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溫·群雄爭霸
春秋、戰國時期的古溫,好似周天王及各諸侯國眼中的一塊肥肉,誰變得強大,周天王便將其賞賜給誰。這也正如《春秋左氏傳》中所稱:“鄭強以與鄭,晉強則以與晉。”
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多個強權在古溫更迭頻繁,其先屬鄭,後屬晉,又歸趙,再歸魏,終入秦,每次版圖被再標識的背後,都發生著一場又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戰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災難。而從曆史學家的角度分析,它帶來的是各種文化在古溫滄海的滌蕩,從而使這塊土地積澱了難以想像的、豐厚的文化內涵。
深處河洛腹地,古溫文明起步較早。夏、商、周時期的古溫,不僅擁有通往國都與國家重要城市的便捷交通,而且有富可敵國的糧食儲備。因而,那時的古溫一點也不偏僻,而是作為國家戰略意義的特殊區域熱鬧非凡。於是,戰爭來了,誰都想取之而後快。
從夏桀二十六年(公元前1602年)商滅溫起,至周武王以周代商(公元前1046年)後封重臣蘇忿生於溫建蘇國止,在556年的時間裏,古溫政權雖有更迭,但好在一個山頭,別有二王。然而,從西周末年至東周末年,在春秋戰國時期,古溫卻經曆了難以數計的戰爭。
■由“溫縣盟書”說起——
發生在古溫州城的一場權謀之爭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文物考古部門在溫縣武德鎮西張計村州城遺址護城河外的盟誓台下,發掘了春秋盟書墨書圭片4580餘片,盟書是用毛筆墨書在圭形石片上,文字由上而下,由右及左。出土的圭片最長的有27.1厘米、底寬3.2厘米,最短的長9.6厘米、底寬3.7厘米。當時,全國知名的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稱,“溫縣盟書”的出土是繼山西“侯馬盟書”出土後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它的撰寫時間甚至早於“侯馬盟書”。
最終,一些專家讀懂了“溫縣盟書”。經考證,公元前491年1月16日,在晉國著名公卿韓宣子的兒子韓不信的主持下,眾卿會盟於州城,寫下“溫縣盟書”,並發出了“參與會盟者要忠於晉國主公,膽敢異心叛亂者必被鎮壓滅亡”(此段譯文依據張保民、趙慧欽2012年發表於《焦作晚報》的《州城遺址與“溫縣盟書”》一文)的誓言。
據《春秋左氏傳》記載,古溫州城在西周初年分封給了司寇蘇忿生,成為“蘇國十二邑”之一。狄(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滅蘇後,州城歸周王室所有。公元前635年,晉文公率師勤王,平定叔帶之亂,周襄王便將溫、原(今濟源一帶)、州(今溫縣武德鎮一帶)、邢(今溫縣北平皋一帶)等邑賞賜給晉文公。最初,晉國封給大臣郤(xi)至,後歸趙氏,不久改封給欒豹(人名),後來在晉國公卿的爭權鬥爭中欒氏被滅族,韓宣子、範宣子和著名的趙氏孤兒趙文子三人爭奪州城,各不相讓。公元前539年,鄭國大夫公孫段到晉國出差,受到晉景公的賞識,經韓宣子提議,把州城賜給了公孫段。4年後,公孫段卒,其子把州城還給了韓宣子,但韓宣子此時已不便把州城收歸己有,隻好用州城去交換原(今濟源一帶)。但沒過多久,韓宣子就名正言順地把州城納入囊中,並在此長期居住。
那麼,韓不信為何要召集眾卿,公元前491年晉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這一年,晉國發生了嚴重的內亂。晉國六大公卿中的範吉射和中行寅聯合起來攻打勢力強大的晉國公卿趙鞅,開始時勢如破竹,但趙鞅得到了晉定公和其他三位公卿(公卿韓氏、魏氏、智氏)的支持,後轉敗為勝,並將範吉射和中行寅趕出晉國。於是,趁著晉國內亂,齊國伐晉。那一年,晉國真是內憂外患。
戰國末期,州城曾先後歸屬韓、趙、魏,幾次易主後歸入秦國版圖,設置州縣,並延續至南北朝時期。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平皋縣入州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廢武德郡,改州縣為邢邱縣;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改邢邱縣為安昌縣;公元606年,廢懷縣入安昌縣。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安昌縣為武德縣。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廢武德縣,縣域並入河內縣,改為武德鎮至今。
