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辟謠平台 > 媒體求證 > 正文

辟謠平台

吃荔枝三顆=醉駕?兒童吃荔枝會得手足口病?一文看懂有關荔枝的傳言
更新時間:2020-4-21 10:40:33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

 六七月份,正是荔枝上市的時節,於是乎各種與它有關的傳言又開始滿天飛。孰真孰假,我們來一一分析。

  傳言一:吃荔枝讓司機秒變酒駕?

  網上傳言,吃荔枝會有被誤判酒駕的風險,更有網友聲稱“荔枝一顆酒駕,荔枝三顆醉駕”。

  真相:

  這是有可能,但屬“瞬時爆發”,不必擔心。

  不止吃荔枝會如此,包括食用葡萄在內的一些水果也會這樣。原來,荔枝、葡萄等水果含糖量高,外部有果皮包裹。它們從果樹上被采摘下來以後,光合作用急劇減小,水果內部細胞缺氧,開始增加其無氧呼吸的速度,由此產生乙醇,也就是俗稱的酒精。而水果采摘下來後堆放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容易產生乙醇。

  食用荔枝導致疑似酒駕的案例在全國多地發生過。據媒體報道,福州一司機在食用荔枝後,遇到警察查酒駕,吹氣檢測出其輕微酒精含量,被再次檢測後酒精濃度才恢複正常值。有多家媒體的實驗數據也表明,食用荔枝後立即進行呼氣酒精測試,有被檢測出酒駕甚至醉駕的可能性。

  不過交警部門表示,食用荔枝後口腔酒精濃度屬於“瞬時爆發”,再等待5-10分鍾,濃度會下降到安全值範圍。遇到類似情況,司機可與交警解釋清楚再進行二次檢測即可,不用擔心因為喜歡吃這些食物而被誤判酒駕。

  傳言二:荔枝靠噴塗稀鹽酸催熟保鮮?

  傳聞稱,由於荔枝保存時間短,商販采購的通常是色青半熟甚至是生的荔枝,他們再用稀釋過的鹽酸浸泡,或把稀鹽酸噴灑在荔枝表麵,未熟的荔枝表皮就會變得紅嫩、新鮮,宛若剛剛采摘下來的鮮荔枝。

  真相:

  傳言不可信。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研究員許文平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采訪時表示,綠色荔枝噴酸是無法加快成熟的。對於傳言內容,他通過專業分析列出了以下疑點:

  第一,按照目前的國家規定,個人購買鹽酸、硫酸,即使量少,也要向公安機關辦理備案手續,一般的小商販無法通過正規途徑獲得鹽酸,更不用提大量使用鹽酸來處理荔枝等水果。

  第二,荔枝屬於采摘後沒有後熟過程的一類水果(香蕉、獼猴桃等屬於有後熟過程的水果),如果提前采收的荔枝果實風味還未達到最佳狀態,那麼采摘之後它的成熟度和口味不會再提高,反而還因呼吸等消耗而進一步降低品質。所以即便有不良商販用稀鹽酸浸泡了“半熟”的荔枝,試圖進行“催熟”,也不會再改善荔枝的風味和口感。因此,這種經過後期“加工”的荔枝會很容易被消費者識破。

  第三,商販使用藥劑的目的主要是使水果保鮮。使用強酸的確可以使荔枝的果皮由綠色向紅色轉化,但荔枝不會是正常的紅色,會變黃紅;如果在荔枝果皮出現褐變的情況下,即使增加酸度也難變紅。如果商販真的使用了鹽酸來浸泡荔枝,短時間內可能造成荔枝“發紅”的假象,但實際上會加速荔枝果肉的腐爛,商販會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荔枝靠噴塗稀鹽酸催熟保鮮”的說法並不可信。

  傳言三:兒童吃荔枝會得手足口病?

  有“溫馨提示”稱,很多小朋友吃了荔枝後開始發燒。荔枝的成熟期是7月,醫生說現在的荔枝幾乎都是用藥水(有弱腐蝕性)浸泡的,孩子吃了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

  真相:

  這是謠言。

  湖北省手足口病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兒科主任鄒典定表示,食用荔枝引起發燒甚至手足口病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他們也從未遇到過此類病例。手足口病是由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病毒以消化道、呼吸道和人群密切接觸等傳播途徑為主,與吃荔枝沒有直接關係。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劉誌剛表示:目前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接觸傳播和呼吸道、消化道傳播,而以“荔枝等食物作為傳播源”的說法在科學上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孩子如果過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腸胃炎、拉肚子等疾病,但不會引發手足口病。

  此外,荔枝不同的品種成熟時節不同,比如海南荔枝早在5月份就可以上市,“荔枝成熟期是7月”這個說法本身是不科學的。

  傳言四:荔枝蘸醬油能降火能減肥?

