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古城遺址見證焦作早期文明史
更新時間:2015-3-17 16:26:34 來源:焦作網-焦作日報
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幹渠通過溫縣徐堡和博愛縣西金城地區的施工中,發掘出兩座古城遺址:徐堡古城遺址有5000多年的曆史,是先期夏文化的佐證。古城遺址東臨河洛文化的武德鎮,武德鎮古稱“洛”,西北臨夏都城原城,相距30多公裏,原城是史學界公認的夏文化中心。博愛縣西金城古城遺址距今有4000多年的曆史,發現有粟、黍、水稻、小麥和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炭化遺存,打破了水稻隻在長江以南種植的定論。西金城距徐堡兩個古城遺址隻有7.8公裏。
以黃帝紀元470元年計算,徐堡古城遺址與西金城古城遺址應屬於龍山文化晩期夏朝的兩個部落諸侯國,向夏王朝稱臣納貢。複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講《三字經》時說:夏朝在今河南西北部,有3000個小國。《史記》記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所指地域就是今天的濟源、沁陽、溫縣、孟州一帶。《中國曆代明君》一書中說:“當時中國的中心地區,即今天的豫北晉南一帶,是夏王朝直接控製的區域,這裏依山傍水(依太行傍濟水)、形勢險要,河洛之間地勢平坦(指懷川平原)、物產豐饒。根據這些有利條件,夏人較早地完成了由部落向國家轉化的過程,依靠武力控製著周圍的被征服的部落。這些部落向夏王朝稱王納貢,湯(商)所在的部落也是如此。故徐堡和西金城兩個古城遺址也是夏屬的部落圍城,見證了焦作地區是中國第一王朝的華夏曆史底蘊,是值得開發的曆史文化產業。□王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