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尋市博物館“古代山陽——焦作曆史文物陳列”展
經典山陽
焦作曆史厚重,且從未斷代,而是在各個時期展現了不同的魅力。如果你要對焦作曆史有一個這樣的認知,那麼,市博物館五一小長假期間推出的“古代山陽——焦作曆史文物陳列”展是必看點。
戰國扁壺。
宋“二十四孝雕磚”之“孝感動天”。
觀展
五一小長假期間,市博物館遊客絡繹不絕,而許多想深入了解焦作古代史的遊客是奔著三樓新展而來的。
在“古代山陽——焦作曆史文物陳列”展的入口設計十分別致。設計者將其設計成了一處較為私密的空間,遊客一入展,便覺穿越了時空,正在享受曆史的靜謐。古銅色的浮雕牆上雕刻著焦作的代表性文物,山陽銘文罐告訴你2000年前“焦作”的另一個名字——山陽;一座漢連閣式陶倉樓告訴你,焦作曾在兩漢時期創造了發達的農業文明;一組唐胡人舞蹈木俑又告訴你,隋唐時的焦作從未與時代脫軌;還有銅鏡、佛像、硯滴等文物栩栩如生,也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你,焦作一直以來都是充滿活力、魅力的土地。
繞過入口,曲徑通幽處便是主展區。市博物館副館長韓靜介紹,此陳列展分六大篇章,分別是:走向文明——新石器時代;國家形成——夏商周時期;建立帝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繁榮王朝——隋唐時期;市井夢華——宋金元時期;巧工善琢——明清時期。這六大篇章,以曆史進程為脈絡,以出土文物為基礎,將重大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曆史遺跡相貫穿,讓觀眾對古代焦作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和認識。
市博物館陳展部負責人榮昱森告訴記者,此次陳列展展出文物400餘件,其中許多是首次“現身”,是近年來焦作文物考古發掘、文物修複工作的“新品”。
你可能不了解,焦作仰韶文化至龍山文化遺存有多豐富。目前,仰韶文化遺存有30多處,龍山文化遺存有40多處,範圍涉及焦作全域。
兩漢、魏晉時期的焦作最為熱鬧。高聳的陶倉樓在全國獨樹一幟,或許隻有碩大的漢代龍紋空心磚才能建起這摩天大樓。諸多曆史人物出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
唐宋時,焦作緊跟時代步伐,創造了輝煌的陶瓷文化,曆史上曾被讚譽“瓷都”。明清時期,焦作依舊名人輩出,那對粉彩瓷瓶,還有那件貌似裝滿水的青色瓷缽,靜靜地“坐”在展櫃裏,靜靜地“笑對”你的品評。
榮昱森說,布展時,他們特別注重選取生活氣息較為濃厚的文物,拉近與遊客的距離,讓遊客沉浸式感受焦作古人的生活。
唐佛造像。
絞胎瓷刻花缸。
文物
參觀時,許多遊客看到一件器物,名叫陶㼽(chuang)。記者觀察了一下,其為橢圓形,細長,上麵貌似有細孔。這是一件於2023年在我市大陸村新石器文化遺存中發現的文物。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呢?講解員陳慶介紹,這是古人的搓澡神器,可刮腳、搓背的一件清潔工具。聽罷,眾人驚歎不已。
記者了解到,大陸村新石器文化遺存為首次亮相。2023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這裏發掘了一批紅陶器、鳥獸骨骸、磨製器等器物。據初步判斷,大陸村遺址上的環壕聚落是仰韶文化最早階段環壕聚落,填補了焦作地區的空白。
此次陳列展展出了大量貨幣,喜歡了解古代貨幣知識的遊客,可進館一看。
春秋戰國,河南地區多用鏟布,說明當時此地多以鏟子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商品交換。而位於今河北、山東地區的燕、齊等國則流通刀幣,說明當地以刀類工具為一般等價物。位於今陝西、山西的秦、魏等國則流通圜錢,可能是以紡輪為原型製作的。蟻鼻錢則是楚國貨幣。最終,秦統一了六國,圜錢成為中國古代貨幣的統一範式。
你見過太平天國時期的貨幣嗎?在“巧工善琢——明清時期”篇章裏,就陳列著幾枚清楷書“太平天國”銅錢。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後,開始鑄造“太平天國”銅錢。市博物館陳列的“太平天國”銅錢依然沿用了中國古代傳統鑄幣形式,其直徑2.4厘米、緣厚0.1厘米,正麵鑄楷書“太平天國”四字,背麵鑄“聖寶”二字。由於太平天國存在時間較短,之後太平天國銅錢又遭遇收繳重鑄,因而存世的太平天國銅錢並不多。
參觀時,記者被宋時的“二十四孝雕磚”吸引了。“二十四孝雕磚”有24塊,每塊都一個故事,有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等,目前市博物館正在對故事進行整理。
