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七孔橋與“五頃大廟”
更新時間:2015-4-15 15:14:18 來源:焦作晚報
明朝洪武年間,河內縣城(今博愛縣)東5公裏,陳鹿宿村(現改為梁陳村)北有一條寬約50米的南北大石河,石河東岸有一條新鄉通往懷慶府的通衢官路。
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發,洪水從太行山上順河而下,水勢洶湧,村莊經常被淹,村民們無法生活。石河以東的田園無法耕種,四方行人到此望而生畏,心驚膽戰,時有被水淹死者。由於北官路道路不通,百姓怨聲載道。陳鹿宿村民陳九成目睹此情,為解四方行人之危難,立誌造橋,遂設計建築圖,以明其誌。陳九成發動百姓,集資數載,終於在明朝萬曆三十六年動工。
可惜陳九成壯誌未酬病逝了,其遺孀毋氏揮淚繼誌,在北官路上舍水舍飯,多方集資,曆經16個春秋,在陳九中、陳世福的督工下,終於在明朝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建起了一座宏偉壯觀的七孔大石橋,花費不下千金。從此,山洪順橋而下,不再淹沒村莊和田園,人民安居樂業。
當地百姓認為陳九成夫妻建橋有功,特在七孔橋西岸豎功德石碑一通(高2.3米,寬80厘米),並聘懷慶府儒學毋繼達題寫碑文。石碑背麵刻有捐款者的姓名及捐銀數量。
橋竣眾知,四方遊人不斷,官路南北的店鋪生意興隆,從早到晚熱鬧非凡。為裝飾之景,大家在七孔橋西岸的功德碑前修建了一座小廟,相傳有“五頃大廟”蛟龍碑,比廟還高。廟西打有一口用四塊青石扣成的二眼連環井,傳為四十一眼連環井,此井水清甜爽口,甚為奇妙。傳說用此井水澆灌出的西瓜、甜瓜,香甜如蜜。後來此事傳到京城,大清乾隆皇帝在公元1751年秋朝拜月山寺時,親臨此地,品嚐此瓜,觀看其景,讚不絕口。
鬥轉星移,滄桑巨變,七孔大石橋不知毀於何時,功德碑和“五頃大廟”及“四十一眼井”在文革時被當做“四舊”毀掉,現仍有七孔橋遺址和功德碑尚存,可供後人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