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山陽
| ||
| ||
|
王象受命纂《皇覽》
王象,河內懷(今焦作市武陟縣)人,據《魏略》記載,王象少年時父母雙亡,淪為富人家奴仆。他聰明好學,喜歡讀書。一次,王象在放羊時偷偷讀書,被主人發現,遭到一頓鞭打,恰遇喜歡賑濟窮人的楊俊解救。楊俊見王象喜歡讀書,斷定其將來必能成為人才,就為王象贖了身帶回家去,又為王象娶妻安家。楊俊是河內郡獲嘉縣人,為曹操掾屬,他推薦王象和荀緯與曹丕認識,受曹丕禮遇,曹丕也非常賞識王象、荀緯的才華,將其列入“鄴下文人集團”名單,作為自己的掾屬。
王粲、陳琳、阮瑀等名士亡後,後起之秀中數王象才能最高。曹丕稱帝,拜王象為散騎侍郎,遷為常侍,封列侯。曹丕認為完成《皇覽》這樣的浩繁工程,隻有王象能勝任,於是又給王象加了一個秘書監的官銜,相當於國家圖書檔案局局長兼《皇覽》總編,使其名正言順地領導《皇覽》的編纂工作。
中國類書之先河
《皇覽》,顧名思義,是編給皇帝瀏覽的書。《魏略》載:“象從延康元年始撰,集數歲成,藏於秘府。合四十餘部,部有數十篇,適合八百餘萬字。”《唐六典》卷十注:黃初中以散騎常侍王象領秘書監,撰皇覽。史記索隱五帝本紀注:皇覽書名也,記先代塚墓之處,宜皇王之省覽。《皇覽》內容廣泛,收羅豐富,非常便於查閱相關資料。《皇覽》一書的編輯,有利於我國古代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化遺產的保存,開了我國編纂大型類書的先河。
遺憾的是,《皇覽》一書在唐代以後散佚,我們已經無法知其全貌。清代孫馮翼從其他書籍的引文中輯出《皇覽》佚文一卷,僅有“逸禮”11條,“塚墓記”70條,不及4000字,收入《問經堂叢書》。例如:
黃帝塚在上郡橋山。(史記集解卷——五帝本紀)
帝嚳塚在東郡濮陽頓邱城南台陰野中。(史記集解,同上)
堯塚在濟陰城陽。(史記集解,同上)
舜塚在零陵營浦縣,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史記集解,同上。又史記正義卷六秦本紀雲:舜塚在零陵郡營浦縣九疑山)
禹塚在山陰縣會稽山上。會稽山本名苗山,在縣南,去縣七裏。(史記集解同上。又賈公彥《周禮疏》卷三十三雲:禹塚在山陰會稽山、本苗山。縣南七裏)
記錄焦作地區塚墓的有“虢公塚”並“虢公台”條:
虢公塚,在河內溫縣郭東濟水南,大塚是也。其城南有虢公台。(史記集解,卷三十九晉世家)
從中可以窺見,《皇覽》是輯錄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資料,並且注明出處,按類編排,以供人們查考用的辭條式大型工具書。800多萬字的內容,該有多大的收集量、閱讀量、編輯量啊?
