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台
“同一天出生的你”策劃精彩,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活動產生的爭議也需直麵,不能忽視公益活動中的根本價值和倫理基礎。
這幾天,一個名為“分貝籌”的愛心活動刷爆了朋友圈。活動頁麵宣傳稱,用戶輸入自己的生日,可尋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貧困學生,為其捐贈一元錢。活動推出沒多久,就遭到網友質疑。有網友扒出,活動頁麵上的同一位受助學生,卻有著不同的出生日期、姓名。
目前,深圳市民政局已開始調查“同一天出生的你”(簡稱“同一天生日”)網絡募捐活動,調查結果將及時對外發布。
“分貝籌”這個項目的初衷,是為雲南貧困兒童募集善款。如今卻遭到各方質疑,除了存在“一孩分飾多角”的問題外,還有不少問題值得整個公益圈探討與反思。
到底要為多少孩子捐款?
首先,該活動在項目設計、信息公開上存在明顯不足。
活動發起方在第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此次接受捐款的孩子都來自雲南省鎮雄縣,總人數將近400人,實際登上活動頁麵的共366名孩子;如果這366名孩子個人受捐超過1200元(中小學一學年的學費),則餘下的錢將轉發給剩下未登上活動頁麵的孩子。
可從捐款頁麵流出後截至23日下午1點半,該活動已收到44萬元的捐款金額。該金額已經可以覆蓋到頁麵中存在的兒童,但主辦方並未叫停。24日中午,捐款金額達到2555898元時,方在輿論質疑下將頁麵關閉。主辦方此時聲明,所有資金將用於鎮雄縣的2130名貧困學生。
問題是,孩子人數發生了巨大改變,為何不在之前就明確告知大家?
從慈善專業化的角度看,主辦方發起活動之初,就應確認這是為特定兒童定向籌款,還是為不特定兒童籌款。如果是前者,額度滿了之後應盡快停止;如果是後者,也需要馬上通知大家,否則就存在籌資超過預定目標的問題。
已享受轉移支付為何還要受捐?
從平均金額來看,活動主辦方始終按照1200元的標準資助兒童,並將資金直接撥付給兒童監護人。主辦方設定1200元的資助標準,參照了中小學的學費,但九年製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中不存在學費的問題。
事實上,主辦方公布的受助兒童來自“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家庭。根據國家政策,這部分兒童享有教育專項轉移支付的助學金支持。這就留下了疑問:已經有國家轉移支付介入,這些兒童為何還需要捐款這類的社會資源?
這樣做有無必要?為何不去幫助更有需要的人?此外,除了直接發放現金,是否還有更好的幫助手段?
將資金直接交給困難家庭支配,的確是一個辦法。但困難家庭不會因為有了錢,就能脫離困難的處境。事實上,公益圈內早已達成共識,提高精準扶貧的效率和成果,不能僅給錢,而是要真實幫助脫困,這才是公益組織更需聚焦的地方。
如何保障兒童隱私?
“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動引發爆款的基礎在於,一個個具體的兒童舉牌在屏幕的一端和捐款人互動。不過,兒童隱私過多地被暴露出來,也可能麵臨被侵害的風險。
一般在兒童項目中,即便確認了肖像權的使用,但還需要盡量避免年齡、出生日期等太多細節被暴露。
我們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貧困人口需要脫困,也需要尊嚴。一個孩子被打上了困難兒童的標簽,並且麵部信息和個人信息被過度曝光,這個標簽可能將持續陪伴他一生。
因此,在這種公益活動中,籌款並非唯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多地保護受益兒童隱私,給他們一個有尊嚴的成長空間,同等重要。
總之,“同一天出生的你”策劃精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活動產生的爭議也需直麵,不能忽視公益活動中的根本價值和倫理基礎。
從涼山“假慈善”直播事件到羅爾事件,再到“一元購畫”事件,一直到現在的“同一天出生的你”,我們會發現,移動互聯網時代,一些公益組織在不斷創新,將慈善活動搬到線上。帶動公眾捐款、幫助貧苦之人固然好,但互聯網的放大效應,會將任何一點瑕疵都轉變為公眾對整個行業的質疑,這必須引起整個公益圈的重視和思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同一天出生的你”策劃精彩,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活動產生的爭議也需直麵,不能忽視公益活動中的根本價值和倫理基礎。
這幾天,一個名為“分貝籌”的愛心活動刷爆了朋友圈。活動頁麵宣傳稱,用戶輸入自己的生日,可尋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貧困學生,為其捐贈一元錢。活動推出沒多久,就遭到網友質疑。有網友扒出,活動頁麵上的同一位受助學生,卻有著不同的出生日期、姓名。
目前,深圳市民政局已開始調查“同一天出生的你”(簡稱“同一天生日”)網絡募捐活動,調查結果將及時對外發布。
“分貝籌”這個項目的初衷,是為雲南貧困兒童募集善款。如今卻遭到各方質疑,除了存在“一孩分飾多角”的問題外,還有不少問題值得整個公益圈探討與反思。
到底要為多少孩子捐款?
