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我市青年黑陶技藝傳承人王金波
創作中的王金波。
記者 王瑋萱 攝
王金波作品饕餮紋黑陶魚盆。
記者 王瑋萱 攝
今年8月,在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主辦的2019年中國(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暨第八屆“大地獎”陶瓷製作創新設計大賽上,來自我市沁陽市山王莊鎮盆窯村的黑陶作品饕餮紋、一米十二生肖魚盆分獲該展“大地獎”一、二等獎。這是我市非遺項目近年來所獲得的重要獎項。
正因為如此,獲獎作品的創作者、年輕的黑陶藝人王金波走進了更多人的視線。
今年37歲的王金波正式學習黑陶傳統製作技藝不過10年時間,而接觸黑陶傳統製作技藝卻已30餘載。
盆窯村,中國黑陶之鄉。千百年來,這裏“家家木輪轉,戶戶冒青煙”,老窯工們依山建窯,窯火興旺,煉就了黑如漆、聲如磬、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黑陶。王金波就是盆窯村土生土長的“黑陶人”。他早已聽慣了老窯工們摔泥巴的聲音,早已知曉了在木輪上盤泥條的輕重,早已聽說了關於黑陶的無數個傳奇故事。
老窯工們說,大黑陶魚盆是達官貴人才能用得起的東西,養花易活,養魚不用換水。普通人家用黑陶器皿盛飯、放米等,長時間不壞不餿,好用得很……
耳濡目染黑陶的神奇魅力,王金波心中很早便種下了一顆關於黑陶的種子。
於是,當盆窯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向外謀生的時候,王金波卻毅然決定留在盆窯村,與軟乎乎的泥巴打交道。
手頭緊,沒資金。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他借了4000元錢,先把窯洞開了起來。窯洞剛開,借來的錢就用完了,他連買土、輪盤和打泥機的錢都沒有。怎麼辦?“以前的黑陶工人啥不都是人工做的,他們能人力打泥,我也能!”王金波的耳邊響起了老輩人打泥時的震天號子,那聲音穿過時空,帶給了他無窮的力量。於是,個子不高的王金波,硬是憑著自己的力氣,一下又一下地用棍子搗出來、夯出來了燒窯的陶坯。
王金波入門很快。學藝三年,在村裏老窯工們的點撥下,2014年春天,他便有了自己的黑陶工作室。黑陶魚盆是沁陽盆窯黑陶的代表性作品,成立工作室後,王金波便通過深入研究,創新傳承了黑陶魚盆的做法。
他利用泥條盤築法這一傳統黑陶技藝,不斷和黑陶界大師們交流學習,創作並改變了黑陶魚盆傳統器型,其黑陶魚盆代表作品有:饕餮紋魚盆、富貴飛皇聚寶盆、荷葉口高浮雕連年有餘黑陶80大魚盆、荷葉口和傳統器型的空心沿結合的80黑陶魚盆等。由他創新傳承的黑陶魚盆同樣美觀與實用,廣受讚譽。
2017年,王金波加入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2018年,他又考取了中國陶瓷職業國家職業技能高級職稱。其工作室加入河南省陶瓷玻璃行業協會,拿到了中原河南陶瓷行業新秀獎。
今年10月,王金波克服種種困難,製作了直徑1.6米、高76厘米的鼓肚大魚缸,獻禮祖國。
王金波是新一代黑陶藝人的代表。他對於黑陶文化有著自己的理解。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對於陶瓷,現在的人們不僅要實用,更講究時尚性、藝術性、欣賞性,黑陶產品必須讓老藝術開新花才有生命力。此外,現在黑陶技藝不但要在藝術上有所創新,在銷售上也要親近時代。”
(記者 王瑋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