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山陽
殷商忠直之臣比幹是林姓尊奉的祖先。比幹被暴君紂王挖心,他的夫人媯(音guī)氏(一說陳氏,古時媯氏、陳氏為一脈)已懷有身孕,逃到長林石室(今河南淇縣西南)生下遺腹子堅。紂王派兵去尋找要“斬草除根”,找到比幹夫人藏身的地方,問她懷中嬰兒姓什麼,她急中生智說“姓林”,於是躲過了災難。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因堅是在“長林”中所生,特賜他林姓,稱林堅,從此便有了林氏。林姓由林堅最早發源,後人尊他為受姓始祖。唐朝學者林寶在其著作《元和姓纂》中記載:“林,殷太丁(即商王太丁,比幹之父,其死後其子帝乙即位,帝乙死後其子紂王即位,故比幹乃紂王之王叔)之子比幹之後。比幹為紂所滅,其子堅逃難長林之山,遂姓林氏。”
林堅的子孫後來形成了西河郡、濟南堂、下邳、晉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這些郡望中數西河郡最著名。西漢時西河郡轄地在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東漢朝時期移治到山西離石(今山西呂梁市轄)。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為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治所在茲氏(今山西汾陽)。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今山西汾陽)為西河郡。也就是說,西河郡的林姓主要活動地域都是在山西一帶。
中站區龍翔街道西張莊村坐落在大山深處,全村林姓居多,就是山西西河郡的林姓遷移到此的。村民林三社向筆者展示了該村林姓的《林氏族譜》,據其族譜記載,該村林姓祖上居住在山西鳳台縣(今山西晉城市)東平村,到了明朝末期,林姓已發展有八門之眾,第五門的繼承人是林達強,後來林達強遷居到鳳台縣林家堖村。林達強生二子,長子林守勤,次子林守庫。林守庫生四子,長子林思弘,次子林思常,三子林思萬,四子林思章。林思章從林家堖村遷到鳳台縣林看莊村,到了林思章之孫林崇井時,林崇井攜家帶口遷到今日的西張莊村定居。故而,林崇井是西張莊村林氏族人尊奉的始祖,是該村林氏第一世。林崇井生三子,長子林玉進,次子林玉孝,三子林玉忠,即林氏“老三門”。林氏後裔正直善良,勤勞勇敢,世代繁衍,如今已發展至第十八世。
林三社對筆者說,他們林氏族人時刻不忘自己是比幹後裔,把正直忠貞當作族規,一言一行必依族規行事。林三社還說,他們常去位於新鄉衛輝的比幹墓祭謁太祖,緬懷比幹太祖彪炳史冊的崇高品德。
□許保金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殷商忠直之臣比幹是林姓尊奉的祖先。比幹被暴君紂王挖心,他的夫人媯(音guī)氏(一說陳氏,古時媯氏、陳氏為一脈)已懷有身孕,逃到長林石室(今河南淇縣西南)生下遺腹子堅。紂王派兵去尋找要“斬草除根”,找到比幹夫人藏身的地方,問她懷中嬰兒姓什麼,她急中生智說“姓林”,於是躲過了災難。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因堅是在“長林”中所生,特賜他林姓,稱林堅,從此便有了林氏。林姓由林堅最早發源,後人尊他為受姓始祖。唐朝學者林寶在其著作《元和姓纂》中記載:“林,殷太丁(即商王太丁,比幹之父,其死後其子帝乙即位,帝乙死後其子紂王即位,故比幹乃紂王之王叔)之子比幹之後。比幹為紂所滅,其子堅逃難長林之山,遂姓林氏。”
林堅的子孫後來形成了西河郡、濟南堂、下邳、晉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這些郡望中數西河郡最著名。西漢時西河郡轄地在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東漢朝時期移治到山西離石(今山西呂梁市轄)。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為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治所在茲氏(今山西汾陽)。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今山西汾陽)為西河郡。也就是說,西河郡的林姓主要活動地域都是在山西一帶。
中站區龍翔街道西張莊村坐落在大山深處,全村林姓居多,就是山西西河郡的林姓遷移到此的。村民林三社向筆者展示了該村林姓的《林氏族譜》,據其族譜記載,該村林姓祖上居住在山西鳳台縣(今山西晉城市)東平村,到了明朝末期,林姓已發展有八門之眾,第五門的繼承人是林達強,後來林達強遷居到鳳台縣林家堖村。林達強生二子,長子林守勤,次子林守庫。林守庫生四子,長子林思弘,次子林思常,三子林思萬,四子林思章。林思章從林家堖村遷到鳳台縣林看莊村,到了林思章之孫林崇井時,林崇井攜家帶口遷到今日的西張莊村定居。故而,林崇井是西張莊村林氏族人尊奉的始祖,是該村林氏第一世。林崇井生三子,長子林玉進,次子林玉孝,三子林玉忠,即林氏“老三門”。林氏後裔正直善良,勤勞勇敢,世代繁衍,如今已發展至第十八世。
林三社對筆者說,他們林氏族人時刻不忘自己是比幹後裔,把正直忠貞當作族規,一言一行必依族規行事。林三社還說,他們常去位於新鄉衛輝的比幹墓祭謁太祖,緬懷比幹太祖彪炳史冊的崇高品德。
□許保金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