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山陽
山東煙台牟平市一處於氏宗祠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的一個兒子被封在邘國,稱作邘叔,而其子孫以國為氏,是為於姓。邘國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河南沁陽市北部一帶。人口分布上,山東、東北三省、陝西、山西六省的於姓人口占了全國於姓人口的近七成,因此,於姓屬於典型的北方姓氏。
姓氏源流
於姓始祖是周武王之子
對於於姓的起源,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於氏文化研究會主要負責人於敏欣說,目前各方比較認可的是三支。
第一支由姬姓而來,是周武王姬發的後代。周武王滅商之後,大舉分封諸侯,西周初年,周武王把他的一個兒子封在了邘國,這個兒子被稱為邘叔。後來邘國被滅,邘叔的子孫、臣民就用國名當姓氏來紀念祖國,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姓於。曆史上,這也被視為於姓的正宗,這一支於氏至少已有3000年曆史。
第二支是出自古時的複姓“淳於”,唐代為避諱皇帝李純的“純”字改成了單姓於。曆史上,淳於公的子孫 以國名為姓,稱為淳於氏。唐憲宗李純即位時,為避諱“純”字與“淳”字同音,複姓淳於改成了單姓於。到了宋朝,一部分於姓恢複了淳於姓,但也有一部分人沒有改回去,就形成了這一支於氏。
第三支則是出自北魏時的萬忸於氏。鮮卑族的萬忸於氏原本是山東的於姓人,後來隨著鮮卑改了姓,到孝文帝時施行漢化改革,他們又恢複了於姓。這一支於氏雖然是從鮮卑族的萬忸於氏改過來的,一向也被當作外來的姓氏看待,但在實際上,他們仍然是漢族於姓的後代。“後世於姓,基本是尊邘叔為於姓得姓始祖。”於敏欣介紹。除這三支外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人歸化到漢地後,被皇帝賜姓“於”,這部分人的來源就複雜一些了。
根在沁陽
於姓發源地在今天河南沁陽
於姓產生在曆史上的邘國,而對邘國的位置,我國著名姓氏研究專家謝鈞祥在其著作中稱,各種辭書記載是非常明確的,包括《水經注》、《辭海》等,均印證邘國在今天河南沁陽邘邰一帶。
而與文獻記載相吻合的是,在今天沁陽市西萬鎮有個邘邰村,該村現在仍然保存有邘國故城,城址分為東城與西城,現存夯土城牆長800多米,寬20到25米,殘高2到7米。據調查顯示,該城夯層結構及包含物可以早到商代。
對於姓頗有研究的沁陽市文物局退休幹部鄧宏禮說,直到今天,邘邰村的村名曆經3000多年沒有改變,在邘邰隻設壇祭社稷而沒有“於氏宗祠”的祭習也仍然沒有改變。
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馬世之在他的《於姓知足根源探討》中曾稱,從《左傳》、《水經注》、《括地誌》等史籍上可以考證到,邘國故城大約是在今天沁陽市西北15公裏的西萬鎮邘邰村東。
在邘國故城,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一個大土堆,據介紹,這個大土堆被稱為“釣魚台”,高有八九米,曾有專家前來觀看,推斷應是邘國宮殿建築的基址。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山東煙台牟平市一處於氏宗祠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的一個兒子被封在邘國,稱作邘叔,而其子孫以國為氏,是為於姓。邘國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河南沁陽市北部一帶。人口分布上,山東、東北三省、陝西、山西六省的於姓人口占了全國於姓人口的近七成,因此,於姓屬於典型的北方姓氏。
姓氏源流
於姓始祖是周武王之子
對於於姓的起源,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於氏文化研究會主要負責人於敏欣說,目前各方比較認可的是三支。
第一支由姬姓而來,是周武王姬發的後代。周武王滅商之後,大舉分封諸侯,西周初年,周武王把他的一個兒子封在了邘國,這個兒子被稱為邘叔。後來邘國被滅,邘叔的子孫、臣民就用國名當姓氏來紀念祖國,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姓於。曆史上,這也被視為於姓的正宗,這一支於氏至少已有3000年曆史。
第二支是出自古時的複姓“淳於”,唐代為避諱皇帝李純的“純”字改成了單姓於。曆史上,淳於公的子孫 以國名為姓,稱為淳於氏。唐憲宗李純即位時,為避諱“純”字與“淳”字同音,複姓淳於改成了單姓於。到了宋朝,一部分於姓恢複了淳於姓,但也有一部分人沒有改回去,就形成了這一支於氏。
第三支則是出自北魏時的萬忸於氏。鮮卑族的萬忸於氏原本是山東的於姓人,後來隨著鮮卑改了姓,到孝文帝時施行漢化改革,他們又恢複了於姓。這一支於氏雖然是從鮮卑族的萬忸於氏改過來的,一向也被當作外來的姓氏看待,但在實際上,他們仍然是漢族於姓的後代。“後世於姓,基本是尊邘叔為於姓得姓始祖。”於敏欣介紹。除這三支外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人歸化到漢地後,被皇帝賜姓“於”,這部分人的來源就複雜一些了。
根在沁陽
於姓發源地在今天河南沁陽
於姓產生在曆史上的邘國,而對邘國的位置,我國著名姓氏研究專家謝鈞祥在其著作中稱,各種辭書記載是非常明確的,包括《水經注》、《辭海》等,均印證邘國在今天河南沁陽邘邰一帶。
而與文獻記載相吻合的是,在今天沁陽市西萬鎮有個邘邰村,該村現在仍然保存有邘國故城,城址分為東城與西城,現存夯土城牆長800多米,寬20到25米,殘高2到7米。據調查顯示,該城夯層結構及包含物可以早到商代。
對於姓頗有研究的沁陽市文物局退休幹部鄧宏禮說,直到今天,邘邰村的村名曆經3000多年沒有改變,在邘邰隻設壇祭社稷而沒有“於氏宗祠”的祭習也仍然沒有改變。
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馬世之在他的《於姓知足根源探討》中曾稱,從《左傳》、《水經注》、《括地誌》等史籍上可以考證到,邘國故城大約是在今天沁陽市西北15公裏的西萬鎮邘邰村東。
在邘國故城,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一個大土堆,據介紹,這個大土堆被稱為“釣魚台”,高有八九米,曾有專家前來觀看,推斷應是邘國宮殿建築的基址。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