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談起陳家溝,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太極拳,因為陳家溝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也許你不知道,陳家溝村還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陳家溝村位於溫縣趙堡鎮西南方向的清風嶺上,南臨黃河,與伏羲掛台、河洛彙流處隔河相望。曆史悠久,文化深邃,除舉世聞名的太極拳外,這裏還有約300年樹齡的皂角古樹;有21處省級文保重點掛牌保護的清代建築;有被納入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範圍的100餘處民國時期建築。
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舉家遷至溫縣常陽村定居,至清康熙年後期,隨著陳氏家族人丁繁衍興旺,常陽村更名為陳家溝。300年來不僅太極拳在這裏沉澱、發揚,這個小村子也一同在文化長河中沉澱累積。陳家溝過去有3條溝,東溝、中溝和西溝,西溝的皂角古樹林相傳是陳氏祖先遷來時所栽,當時栽下皂角樹主要是為了給村民提供洗衣所需的皂角,卻沒想到皂角樹守望了陳家溝300餘載。這幾棵皂角樹不但身型高大,而且根深蒂固。它們裸露在溝沿外的根係,顯示根長幾乎等同樹高,蓬勃寬大,密密匝匝,蔚為壯觀,是陳家溝一大景觀,凡是看過的人無不感到震撼。陳家溝人愛在皂角樹下練拳,皂角樹下能得天地感應。許多人說,陳式太極拳的高手,都是得到古皂角樹的蔭庇,才從小村走向世界各地。來拳鄉學太極者,多慕名而來,吸納巨樹的靈氣,演化太極之神功,弘揚太極之武德。
人們雖不知在過往的歲月中皂角樹下留下多少傳說,但今天的皂角樹下故事依然在延續。近日記者來到皂角古樹下采訪時,遇到一位拳師在古樹下練拳,詢問後得知這位練拳的老人名叫陳毛桃,今年65歲,他15歲時便開始在皂角樹下練拳,如今已有50年。
皂角古樹伴隨陳家溝走過往昔,見證了陳家溝從小山溝到傳統村落的曆史變遷,可謂陳家溝的守望者。
隨同記者一同采訪的河南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教師劉龍介紹,陳家溝的建築涵蓋了清代、民國兩個曆史時期,建築風格顯著,村裏的古老房子就是對過去最好的訴說,就連陳氏十五世陳德瑚故居門前擺放的石鼓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
在陳家溝現有的21處清代建築中,位於陳家溝西街的陳新生古民居是有代表性的一座。陳新生古民居,坐西朝東,建於清宣統元年,現存建築有二門、廂房、上房。廂房、上房兩座建築均為硬山式建築,灰瓦頂,磚木結構。民居院落通麵闊15.3米,通進深17.5米,總麵積256.8平方米,保存較好。該民居不僅為研究清代晚期民間建築提供了實物材料,同時也是陳家溝作為傳統村落的標誌之一。
在陳家溝清風嶺上有一塊匾特別醒目,上書楊露禪“偷”拳處,楊露禪“偷”拳被傳為佳話,這裏已經成為陳家溝的重要參觀點。楊露禪3次在陳家溝苦練深造,前後在陳家溝待了20年。是楊露禪把太極拳帶出了陳家溝,帶到了北京,教王爺們學習太極拳,後來,太極拳才流傳到民間,可以說是陳家溝成就了楊露禪,楊露禪也為太極拳的弘揚作出了巨大貢獻。
其實陳家溝在上世紀中葉還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山溝。當時的陳家溝基礎設施很不完善,下雨過後滿地泥濘,易澇易旱,村民的溫飽都是問題。後來陳家溝之所以成為中國傳統村落、世界太極聖地,不能不提及陳家溝的老書記張蔚珍。張蔚珍,今年80歲,1965年至1983年期間擔任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張蔚珍介紹,1982年是他帶頭興辦了首家陳家溝太極拳業餘體校,也就是如今的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當時每年麵向全國招生百十人,培養了一大批太極拳老師。從1992年11月陳家溝被授予第一批全國“武術之鄉”稱號開始,到2016年10月成為國家級特色小鎮,這期間獲得的榮譽、稱號數不勝數。現在,投資100億元的太極小鎮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打造中,大力實施的“太極+”戰略,正促使陳家溝由單一功能的傳統古村落向生態宜居村、文化傳承村、太極產業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