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文化焦作 > 正文

經典山陽

讓焦作“漢服熱”更有文化溫度
更新時間:2020-8-25 9:44:53    來源:焦作日報

  一群漢服文化熱愛者在焦作影視城表演大型漢服舞台秀。 (本報資料照片)

  齊腰襦裙、琵琶飛袖、點絳紅唇……當三三兩兩身著漢衣華服的姑娘巧笑盼兮與您擦肩而過,是否會引發您駐足讚歎呢?又或是,她們偶爾降臨周圍滿是現代建築的路邊喝茶,與您比鄰而坐,是否令您有穿越時空的感覺呢?

  如今,這種多少會令您有些時空錯位的現象,已時常出現在焦作街頭。那些身穿漢服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美麗姑娘們正告訴我們,在焦作已經擁有一大群漢服熱愛者。

   焦作正在掀起“漢服熱”。

   8月15日,“永不落幕的漢服節·修武”在修武雲台古鎮開幕。一群群身著華麗漢服的“穿越者”,行走在古色古香的雲台古鎮,別有一番風情。修武縣領導表示,要將修武打造成“北方漢服聖地”,將“永不落幕的漢服節”打造成修武旅遊的新名片、豫北旅遊的新熱點、全國文旅領域的新品牌。

  而就在4個月前,修武縣雲台山舉辦了同樣聲勢浩大的高質量的“漢服花朝節”。

  無獨有偶。2019年5月17日,解放區人民政府、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人民日報》漫畫增刊共同在焦作影視城舉辦了焦作市首屆漢服動漫文化周。

  近日,記者又得知,一群漢文化愛好者正在申請注冊“焦作漢服文化研究協會”。其主要負責人“羽安”告訴記者,2013年7月,焦作便有了漢服社,是由一群熱愛漢文化的漢服愛好者組成,其成員為焦作市民,以及焦作各個高校熱愛傳統文化的學生。

  “中國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開我衣冠之國。周公明製式而後世循,始我禮儀之邦。”“羽安”介紹,漢服社是為弘揚漢服文化而來,是一個華夏傳統文化的交流平台。近幾年來,漢服社的活動越來越多,經常深入到學校、社區、企業去開展文化傳承活動。

  “漢服熱”在焦作如此熱,以至於它參與到了焦作人的生活中,融入到了焦作文旅發展大局中。這表明,它在焦作足以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現象來探討了。

  然而,在“羽安”看來,焦作“漢服熱”起步較晚,仍在向前追趕。因為近年來,漢服文化在中國許多城市的年輕人中形成了一種新風潮。據網載,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200萬。

  事實上,“漢服熱”在焦作更有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曆史土壤。

  焦作先秦文化、漢文化十分豐厚,可以說是漢文化發展的核心區域。我市出土的漢陶倉樓在全國數量最多、種類最多,造型、彩繪也最為精美。而在眾多出土的陶俑中,都會出現多彩的服飾文化。從漢時期的背糧俑到宋元時期的舞蹈俑,服飾在每件陶俑上發生著變化。服飾的變化又演繹著曆史的變遷。

  因而,當焦作興起“漢服熱”時,許多人認為,應當將焦作深厚的漢文化與焦作新興的“漢服熱”結合起來,讓焦作“漢服熱”真正披上曆史的外衣,會更顯光彩。

  2019年5月,焦作舉辦首屆漢服動漫文化周時,就有專家提出,利用焦作掀起的“漢服熱”,使焦作漢文化借船出海,助力焦作建設文化名城。

   這樣的建議贏得了點讚。

  漢服,又稱漢衣冠、華服,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係。一件漢服,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中國工藝美術。所以,每當一個人穿上漢服,實則是在與曆史溝通,是對民族文化、區域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彰顯著一個人的文化自信。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漢服文化呢?

  針對全國出現的“漢服熱”,有專家提出不同意見。他們說,許多年輕人穿漢服是基於兩點:一是,穿漢服時尚,因而最先在大學校園裏掀起了“漢服熱”;二是,社交媒體和影視作品助推漢服文化向大眾滲透,許多年輕人盲目跟從。因而,如今的“漢服熱”會變成流行服裝,而非流行的漢文化。他們說,不是所有人穿一身漢服,手裏拿著一把扇子,就可以稱為漢服文化的傳播者。

   看來,要讓焦作“漢服熱”真正熱起來,仍需要時間的打磨,文化的曆練。

  采訪時,“羽安”說,漢服文化是中華民族中的寶貴財富,應讓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但在發展的同時又不能遺忘傳統,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漢服文化背後所折射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章編輯:趙銀岷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讓焦作“漢服熱”更有文化溫度
2020-8-25 9:44:53    來源:焦作日報

  一群漢服文化熱愛者在焦作影視城表演大型漢服舞台秀。 (本報資料照片)

  齊腰襦裙、琵琶飛袖、點絳紅唇……當三三兩兩身著漢衣華服的姑娘巧笑盼兮與您擦肩而過,是否會引發您駐足讚歎呢?又或是,她們偶爾降臨周圍滿是現代建築的路邊喝茶,與您比鄰而坐,是否令您有穿越時空的感覺呢?

