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山陽尋跡 > 山陽尋跡 > 正文

經典山陽

焦作博愛西金城龍山文化城址
更新時間:2015-1-5 9:22:17    來源:本站原創

    西金城遺址位於河南博愛縣金城鄉駐地西金城村周圍,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設計通過該遺址東部。2006—07年,受河南省文物局的委托,山東大學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發現龍山文化城址一座,基本搞清了城址周圍的古地貌環境和經濟生產區,並在河南境內的龍山文化遺址中首次發現了小麥遺存,對研究中原地區的文明起源和人地關係演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這座龍山文化城址位於金城村的中東部,大部分壓在村舍之下,城牆埋於地下1.5米,殘高2—3米。城址的平麵形狀大致呈圓角長方形,麵積達30.8萬平方米,北牆長560、西牆520、南牆400、東牆440米,北、西牆寬20米左右,東牆寬10米左右,南牆寬度介於二者之間。在西、南牆中部可能有城門,北、東、南牆外側發現有小河或排水溝環繞形成的防禦壕溝。城址廢棄於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建築年代應在龍山文化中期前後,距今4000多年前。

    本次考古工作還對城址周圍做了係統鑽探和大規模發掘,在西、東牆外分別發現大麵積的沼澤堆積和緩土崗,土崗高處有小片龍山時期的居住堆積,在居住堆積的灰坑中浮選出粟、黍、水稻、小麥和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炭化遺存,推測城外的沼澤和緩土崗應是種植這些糧食作物的生產經濟區,緩土崗的高處則是從事季節性生產的臨時住地。另外,在城內東南角還發現較大麵積的高土崗,崗上的龍山文化堆積深厚,居住遺跡密集,很可能是貴族居住區,城內其它部分文化堆積略薄,應是平民居住區。

    發掘中出土了較豐富的龍山文化遺存,包括大量生產勞作工具的殘斷石器和部分生活器具陶器,以及豐富的采撈田螺殼和少量豬、狗、鹿等哺乳動物遺骸。陶器種類主要為罐、豆、壺、鬶、斝、觚、盆、雙腹盆、刻槽盆、單耳杯、甗和鼎等,石器種類主要有刀、鐮、鏟等,整體文化麵貌屬於河南龍山文化(王灣三期文化)的中晚期。

    龍山文化處於夏王朝建立的前夜,是中原地區社會劇烈轉變的時期。據擔任此次發掘領隊的山東大學王青教授介紹,西金城城址是目前河南省發現的第11座龍山文化城址,也是豫西北發現的第3座同期城址,尤其該城址與溫縣徐堡龍山城南北相距僅7.5公裏,表明豫西北和中原腹心地帶的鄭洛地區龍山城址一樣較為密集,充分顯示了中原地區龍山時期社會急劇轉變的曆史麵貌,對研究中原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義。本次對該城址周圍古地貌和經濟生產區的係統恢複,也是河南省其它龍山城址以往考古工作的新突破,尤其小麥遺存在河南境內的龍山文化遺址中還是首次發現,對研究小麥在我國的出現和傳播路線以及中原地區文明起源階段的人地關係演變,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文章編輯:wxj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焦作博愛西金城龍山文化城址
2015-1-5 9:22:17    來源:本站原創

    西金城遺址位於河南博愛縣金城鄉駐地西金城村周圍,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設計通過該遺址東部。2006—07年,受河南省文物局的委托,山東大學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發現龍山文化城址一座,基本搞清了城址周圍的古地貌環境和經濟生產區,並在河南境內的龍山文化遺址中首次發現了小麥遺存,對研究中原地區的文明起源和人地關係演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這座龍山文化城址位於金城村的中東部,大部分壓在村舍之下,城牆埋於地下1.5米,殘高2—3米。城址的平麵形狀大致呈圓角長方形,麵積達30.8萬平方米,北牆長560、西牆520、南牆400、東牆440米,北、西牆寬20米左右,東牆寬10米左右,南牆寬度介於二者之間。在西、南牆中部可能有城門,北、東、南牆外側發現有小河或排水溝環繞形成的防禦壕溝。城址廢棄於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建築年代應在龍山文化中期前後,距今4000多年前。

    本次考古工作還對城址周圍做了係統鑽探和大規模發掘,在西、東牆外分別發現大麵積的沼澤堆積和緩土崗,土崗高處有小片龍山時期的居住堆積,在居住堆積的灰坑中浮選出粟、黍、水稻、小麥和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炭化遺存,推測城外的沼澤和緩土崗應是種植這些糧食作物的生產經濟區,緩土崗的高處則是從事季節性生產的臨時住地。另外,在城內東南角還發現較大麵積的高土崗,崗上的龍山文化堆積深厚,居住遺跡密集,很可能是貴族居住區,城內其它部分文化堆積略薄,應是平民居住區。

    發掘中出土了較豐富的龍山文化遺存,包括大量生產勞作工具的殘斷石器和部分生活器具陶器,以及豐富的采撈田螺殼和少量豬、狗、鹿等哺乳動物遺骸。陶器種類主要為罐、豆、壺、鬶、斝、觚、盆、雙腹盆、刻槽盆、單耳杯、甗和鼎等,石器種類主要有刀、鐮、鏟等,整體文化麵貌屬於河南龍山文化(王灣三期文化)的中晚期。

    龍山文化處於夏王朝建立的前夜,是中原地區社會劇烈轉變的時期。據擔任此次發掘領隊的山東大學王青教授介紹,西金城城址是目前河南省發現的第11座龍山文化城址,也是豫西北發現的第3座同期城址,尤其該城址與溫縣徐堡龍山城南北相距僅7.5公裏,表明豫西北和中原腹心地帶的鄭洛地區龍山城址一樣較為密集,充分顯示了中原地區龍山時期社會急劇轉變的曆史麵貌,對研究中原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義。本次對該城址周圍古地貌和經濟生產區的係統恢複,也是河南省其它龍山城址以往考古工作的新突破,尤其小麥遺存在河南境內的龍山文化遺址中還是首次發現,對研究小麥在我國的出現和傳播路線以及中原地區文明起源階段的人地關係演變,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文章編輯:wxj 
 
相關信息:
刻在枝頭上的甜蜜
執著於藝術的“多麵手”
讓鄉村文化舞台亮起來
一部弘揚主旋律的佳作
李曾伯名垂《襄樊銘》
布好一顆“子” 走活“全盤棋”
我國現代國防雷達事業的奠基人劉永福
清高宗(乾隆)巡幸明月山
恩村北地蟒圪嶺星星石傳說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