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山陽尋跡 > 推薦頭條 > 正文

經典山陽

“瓷都”春秋
更新時間:2014-12-17 9:44:34    來源:焦作晚報

 

  ①
  ②
  ③
     ■核心提示

    都說宋徽宗不是一位好皇帝卻是一位頂尖的藝術家。就在近1000年前,當他用藝術的眼光無數次地欣賞著包括絞胎瓷在內的當陽峪窯群工匠們的經典之作時,皇家的愛好也引領著一個古老的陶瓷製作基地走進了全盛時代。

    然而,當靖康之變讓一個盛極一時的王朝在恥辱中沒落時,絞胎瓷再美也逃不過衰落的命運。從此,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瓷都”黯然失色。

    不過,時隔近千年,“瓷都”又迎來了全新時代,一批胸懷夢想的瓷藝傳承人繼承並創新著充滿活力的製瓷藝術。

    品味“瓷都”,就如同翻閱一本厚重的城市發展史,滿眼都是曆史煙雲。

    ■“瓷都”沉浮錄 焦作陶瓷文化史從未中斷

    據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所立的《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刻載:“時惟當陽工巧,世利茲器,埏埴者百餘家,資養者萬餘戶……”根據這樣的描述,按當時一戶5口人計算,在當陽峪就有5萬以上人口從事陶瓷生產和營銷,完全是一派盛況空前的景象。此外,碑文還附錄了程筠所著的《當陽瓷窯歌》,其中這樣描述了當陽峪瓷器的精美:“當陽銅藥真奇器,巧匠陶鈞尤精至……開時光彩驚奇異,銅色如朱白如玉。”

    《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刻(窯神碑)的記載生動傳神,是北宋“瓷都”留給後人的帶著熱度的證物。前幾日,記者前往修武縣西村鄉當陽峪村采訪時,我市知名考古專家楊貴金指著這通石碑告訴記者:“它可能是全國唯一一通窯神碑,也是記載‘瓷都’最高水平、最後輝煌的窯神碑。”專家的一席話令記者不禁想探究“瓷都”曾有的輝煌。

    瓷器是中國古代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中國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傑出貢獻,當陽峪窯群所生產的瓷器是其優秀代表之一。

    楊貴金告訴記者,多年來,專家們在焦作城區及修武縣、博愛縣、沁陽市境內共發現了53處古窯址,包括當陽峪窯、牛莊窯、礦山窯、恩村窯、焦作街窯、獅澗窯、李河窯、東孔莊窯、西王封窯、狼坡窯、上白作窯、定和窯、東於村窯、李封窯、東王封窯、店後窯、東張莊窯、寺後窯、許河窯、高窯河窯、東交口窯、洞灣窯、石碑岩窯、高寨窯、北業窯、周窯窯、窄門窯、清化窯、白坡窯、碗窯河窯、月山窯、南坡窯、洛坡窯、北田院窯、張山街窯、南田院窯、上期城窯、牛糞莊窯、瓦窯溝窯、司窯窯、閆莊窯等41處重要窯址。這些古窯址分布在焦作城區及其兩側、太行山南麓淺山區和山前平原地帶,形成了以當陽峪窯和清化窯為主窯場的集中分布區,其密集度不亞於“鈞瓷之鄉”——我省禹州市神垕鎮。

    不僅製瓷業規模巨大,焦作地區還集中了一批技術水平很高的工匠。窯神碑有這樣的記載:“造化巧成於天地”“雖有智者,無以過也”“天下絕工也”“雖有能者,無以逾也”。從這些碑文中,我們不難看出,焦作地區無疑是北宋時期頂級瓷器的出產地,且地處豫北製瓷業的中心地位。

    焦作自古以來交通便利,可達開封、洛陽等京畿之地,水路、陸路四通八達。因而,1000多年前,這裏生產的瓷器便可運往全國各地,甚至銷往國外。楊貴金稱,北宋時期,當陽峪窯群生產的絞胎瓷不但要滿足本地區及國內的市場需要,還擔負著服務宮廷的任務,亦擔負著出口任務,日本出土及歐洲公私機構收藏的絞胎瓷和剔花瓷就是證據。

    在輝煌了160餘年後,北宋當陽峪窯群開始走向沒落。據了解,在已發現的53處古窯址中,燒宋金瓷的有30個,延續至元代的有10多個,單燒元瓷的有8個。而清化窯(明代時改燒日用瓷)熊熊的爐火一直燃燒至民國,馮河窯、張河窯、馮莊窯等6個窯單燒民國瓷。這說明,當陽峪窯係的興盛期在宋金時期,明代以後,全國瓷業中心南移至江西景德鎮,北方窯係已無昔日輝煌。