  如今,這種多少會令您有些時空錯位的現象,已時常出現在焦作街頭。那些身穿漢服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美麗姑娘們正告訴我們,在焦作已經擁有一大群漢服熱愛者。

   焦作正在掀起“漢服熱”。

   8月15日,“永不落幕的漢服節·修武”在修武雲台古鎮開幕。一群群身著華麗漢服的“穿越者”,行走在古色古香的雲台古鎮,別有一番風情。修武縣領導表示,要將修武打造成“北方漢服聖地”,將“永不落幕的漢服節”打造成修武旅遊的新名片、豫北旅遊的新熱點、全國文旅領域的新品牌。

  而就在4個月前,修武縣雲台山舉辦了同樣聲勢浩大的高質量的“漢服花朝節”。

  無獨有偶。2019年5月17日,解放區人民政府、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人民日報》漫畫增刊共同在焦作影視城舉辦了焦作市首屆漢服動漫文化周。

  近日,記者又得知,一群漢文化愛好者正在申請注冊“焦作漢服文化研究協會”。其主要負責人“羽安”告訴記者,2013年7月,焦作便有了漢服社,是由一群熱愛漢文化的漢服愛好者組成,其成員為焦作市民,以及焦作各個高校熱愛傳統文化的學生。

  “中國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開我衣冠之國。周公明製式而後世循,始我禮儀之邦。”“羽安”介紹,漢服社是為弘揚漢服文化而來,是一個華夏傳統文化的交流平台。近幾年來,漢服社的活動越來越多,經常深入到學校、社區、企業去開展文化傳承活動。

  “漢服熱”在焦作如此熱,以至於它參與到了焦作人的生活中,融入到了焦作文旅發展大局中。這表明,它在焦作足以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現象來探討了。

  然而,在“羽安”看來,焦作“漢服熱”起步較晚,仍在向前追趕。因為近年來,漢服文化在中國許多城市的年輕人中形成了一種新風潮。據網載,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200萬。

  事實上,“漢服熱”在焦作更有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曆史土壤。

  焦作先秦文化、漢文化十分豐厚,可以說是漢文化發展的核心區域。我市出土的漢陶倉樓在全國數量最多、種類最多,造型、彩繪也最為精美。而在眾多出土的陶俑中,都會出現多彩的服飾文化。從漢時期的背糧俑到宋元時期的舞蹈俑,服飾在每件陶俑上發生著變化。服飾的變化又演繹著曆史的變遷。

  因而,當焦作興起“漢服熱”時,許多人認為,應當將焦作深厚的漢文化與焦作新興的“漢服熱”結合起來,讓焦作“漢服熱”真正披上曆史的外衣,會更顯光彩。

  2019年5月,焦作舉辦首屆漢服動漫文化周時,就有專家提出,利用焦作掀起的“漢服熱”,使焦作漢文化借船出海,助力焦作建設文化名城。

   這樣的建議贏得了點讚。

  漢服,又稱漢衣冠、華服,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係。一件漢服,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中國工藝美術。所以,每當一個人穿上漢服,實則是在與曆史溝通,是對民族文化、區域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彰顯著一個人的文化自信。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漢服文化呢?

  針對全國出現的“漢服熱”,有專家提出不同意見。他們說,許多年輕人穿漢服是基於兩點:一是,穿漢服時尚,因而最先在大學校園裏掀起了“漢服熱”;二是,社交媒體和影視作品助推漢服文化向大眾滲透,許多年輕人盲目跟從。因而,如今的“漢服熱”會變成流行服裝,而非流行的漢文化。他們說,不是所有人穿一身漢服,手裏拿著一把扇子,就可以稱為漢服文化的傳播者。

   看來,要讓焦作“漢服熱”真正熱起來,仍需要時間的打磨,文化的曆練。

  采訪時,“羽安”說,漢服文化是中華民族中的寶貴財富,應讓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但在發展的同時又不能遺忘傳統,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漢服文化背後所折射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章編輯:趙銀岷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