:“你每天會花半個小時從廣場走過,會迎麵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裏聊不同的東西,有各自的主題,然後你經過每一個人群,這裏麵都是你認識的人,並且你可以停下來參與到任何一個小圈子的討論裏麵去,每一個小圈子也全部都是你認識的人。你可以過去打一個招呼,或者參與一下。然後你轉身離開到下一個,再去參與一下,或者不參與,或者隻是簡單的點個讚就走了。”張小龍說,當初朋友圈特別強調的一個設計,就是隻能看到共同好友。你在朋友圈看到A好友發的朋友圈,然後B好友評論了,你一定同時認識A和B,然後你評論的時候是三個人在討論,他是符合了“三個人以上比單聊更加豐富”的一種社交體驗。
業內人士評價說,從這一點上來說,微信與QQ或者其他社交平台的設計理念都有區別,朋友圈與其他社交平台的公開或者半公開性質是不一樣的,包括此前熱議的朋友圈“三天可見”,其目的也主要是為了減輕社交壓力,這個設置出現後超過一億人使用了,成為微信裏最多人使用的一個功能,而張小龍此前也表示,這個設置是為了減輕朋友圈好友越來越多後麵臨的社交壓力,“不用擔心我發的每一個朋友圈都可以被別的朋友很久以後來翻看。”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朋友圈“來過可見”這個理念應該與其設計初衷不符,如果真的實現可能會大大增加朋友圈的社交壓力,到時很多人有可能出於種種顧慮放棄瀏覽。從目前來看,擔心如果朋友圈也會“裸刷”將失去隱私、承受壓力應該沒必要。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