首先,該活動在項目設計、信息公開上存在明顯不足。
活動發起方在第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此次接受捐款的孩子都來自雲南省鎮雄縣,總人數將近400人,實際登上活動頁麵的共366名孩子;如果這366名孩子個人受捐超過1200元(中小學一學年的學費),則餘下的錢將轉發給剩下未登上活動頁麵的孩子。
可從捐款頁麵流出後截至23日下午1點半,該活動已收到44萬元的捐款金額。該金額已經可以覆蓋到頁麵中存在的兒童,但主辦方並未叫停。24日中午,捐款金額達到2555898元時,方在輿論質疑下將頁麵關閉。主辦方此時聲明,所有資金將用於鎮雄縣的2130名貧困學生。
問題是,孩子人數發生了巨大改變,為何不在之前就明確告知大家?
從慈善專業化的角度看,主辦方發起活動之初,就應確認這是為特定兒童定向籌款,還是為不特定兒童籌款。如果是前者,額度滿了之後應盡快停止;如果是後者,也需要馬上通知大家,否則就存在籌資超過預定目標的問題。
已享受轉移支付為何還要受捐?
從平均金額來看,活動主辦方始終按照1200元的標準資助兒童,並將資金直接撥付給兒童監護人。主辦方設定1200元的資助標準,參照了中小學的學費,但九年製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中不存在學費的問題。
事實上,主辦方公布的受助兒童來自“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家庭。根據國家政策,這部分兒童享有教育專項轉移支付的助學金支持。這就留下了疑問:已經有國家轉移支付介入,這些兒童為何還需要捐款這類的社會資源?
這樣做有無必要?為何不去幫助更有需要的人?此外,除了直接發放現金,是否還有更好的幫助手段?
將資金直接交給困難家庭支配,的確是一個辦法。但困難家庭不會因為有了錢,就能脫離困難的處境。事實上,公益圈內早已達成共識,提高精準扶貧的效率和成果,不能僅給錢,而是要真實幫助脫困,這才是公益組織更需聚焦的地方。
如何保障兒童隱私?
“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動引發爆款的基礎在於,一個個具體的兒童舉牌在屏幕的一端和捐款人互動。不過,兒童隱私過多地被暴露出來,也可能麵臨被侵害的風險。
一般在兒童項目中,即便確認了肖像權的使用,但還需要盡量避免年齡、出生日期等太多細節被暴露。
我們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貧困人口需要脫困,也需要尊嚴。一個孩子被打上了困難兒童的標簽,並且麵部信息和個人信息被過度曝光,這個標簽可能將持續陪伴他一生。
因此,在這種公益活動中,籌款並非唯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多地保護受益兒童隱私,給他們一個有尊嚴的成長空間,同等重要。
總之,“同一天出生的你”策劃精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活動產生的爭議也需直麵,不能忽視公益活動中的根本價值和倫理基礎。
從涼山“假慈善”直播事件到羅爾事件,再到“一元購畫”事件,一直到現在的“同一天出生的你”,我們會發現,移動互聯網時代,一些公益組織在不斷創新,將慈善活動搬到線上。帶動公眾捐款、幫助貧苦之人固然好,但互聯網的放大效應,會將任何一點瑕疵都轉變為公眾對整個行業的質疑,這必須引起整個公益圈的重視和思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