在“二十四孝雕磚”中有一塊磚很特別。磚上,一人手持長鞭趕著大象、豬,仿若在犁地。由此可見,幾千年前,先祖可用大象當牲畜幹活。
這個故事名叫“孝感動天”,講的是舜的故事。傳說,舜的父親、繼母、同父異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舜卻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於是,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曆山耕種時,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他。
提起焦作文化,漢文化是重要一筆。在此次陳列展中,漢大型空心龍紋磚為首次展出。
2012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市某建築工地發掘了一座龍紋空心磚砌築的人字形頂空心磚墓。墓室內全部由空心磚砌築成槨室,平麵呈長方形,內徑南北長2.76米、東西寬1米、高1.16米。該墓室由長方形帶龍紋空心磚18件和平行四邊形空心磚18件共同砌築而成。
唐三彩文物展櫃。
修複
曆史是完整的,也是破碎的。市博物館“古代山陽——焦作曆史文物陳列”展集中反映了多年來我市在文物修複方麵的成績。
市博物館文物修複專家劉鑫介紹,此次陳列展共有65件(套)文物在修複後展出,多數是2016年至今修複的。
漢代龍紋磚的修複令劉鑫印象深刻。劉鑫說,這件文物於2013年修複,是市博物館較早修複的一批文物之一。磚體很大,磚體內十分脆弱,移動時稍有不慎,整個磚體就會粉碎。於是,劉鑫和隊友在漢磚上做起了“針線活”。他們先在漢磚上打孔,孔的位置必須精準且形狀筆直,然後灌膠,再打入鋼釘固定。整個過程一氣嗬成,就好比是用挖掘機開啤酒瓶蓋,看上去是粗活,但要絕對心細。
一個羽毛紋絞胎瓷碗修了三個月。劉鑫介紹,瓷碗殘缺太多,需要一點一點補全,且不露痕跡。看一會兒眼都花了,隻好幹幹停停,裏裏外外用了三個月時間。2023年,劉鑫將絞胎瓷碗修複當作一個課題研究,其撰寫的論文還在省裏榮獲一等獎。
為了提升修複水平,市博物館還從上海請來專家,與劉鑫團隊一起現場交流、指導。
一入博物館,一眼是千年。一日周遊,可穿越萬年。這便是城市的足跡、我們的足跡。
(記者 王瑋萱/文 吉亞南/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焦作曆史厚重,且從未斷代,而是在各個時期展現了不同的魅力。如果你要對焦作曆史有一個這樣的認知,那麼,市博物館五一小長假期間推出的“古代山陽——焦作曆史文物陳列”展是必看點。
戰國扁壺。
宋“二十四孝雕磚”之“孝感動天”。
觀展
五一小長假期間,市博物館遊客絡繹不絕,而許多想深入了解焦作古代史的遊客是奔著三樓新展而來的。
在“古代山陽——焦作曆史文物陳列”展的入口設計十分別致。設計者將其設計成了一處較為私密的空間,遊客一入展,便覺穿越了時空,正在享受曆史的靜謐。古銅色的浮雕牆上雕刻著焦作的代表性文物,山陽銘文罐告訴你2000年前“焦作”的另一個名字——山陽;一座漢連閣式陶倉樓告訴你,焦作曾在兩漢時期創造了發達的農業文明;一組唐胡人舞蹈木俑又告訴你,隋唐時的焦作從未與時代脫軌;還有銅鏡、佛像、硯滴等文物栩栩如生,也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你,焦作一直以來都是充滿活力、魅力的土地。
繞過入口,曲徑通幽處便是主展區。市博物館副館長韓靜介紹,此陳列展分六大篇章,分別是:走向文明——新石器時代;國家形成——夏商周時期;建立帝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繁榮王朝——隋唐時期;市井夢華——宋金元時期;巧工善琢——明清時期。這六大篇章,以曆史進程為脈絡,以出土文物為基礎,將重大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曆史遺跡相貫穿,讓觀眾對古代焦作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和認識。
市博物館陳展部負責人榮昱森告訴記者,此次陳列展展出文物400餘件,其中許多是首次“現身”,是近年來焦作文物考古發掘、文物修複工作的“新品”。
你可能不了解,焦作仰韶文化至龍山文化遺存有多豐富。目前,仰韶文化遺存有30多處,龍山文化遺存有40多處,範圍涉及焦作全域。
兩漢、魏晉時期的焦作最為熱鬧。高聳的陶倉樓在全國獨樹一幟,或許隻有碩大的漢代龍紋空心磚才能建起這摩天大樓。諸多曆史人物出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