《皇覽》雖然失傳了,但是其靈魂不滅,精神代代相傳。自《皇覽》以後,曆代帝王相繼仿效,後世的各種類書大都沿襲《皇覽》的體例格局,如北齊後主武平三年敕纂的《修文殿禦覽》、唐代歐陽洵等敕纂的《藝文類聚》、宋代的《太平禦覽》、明代的《永樂大典》、清康熙年間的《古今圖書集成》等,莫不是仿效《皇覽》體例格局,王象的最大功績就在於此。因此,王象被尊為我國類書的鼻祖。
知恩圖報情意重
王象的恩人楊俊,一直跟隨曹操,先後被任命為曲梁長、丞相掾屬、安陵令、南陽太守、征南將軍軍師,後遷中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趁曹操出征而在鄴城謀反,楊俊身為留守中尉,難辭其咎,因而彈劾了自己,後來又被任命為南陽太守。王象做散騎常侍時,向曹丕舉薦楊俊說:“臣私下看見南陽太守楊俊有純粹的優秀品質,有忠誠整肅的宏大氣度,實行仁愛足以施及萬物,忠厚老實足以感動眾人,敦促後進,誨人不倦,外表寬和、內心正直,仁慈而不失果斷。自從出仕任職以來,所任職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得很好,兩次任南陽太守,廣施恩德,相鄰地方的百姓都背著孩子來投奔他。現在境內安定,無處施展他的才能,應該將他調回京城,在陛下跟前效力,以光大帝業。”
曹丕沒有聽從王象的建議,因為在曹操準備確定太子,征詢楊俊意見時,楊俊說二子各有所長,不相伯仲,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曹丕,反而稱頌曹植更多,曹丕因此懷恨在心。魏黃初三年(222年),曹丕南巡,將到宛縣,詔喻百官不得幹預郡縣。及車駕到,而宛縣縣令不解詔義,下令讓城裏的門市全部關門。曹丕進城看到這種情景,勃然大怒道:“孤是賊寇嗎?”遂將宛縣縣令抓了起來,並借故把南陽太守楊俊也打入死牢。跟隨曹丕的3個河內老鄉,尚書仆射司馬懿(河內溫縣人),十七八歲就和楊俊相識,兩人是多年的老朋友;常侍王象、散騎常侍荀緯(河內懷人),兩人都是楊俊帶出來入仕的,楊俊是他們的恩人,3人都出麵向曹丕求情。尤其是王象,長跪在曹丕麵前,不住地磕頭,頭都被磕破了,血流滿麵。而曹丕沒有理會他,轉身欲走,王象拽住曹丕的衣服不鬆手。曹丕回過頭來怒斥王象道:“孤知楊俊和你關係甚好,今天若聽了你的話,那將置孤於何地?你難道寧要楊俊而不要孤嗎?”王象見曹丕斬楊俊之意已決,一下子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鬆手軟在了地上。楊俊隨後自殺。王象自恨無能沒有救下恩人,自責、內疚、生氣成病,最後不治而亡。後人對王象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品德尤為值得讚揚。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 ||
|
王象受命纂《皇覽》
王象,河內懷(今焦作市武陟縣)人,據《魏略》記載,王象少年時父母雙亡,淪為富人家奴仆。他聰明好學,喜歡讀書。一次,王象在放羊時偷偷讀書,被主人發現,遭到一頓鞭打,恰遇喜歡賑濟窮人的楊俊解救。楊俊見王象喜歡讀書,斷定其將來必能成為人才,就為王象贖了身帶回家去,又為王象娶妻安家。楊俊是河內郡獲嘉縣人,為曹操掾屬,他推薦王象和荀緯與曹丕認識,受曹丕禮遇,曹丕也非常賞識王象、荀緯的才華,將其列入“鄴下文人集團”名單,作為自己的掾屬。
王粲、陳琳、阮瑀等名士亡後,後起之秀中數王象才能最高。曹丕稱帝,拜王象為散騎侍郎,遷為常侍,封列侯。曹丕認為完成《皇覽》這樣的浩繁工程,隻有王象能勝任,於是又給王象加了一個秘書監的官銜,相當於國家圖書檔案局局長兼《皇覽》總編,使其名正言順地領導《皇覽》的編纂工作。
中國類書之先河
《皇覽》,顧名思義,是編給皇帝瀏覽的書。《魏略》載:“象從延康元年始撰,集數歲成,藏於秘府。合四十餘部,部有數十篇,適合八百餘萬字。”《唐六典》卷十注:黃初中以散騎常侍王象領秘書監,撰皇覽。史記索隱五帝本紀注:皇覽書名也,記先代塚墓之處,宜皇王之省覽。《皇覽》內容廣泛,收羅豐富,非常便於查閱相關資料。《皇覽》一書的編輯,有利於我國古代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化遺產的保存,開了我國編纂大型類書的先河。
遺憾的是,《皇覽》一書在唐代以後散佚,我們已經無法知其全貌。清代孫馮翼從其他書籍的引文中輯出《皇覽》佚文一卷,僅有“逸禮”11條,“塚墓記”70條,不及4000字,收入《問經堂叢書》。例如:
黃帝塚在上郡橋山。(史記集解卷——五帝本紀)
帝嚳塚在東郡濮陽頓邱城南台陰野中。(史記集解,同上)
堯塚在濟陰城陽。(史記集解,同上)
舜塚在零陵營浦縣,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史記集解,同上。又史記正義卷六秦本紀雲:舜塚在零陵郡營浦縣九疑山)
禹塚在山陰縣會稽山上。會稽山本名苗山,在縣南,去縣七裏。(史記集解同上。又賈公彥《周禮疏》卷三十三雲:禹塚在山陰會稽山、本苗山。縣南七裏)
記錄焦作地區塚墓的有“虢公塚”並“虢公台”條:
虢公塚,在河內溫縣郭東濟水南,大塚是也。其城南有虢公台。(史記集解,卷三十九晉世家)
從中可以窺見,《皇覽》是輯錄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資料,並且注明出處,按類編排,以供人們查考用的辭條式大型工具書。800多萬字的內容,該有多大的收集量、閱讀量、編輯量啊?