■由虢公台說起——
那些因財富與女人引發的戰爭
溫縣招賢鄉上苑村西北有處虢公台,台上野草瘋長,東北風一吹,顯得荒涼無比。然而,正是這座殘破的高台,積澱了豐富多彩的曆史故事。其中,虢國國君虢叔在此會盟各諸侯助周惠王複位的故事最是精彩。
虢叔為何拚命護主?一是因為虢氏世代忠誠,從西周初年至東周時期,一直深受周天子的信賴;二是因為周惠王的這場禍事或多或少與他有關。
公元前676年,周惠王姬閬(lang)繼位。這位周惠王常常貪圖小利,並做些於禮不合的事情。他剛剛繼位的這年春天,虢叔與晉獻公朝覲他,他用甜酒招待,並允許虢叔與晉獻公向自己敬酒。同時,他又賜給虢叔與晉獻公玉五對、馬四匹,這些都不合乎禮法。然而,周惠王還是這樣幹了。同年,虢叔、晉獻公、鄭厲公派原莊公前往陳國,替周惠王迎娶陳國女子為王後,史稱惠後。
隨後,貪婪的周惠王在山西占取了蔿國(也作媯國,在今山西省境內)的菜園來畜養野獸,強取周朝大夫邊伯靠近王宮的房舍,還奪取了周朝大夫子禽(人名)、祝跪和詹父的土地田產,收回膳夫石速的俸祿。周惠王的這些做法,引來了各諸侯國的不滿。因而,公元前675年秋天,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人聯合貴族蘇氏,一起擁奉王子頹(周惠王的叔父),攻打周惠王。於是,周惠王便逃到了溫地(今溫縣招賢鄉一帶)。叛軍大敗,王子頹在蘇氏陪同下來到衛國,衛惠公由於怨恨周惠王收留了自己的政敵公子黔牟,便聯合南燕支持王子頹。同年冬天,衛國和南燕出兵攻入王都洛陽,將周惠王驅逐,擁立王子頹為周天子。
為了幫助周惠王複位,公元前673年春天,鄭厲公(鄭莊公之子,鄭國國君,古溫曾是其封地)便和虢叔會盟,討伐王子頹。同年夏天,鄭、虢聯軍一同進攻洛陽,殺死了王子頹和邊伯等五位大夫。鄭厲公和虢叔在宮門口西闕設宴招待周惠王,全套樂舞齊備,周惠王於是重新登上周天子之位。事後,周惠王為了感激鄭、虢的援助,將酒泉(今陝西省東部一帶)賜給虢國,將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以東的土地賜給鄭國。
公元前655年,虢國被晉所滅,其後人來到古溫落腳。現如今,溫縣有東虢村、西虢村,均與虢國有關。
周惠王的兒子周襄王更是與古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周襄王姬鄭是東周王朝的第六任天子。周惠王在世時因寵愛庶子姬子帶的母親惠後,就想將太子姬鄭廢掉,改立姬子帶為太子,但周朝的諸侯王全不讚成。
公元前652年臘月,周惠王病逝,太子姬鄭擔心弟弟姬子帶爭奪王位,因而不敢對外宣布周惠王的死訊,並派人向齊桓公求援。齊桓公馬上召集諸侯在洮(今山東省鄄城縣西)開會,宣布擁護姬鄭為天子,即周襄王。姬鄭即位後才放下心,宣布了周惠王的死訊。但是,姬子帶並不甘心失敗。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7年),姬子帶幾次引外兵攻周,但先後被挫敗。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5年),姬鄭發覺自己的王後狄叔隗(狄國國君的女兒)與子帶有私情,於是廢黜了隗後。姬子帶得到消息後,再次引兵攻周,並且攻占了都城洛陽。姬鄭倉皇逃出,避居於鄭國的汜(今河南省襄城縣),然後向各諸侯求救。
此時的晉國國君晉文公剛剛上任,立足未穩,但在謀士的勸告下,他下定決心前去勤王。公元前635年3月,晉軍駐紮在陽樊(今修武縣周莊鄉一帶),右翼部隊包圍溫地,左翼部隊迎接周襄王。四月,晉文公迎周襄王進入洛陽,並在溫地抓住了姬子帶。
關於這段故事,唐孔穎達《五經正義》中也有記載:“厥後,大叔以翟師伐周,遂奉隗氏居溫。負固不服,晉左師逆王,右師圍溫,用大師而後克之。王卒複以賜晉,遂啟南陽,日以疆大,殆民俗之強悍使然歟!”
為了感謝晉文公,周襄王便將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包括原、溫等在內的土地賜給晉國,被稱為南陽,意即太行山以南的國土。晉國得到溫地,大喜過望,便在這裏設邑,並委任狐溱為第一任溫大夫。這個狐溱,就是當年為晉文公獻計攻打溫地、迎接周襄王的謀士。
紛紛攘攘,滿眼是故國江山。重尋古溫遺跡,一切不過是昨夜沁人心脾的涼風在夢裏卷起的一些細小的微塵。對於那段群雄爭霸的曆史,今人且聽之且想之吧。
圖① 收藏於河南博物院的“溫縣盟書”。 徐紅星 攝
圖② “溫縣盟書”圭片。 (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