  真相:

  這是謠言。

  營養師分析,荔枝內的成分基本是果糖,蘸醬油增加了鹽分,除了可能增加糖的對比度,造成很甜的味覺錯覺外,反而會增加鹽分的攝入,對身體沒有好處,還會有害,攝入過多的鹽分容易造成高血壓等疾病。所以荔枝蘸醬油能降火消食減肥,不僅沒有科學依據,還不太可取。

文章編輯:楊銘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吃荔枝三顆=醉駕?兒童吃荔枝會得手足口病?一文看懂有關荔枝的傳言
2020-4-21 10:40:33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

 六七月份,正是荔枝上市的時節,於是乎各種與它有關的傳言又開始滿天飛。孰真孰假,我們來一一分析。

  傳言一:吃荔枝讓司機秒變酒駕?

  網上傳言,吃荔枝會有被誤判酒駕的風險,更有網友聲稱“荔枝一顆酒駕,荔枝三顆醉駕”。

  真相:

  這是有可能,但屬“瞬時爆發”,不必擔心。

  不止吃荔枝會如此,包括食用葡萄在內的一些水果也會這樣。原來,荔枝、葡萄等水果含糖量高,外部有果皮包裹。它們從果樹上被采摘下來以後,光合作用急劇減小,水果內部細胞缺氧,開始增加其無氧呼吸的速度,由此產生乙醇,也就是俗稱的酒精。而水果采摘下來後堆放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容易產生乙醇。

  食用荔枝導致疑似酒駕的案例在全國多地發生過。據媒體報道,福州一司機在食用荔枝後,遇到警察查酒駕,吹氣檢測出其輕微酒精含量,被再次檢測後酒精濃度才恢複正常值。有多家媒體的實驗數據也表明,食用荔枝後立即進行呼氣酒精測試,有被檢測出酒駕甚至醉駕的可能性。

  不過交警部門表示,食用荔枝後口腔酒精濃度屬於“瞬時爆發”,再等待5-10分鍾,濃度會下降到安全值範圍。遇到類似情況,司機可與交警解釋清楚再進行二次檢測即可,不用擔心因為喜歡吃這些食物而被誤判酒駕。

  傳言二:荔枝靠噴塗稀鹽酸催熟保鮮?

  傳聞稱,由於荔枝保存時間短,商販采購的通常是色青半熟甚至是生的荔枝,他們再用稀釋過的鹽酸浸泡,或把稀鹽酸噴灑在荔枝表麵,未熟的荔枝表皮就會變得紅嫩、新鮮,宛若剛剛采摘下來的鮮荔枝。

  真相:

  傳言不可信。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研究員許文平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采訪時表示,綠色荔枝噴酸是無法加快成熟的。對於傳言內容,他通過專業分析列出了以下疑點:

  第一,按照目前的國家規定,個人購買鹽酸、硫酸,即使量少,也要向公安機關辦理備案手續,一般的小商販無法通過正規途徑獲得鹽酸,更不用提大量使用鹽酸來處理荔枝等水果。

  第二,荔枝屬於采摘後沒有後熟過程的一類水果(香蕉、獼猴桃等屬於有後熟過程的水果),如果提前采收的荔枝果實風味還未達到最佳狀態,那麼采摘之後它的成熟度和口味不會再提高,反而還因呼吸等消耗而進一步降低品質。所以即便有不良商販用稀鹽酸浸泡了“半熟”的荔枝,試圖進行“催熟”,也不會再改善荔枝的風味和口感。因此,這種經過後期“加工”的荔枝會很容易被消費者識破。

  第三,商販使用藥劑的目的主要是使水果保鮮。使用強酸的確可以使荔枝的果皮由綠色向紅色轉化,但荔枝不會是正常的紅色,會變黃紅;如果在荔枝果皮出現褐變的情況下,即使增加酸度也難變紅。如果商販真的使用了鹽酸來浸泡荔枝,短時間內可能造成荔枝“發紅”的假象,但實際上會加速荔枝果肉的腐爛,商販會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荔枝靠噴塗稀鹽酸催熟保鮮”的說法並不可信。

  傳言三:兒童吃荔枝會得手足口病?

  有“溫馨提示”稱,很多小朋友吃了荔枝後開始發燒。荔枝的成熟期是7月,醫生說現在的荔枝幾乎都是用藥水(有弱腐蝕性)浸泡的,孩子吃了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

  真相:

  這是謠言。

  湖北省手足口病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兒科主任鄒典定表示,食用荔枝引起發燒甚至手足口病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他們也從未遇到過此類病例。手足口病是由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病毒以消化道、呼吸道和人群密切接觸等傳播途徑為主,與吃荔枝沒有直接關係。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劉誌剛表示:目前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接觸傳播和呼吸道、消化道傳播,而以“荔枝等食物作為傳播源”的說法在科學上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孩子如果過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腸胃炎、拉肚子等疾病,但不會引發手足口病。

  此外,荔枝不同的品種成熟時節不同,比如海南荔枝早在5月份就可以上市,“荔枝成熟期是7月”這個說法本身是不科學的。

  傳言四:荔枝蘸醬油能降火能減肥?

  真相:

  這是謠言。

  營養師分析,荔枝內的成分基本是果糖,蘸醬油增加了鹽分,除了可能增加糖的對比度,造成很甜的味覺錯覺外,反而會增加鹽分的攝入,對身體沒有好處,還會有害,攝入過多的鹽分容易造成高血壓等疾病。所以荔枝蘸醬油能降火消食減肥,不僅沒有科學依據,還不太可取。

文章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