《皇覽》雖然失傳了,但是其靈魂不滅,精神代代相傳。自《皇覽》以後,曆代帝王相繼仿效,後世的各種類書大都沿襲《皇覽》的體例格局,如北齊後主武平三年敕纂的《修文殿禦覽》、唐代歐陽洵等敕纂的《藝文類聚》、宋代的《太平禦覽》、明代的《永樂大典》、清康熙年間的《古今圖書集成》等,莫不是仿效《皇覽》體例格局,王象的最大功績就在於此。因此,王象被尊為我國類書的鼻祖。
知恩圖報情意重
王象的恩人楊俊,一直跟隨曹操,先後被任命為曲梁長、丞相掾屬、安陵令、南陽太守、征南將軍軍師,後遷中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趁曹操出征而在鄴城謀反,楊俊身為留守中尉,難辭其咎,因而彈劾了自己,後來又被任命為南陽太守。王象做散騎常侍時,向曹丕舉薦楊俊說:“臣私下看見南陽太守楊俊有純粹的優秀品質,有忠誠整肅的宏大氣度,實行仁愛足以施及萬物,忠厚老實足以感動眾人,敦促後進,誨人不倦,外表寬和、內心正直,仁慈而不失果斷。自從出仕任職以來,所任職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得很好,兩次任南陽太守,廣施恩德,相鄰地方的百姓都背著孩子來投奔他。現在境內安定,無處施展他的才能,應該將他調回京城,在陛下跟前效力,以光大帝業。”
曹丕沒有聽從王象的建議,因為在曹操準備確定太子,征詢楊俊意見時,楊俊說二子各有所長,不相伯仲,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曹丕,反而稱頌曹植更多,曹丕因此懷恨在心。魏黃初三年(222年),曹丕南巡,將到宛縣,詔喻百官不得幹預郡縣。及車駕到,而宛縣縣令不解詔義,下令讓城裏的門市全部關門。曹丕進城看到這種情景,勃然大怒道:“孤是賊寇嗎?”遂將宛縣縣令抓了起來,並借故把南陽太守楊俊也打入死牢。跟隨曹丕的3個河內老鄉,尚書仆射司馬懿(河內溫縣人),十七八歲就和楊俊相識,兩人是多年的老朋友;常侍王象、散騎常侍荀緯(河內懷人),兩人都是楊俊帶出來入仕的,楊俊是他們的恩人,3人都出麵向曹丕求情。尤其是王象,長跪在曹丕麵前,不住地磕頭,頭都被磕破了,血流滿麵。而曹丕沒有理會他,轉身欲走,王象拽住曹丕的衣服不鬆手。曹丕回過頭來怒斥王象道:“孤知楊俊和你關係甚好,今天若聽了你的話,那將置孤於何地?你難道寧要楊俊而不要孤嗎?”王象見曹丕斬楊俊之意已決,一下子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鬆手軟在了地上。楊俊隨後自殺。王象自恨無能沒有救下恩人,自責、內疚、生氣成病,最後不治而亡。後人對王象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品德尤為值得讚揚。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