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森
解放區王褚鄉新店村火神廟位於解放區普濟路(原西環路)新店村口向北30米路西,大門坐西朝東,門楣上大書“火神廟”三個字,門前有兩尊一人多高的石獅子。全國各地興建有許多火神廟,距離新店村比較近的東有山陽區恩村鄉常莊村火神廟,西有新區陽廟鎮沈鹿宿村火神廟。
走進火神廟大門,穿過門洞,首先看到右手邊豎立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七通舊石碑,風侵雨蝕,斑駁發白,字跡模糊,大意是記載修建某某大殿,落款時間還很清晰,都是康熙年間。對麵左邊是夥房,再往前走,進入院內,場地寬闊,便於舉行各種集體活動。抬頭向北望去,就是坐北朝南的火神大殿,高高的台基很是顯眼,大殿為三間,這是火神廟的主體建築真君寶殿,麵闊三間,單簷懸山頂,頂部覆蓋黃綠色琉璃瓦,脊中置寶葫蘆,建築麵積約100平方米,來到殿內,大殿正中供奉著火神塑像,火神又叫火神真君,火神廟香火鼎盛,十分靈驗。這裏有一個小時候聽奶奶講過的新店村家喻戶曉的古老傳說:有一年的農曆正月初八,火神廟會,要搭戲台,廟裏沒有葦席,主事人到一個販賣葦席的大財主家借葦席。但這個財主非常吝嗇,愛財如命,他哪裏肯借。財主剛把來人攆走,家中便煙霧四起,財主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馬上將葦席送到火神廟,很快也就火滅煙消,老百姓們說那是火神嚇那財主的。從此以後,方圓幾公裏到火神廟進香的善男信女更是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了。另外大殿內左、右邊還供奉著手裏拿著刀、劍的武將。
據考證,火神和曆史人物的聯係也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炎帝,有說是炎帝之孫祝融,也有說是羅宣者,但多數以祝融為火神的代表。比如:南嶽衡山的主峰祝融峰和近來山西省左權縣建設的祝融公園(內有祝融祠),更多祭拜火神的廟宇就直接稱火神廟,不管怎麼稱呼,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曆史上建火神廟的多半是基於對火的畏懼,因為過去的建築多半是木造,極易遭火災,建火神廟是希望得到火神庇佑,免受火災的肆虐。對抗火災,除了拜火神跟火神搞好關係之外,也有建玄天上帝廟來達到這個目的的。原名真武的玄天上帝是來自北方的神明,北方屬“水”,五行中“水”可克“火”,因此祭拜玄天上帝來對抗火災也是符合邏輯的。
火神廟的主體建築是真君寶殿,殿前有寬寬的拜台,拜台南邊東西兩側有兩座配殿:東配殿為藥王孫真殿,三間,供奉藥王孫思邈;西配殿為祖師殿,三間,供奉著伍瘟神。原來整個火神廟占地約4畝,上世紀90年代,為支持市政規劃建設普濟路,廟宇麵積縮小了四分之三,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空間,隨後分別在院內西南角建起了玉帝殿,東北角建起了送子奶奶、閻君、三仙姑殿,西北角建起了釋迦牟尼殿,雖然諸神居住麵積比之前小了許多,但總算是“有家可歸”了。由於規劃比較合理,現在的廟宇看起來更加顯得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小巧玲瓏。我來到西廂房的北頭,這裏靠西院牆一排豎立著十六通比較具有文物價值的古石碑,地上還橫七豎八地躺著幾通石碑,都是年代久遠、行將破碎,我彎下腰仔細辨認,很想尋找到大廟拆遷時曾經見過的落款北魏時期的那通石碑,當時那通石碑的大意是記載建廟起因的,遺憾的是沒有找到。現在這些古碑均是康熙、道光、嘉慶年間的。
在抗日戰爭年代,火神廟也為革命出過一分力。那還是父親在世時曾對我說過:1945年,焦作第一次解放時,老二團(歸屬成立於博愛寨卜昌的九縱)的“灰八路”作戰勇敢,戰鬥力強,當時指揮部、戰時醫院、大夥房就駐紮在火神廟,多數人操山西口音,新店村裏很多人還幫助他們做飯、抬傷員,由於武器落後,攻打碉堡時損失不小。在社會主義大建設時代,火神廟出的力就更大了,大躍進時,火神廟還很完整,山門坐北朝南,門前有一對一人多高的鐵獅子,我推斷應該與現在廟門前的石獅子大小相仿,為了大辦鋼鐵,鐵獅子投身進了熊熊的高爐。1973年開始,我上小學、初中就是在火神廟中讀完的,那時候如果沒有這個場所,孩子們上學求知識還真是件麻煩事。不過我知道,那時廟宇大殿隻是作為房屋存在著,殿內的各種塑像早已被當成牛鬼蛇神掃地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