唐宋時,焦作緊跟時代步伐,創造了輝煌的陶瓷文化,曆史上曾被讚譽“瓷都”。明清時期,焦作依舊名人輩出,那對粉彩瓷瓶,還有那件貌似裝滿水的青色瓷缽,靜靜地“坐”在展櫃裏,靜靜地“笑對”你的品評。
榮昱森說,布展時,他們特別注重選取生活氣息較為濃厚的文物,拉近與遊客的距離,讓遊客沉浸式感受焦作古人的生活。
唐佛造像。
絞胎瓷刻花缸。
文物
參觀時,許多遊客看到一件器物,名叫陶㼽(chuang)。記者觀察了一下,其為橢圓形,細長,上麵貌似有細孔。這是一件於2023年在我市大陸村新石器文化遺存中發現的文物。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呢?講解員陳慶介紹,這是古人的搓澡神器,可刮腳、搓背的一件清潔工具。聽罷,眾人驚歎不已。
記者了解到,大陸村新石器文化遺存為首次亮相。2023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這裏發掘了一批紅陶器、鳥獸骨骸、磨製器等器物。據初步判斷,大陸村遺址上的環壕聚落是仰韶文化最早階段環壕聚落,填補了焦作地區的空白。
此次陳列展展出了大量貨幣,喜歡了解古代貨幣知識的遊客,可進館一看。
春秋戰國,河南地區多用鏟布,說明當時此地多以鏟子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商品交換。而位於今河北、山東地區的燕、齊等國則流通刀幣,說明當地以刀類工具為一般等價物。位於今陝西、山西的秦、魏等國則流通圜錢,可能是以紡輪為原型製作的。蟻鼻錢則是楚國貨幣。最終,秦統一了六國,圜錢成為中國古代貨幣的統一範式。
你見過太平天國時期的貨幣嗎?在“巧工善琢——明清時期”篇章裏,就陳列著幾枚清楷書“太平天國”銅錢。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後,開始鑄造“太平天國”銅錢。市博物館陳列的“太平天國”銅錢依然沿用了中國古代傳統鑄幣形式,其直徑2.4厘米、緣厚0.1厘米,正麵鑄楷書“太平天國”四字,背麵鑄“聖寶”二字。由於太平天國存在時間較短,之後太平天國銅錢又遭遇收繳重鑄,因而存世的太平天國銅錢並不多。
參觀時,記者被宋時的“二十四孝雕磚”吸引了。“二十四孝雕磚”有24塊,每塊都一個故事,有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等,目前市博物館正在對故事進行整理。
在“二十四孝雕磚”中有一塊磚很特別。磚上,一人手持長鞭趕著大象、豬,仿若在犁地。由此可見,幾千年前,先祖可用大象當牲畜幹活。
這個故事名叫“孝感動天”,講的是舜的故事。傳說,舜的父親、繼母、同父異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舜卻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於是,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曆山耕種時,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他。
提起焦作文化,漢文化是重要一筆。在此次陳列展中,漢大型空心龍紋磚為首次展出。
2012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市某建築工地發掘了一座龍紋空心磚砌築的人字形頂空心磚墓。墓室內全部由空心磚砌築成槨室,平麵呈長方形,內徑南北長2.76米、東西寬1米、高1.16米。該墓室由長方形帶龍紋空心磚18件和平行四邊形空心磚18件共同砌築而成。
唐三彩文物展櫃。
修複
曆史是完整的,也是破碎的。市博物館“古代山陽——焦作曆史文物陳列”展集中反映了多年來我市在文物修複方麵的成績。
市博物館文物修複專家劉鑫介紹,此次陳列展共有65件(套)文物在修複後展出,多數是2016年至今修複的。
漢代龍紋磚的修複令劉鑫印象深刻。劉鑫說,這件文物於2013年修複,是市博物館較早修複的一批文物之一。磚體很大,磚體內十分脆弱,移動時稍有不慎,整個磚體就會粉碎。於是,劉鑫和隊友在漢磚上做起了“針線活”。他們先在漢磚上打孔,孔的位置必須精準且形狀筆直,然後灌膠,再打入鋼釘固定。整個過程一氣嗬成,就好比是用挖掘機開啤酒瓶蓋,看上去是粗活,但要絕對心細。
一個羽毛紋絞胎瓷碗修了三個月。劉鑫介紹,瓷碗殘缺太多,需要一點一點補全,且不露痕跡。看一會兒眼都花了,隻好幹幹停停,裏裏外外用了三個月時間。2023年,劉鑫將絞胎瓷碗修複當作一個課題研究,其撰寫的論文還在省裏榮獲一等獎。
為了提升修複水平,市博物館還從上海請來專家,與劉鑫團隊一起現場交流、指導。
一入博物館,一眼是千年。一日周遊,可穿越萬年。這便是城市的足跡、我們的足跡。
(記者 王瑋萱/文 吉亞南/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