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縣寨卜昌明清民居位於博愛縣東南5公裏處的寨卜昌村,它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沁水,山水秀麗,四周糧田遍布,物產豐富,西為溫博公路,北為詹泗公路,交通條件極為便利。
據一位年長的村民介紹: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之後,向東進軍,路過卜昌這個地方時,薑太公占卜前程,卜辭曰“昌”,就是說這裏是風水寶地,因而得名“卜昌”。元末明初,因戰亂和災荒,當時懷慶府一代土地荒蕪,人煙稀少,朱元璋實行遷民政策,從山西經大槐樹往這裏遷民,其中,有七姓八族遷到了卜昌這裏,按姓氏建立了藥王卜昌、油王卜昌、喬卜昌、侯卜昌、馮卜昌、程卜昌、路卜昌、秦卜昌。日寇發動侵華戰爭以前,這裏的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豐裕生活。
王姓家族的王振德創建“泰順號”,經營鐵鍋生意得到了很大發展,到14世傳人王向安時做得更大,清同治時期達到頂峰,年收入100萬兩白銀,經營土地410多畝,有騾馬300多匹,人丁有300多口,豪宅300多座,房屋1000多間,村裏三條街,王家占了兩條半。1938年,日本鬼子實行“三光”政策,燒毀了三分之二。目前,寨卜昌明清民居僅存130座、400餘間,明末清初的已是少數,多數是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民居整體建築是封閉式一進二四合宅院,形式大同小異,但各有千秋,且用料講究,造型美觀,梁架、鬥拱、枋子、垂蓮柱、隔扇窗、垂花門等都雕有龍鳳、花鳥、人物,栩栩如生。彩繪、石雕、木刻,件件都是藝術品,極具欣賞價值。
寨卜昌明清民居將北京的四合院和南方的樓閣式建築融為一體,具有黃河以北懷慶地區明顯的地方建築特色,是明清民居中數量最大、建築質量上乘、建築形式獨特的民居;繪畫、石刻精湛細膩,有比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2000年,寨卜昌明清民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梁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