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應觀內禦碑亭 (本報資料照片) |
在嘉應觀內,有一座六角重簷、傘形圓頂、金黃色琉璃瓦覆頂的獨特建築,它就是禦碑亭。它非常像清朝皇帝的皇冠,莊嚴而富麗堂皇。皇帝為什麼把帽子放在嘉應觀內呢?正如康熙在病中所言“河漲河落維係皇冠頂戴,民心泰否關乎大清江山”。所以雍正皇帝才把自己的皇冠放在萬裏黃河第一觀嘉應觀內。
這座碑全國罕見,碑高4.3米,寬0.95米,厚0.24米,列全國銅碑之冠。碑頭標明“禦製”說明規格最高,並且是“三龍繞禦製”。大家都知道,常見的碑頭都是“二龍戲珠”,可這個碑怎麼是“三龍繞禦製”呢?這是嘉應觀的一個秘密。據史料記載:康熙末年,黃河在武陟四處決口,四阿哥胤禎奉旨督辦武陟河工,十四阿哥允禵擅離職守,來到武陟,雍正堵口,他派人暗中扒口。病中的康熙命自己的兄弟牛鈕為欽差大臣來到武陟,以堵黃河決口為契機,暗中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間選擇繼承人。牛鈕經過查實,力排眾議,支持四阿哥築壩堵口成功。
雍正登基後為頌揚自己以治水為民造福而得天下,修廟封功臣,特立這通治黃功德紀念碑。他認為皇叔牛鈕治河功勞最大,特雕一條大龍在碑頭頂上,象征其皇叔牛鈕,並封他為嘉應觀首任道長,所以當年這塊地方是三龍治水,故碑頭特雕三條龍。
銅碑上精雕了24條龍,栩栩如生。這24條龍象征著一年24個節氣,同時也代表著大清王朝24個疆域區劃各個水係的大小龍王。碑文為雍正皇帝撰文並禦筆親書,其碑文的大意是:黃河在武陟決口,其關係國計民生甚巨,築壩堵口成功,建廟祭河神封功臣,雍正的禦書碑文是反映清代治理黃河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
大銅碑下還壓著一個奇特無比的動物,龍頭、牛身、獅尾、鷹爪。當地老百姓都叫它“四不象”,而這個怪物的真正名字叫“河蛟”,它曲身回首、二目圓睜、口吐雲霧,大有翻江倒海之勢,相傳他就是被認為是黃河泛濫成災的禍根,故把它壓在這裏,以保黃河的安瀾。
銅碑美極了,可惜有一條裂縫,傳說是在一次電閃雷鳴中被擊開的,泄露了天機。原來裏麵包的是鐵,是一通銅麵鐵胎碑,相傳雍正知道後,說是鑄官工匠貪汙了銅,立即將他們殺了。這可給冶金專家出了個大難題,銅和鐵熔點、凝點、固點和膨脹係數都不相同。一次澆鑄和兩次澆鑄現代技術都不好解決,何況這麼高級的工藝品!隨著雍正皇帝的刀光,這精妙的鑄造工藝也就失傳了。
銅碑的後麵,平光光的,什麼也沒有。相傳那是雍正皇帝留給皇叔牛鈕的,讓他題字書丹。可牛鈕看到雍正登基後天下人議論紛紛,有人說雍正是個好皇帝,有人說是個暴君,牛鈕覺得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嘉應觀做了道長,自然什麼也不便說,留給後人評說吧!
銅碑下還有一口井,相傳在剛建時它是和黃河相通的,河漲它漲,河落它落。從銅碑下麵壓著那頭怪獸的一個眼睛下的一個小洞中,往裏投銅錢,可以聽到叮咚的水聲,根據水聲的大小可測黃河的水情。
這通碑鑄造精美、鐵胎銅麵、皇帝禦書、在治黃文物中絕無僅有,中國著名文物老專家羅哲文考察嘉應觀時,稱讚禦碑為“治河豐碑,文物魂寶”。這通碑不愧是萬裏黃河第一碑,不愧是天下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