    明清以後,瓷業重心南移,北方製瓷業全部轉為民用瓷,有許多瓷窯幹脆關門。但焦作地區的瓷窯一直掙紮著存活了下來,並逐漸發展。2004年7月,專家調查民國時期的李河窯、廟河窯、馮河窯、馮莊窯、秦莊窯和張河窯時,發現不少窯爐和瓷器還存在。其中,李河窯從宋代就開始燒造瓷器。宋代的李河窯和民國的馮河窯、張河窯、廟河窯、馮莊窯、秦莊窯以及當代的原陶瓷三廠、原耐火材料一廠分布在大約4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十分集中。這一片窯爐有100多座,專家在調查這些窯爐時發現了大量民國瓷片,屬於各種碗、盤、罐等的碎片,不乏精品,還有不少製瓷工具。馮河窯西邊1公裏處就是宋代牛莊窯址,不遠處就是著名的當陽峪窯址和原焦作陶瓷一廠。它們都在焦作的東北角,形成了一個從宋代至今的陶瓷曆史街區。它們完整地記錄了焦作陶瓷曆史的重要篇章,係統地承載了焦作陶瓷文化。

    ■“瓷都”複活錄

    在創新中迎來產業崛起

    絞胎瓷無疑是當陽峪窯群的經典之作,它使得當陽峪窯群在諸多窯群中獨樹一幟。而對其製作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也將是打造新“瓷都”的最亮名片,它承載著新“瓷都”的現在與未來。

    從上世紀70年代早期絞胎瓷工藝的研發,到2002年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絞胎瓷代表性傳承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柴戰柱首個成功傳承了絞胎瓷傳統工藝;從2004年省文物考古專家首次對當陽峪窯址進行全麵發掘,到2014年修武縣政府在眾多專家的支持下申報“瓷都”,我們看到,經過半個世紀的漫漫探索,一個新“瓷都”正在舒展羽翼。

    前幾日,在柴戰柱帶領下,記者暢遊瓷海。路上,柴戰柱重複最多的一句話便是:“‘瓷都’要發展就必須創新,隻有創新才能發展。”柴戰柱坦言,在絞胎瓷的創新之路上有異議,這種異議就像活字印刷術出現時有人稱其為妖術一樣正常,但隻傳承不發展就無法帶動焦作地區絞胎瓷產業做大、做強。

    據了解,目前,我市已有30餘家企業從事絞胎瓷生產,其中文獻絞胎瓷、元昊絞胎瓷、當陽峪絞胎瓷有限公司,以及包括柴戰柱所在的金穀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都在不斷地推動絞胎瓷工藝創新。

    來到位於示範區的金穀軒絞胎瓷研發中心,記者仿佛走入了一片汪洋瓷海。這裏陳設著諸多精美的絞胎瓷器。柴戰柱指著一件《知音》絞胎瓷瓶介紹,這件作品的紋飾表裏如一、自然流暢,屬典型的絞胎工藝,隻是在器物上加入明月、琵琶、海浪等藝術符號,便呈現了新的特點,使得這件作品古色古香、韻味十足,有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美感。轉身,他又指著一件以雲台山水為創作背景的絞胎瓷說:“你看,這幅作品就是在絞胎工藝的基礎上,大膽運用了傳統國畫的創作手法,使作品看上去逼真、形象。”

    記者問:“為什麼在這些作品中多見絞胎瓷工藝的自然紋理?”柴戰柱稱:“自然紋理屬原生態紋理,狀若行雲流水,目前很受歡迎。”他說,絞胎瓷工藝的創新就是在傳承古代工藝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現代元素,來迎合今人的審美情趣,為絞胎瓷的發展尋求更廣闊的市場。

    柴戰柱稱,通過研發,目前絞胎瓷工藝已由過去的菊花紋、羽毛紋、細編紋等傳統的紋飾發展至山花紋、星星紋、花卉紋、三角紋、方格紋等16種基本紋飾。此外,當代絞胎工藝還可與鏤空雕、浮雕、繪畫、版畫等工藝結合,或將絞胎工藝運用到新的原料上。

    作為焦作地區絞胎瓷產業的的先行者,柴戰柱已經引領金穀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發展成為集產品研發、模具製作、新產品市場投放、產權保護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顯然,焦作地區絞胎瓷產業的發展,還需要多個這樣的企業。

    11月22日,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在修武縣申報“中國絞胎瓷之都”專家考評工作會議上說,申報“中國絞胎瓷之都”,是修武培育文化品牌、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措施。目前,焦作市正在大力傳承和弘揚以絞胎瓷為代表的陶瓷文化,加快建設絞胎瓷文化產業園,積極推動絞胎瓷產業的發展,持續提高當陽峪絞胎瓷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如今,新“瓷都”複活之路正在走上一條不尋常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雖然漫長且艱辛,但即使站在開始的地方,我們也能遙望未來精美絞胎瓷散發出來的燦爛光輝。

    圖① 柴戰柱在介紹絞胎瓷工藝流程。

    圖② 柴戰柱製作的紫砂絞胎壺。

    圖③ 絞胎龍半成品。

    記者 趙林峰 攝

文章編輯:wxj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