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北京尋訪懷商遺跡係列報道(二)
如今,位於北京東城區西打磨廠街60號的杜盛興北京商號天彙藥棧舊址已非往日麵貌。可老房子還在,老人還在,留下來的老故事依然動聽。那動聽的老故事有滋有味,仿佛是在廢墟上盛開的一朵嬌豔的花。
郭良普,字潤州,博愛縣金城鄉西馬營村人,杜盛興北京商號最後一任大掌櫃。80歲的郭錦玉是郭良普的侄孫,也是今天天彙藥棧舊址核心部位的實際擁有人。
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擺放在郭錦玉的床頭,透露著時間的訊息,顯示著照片對於臥室主人的重要性。“這是60多年前,我六爺爺郭良普組織在北京的郭家人照的全家福。你看,前排左數第二個就是他,我六爺爺年輕時可是美男子,風度翩翩,意氣風發。”撫摸這張老照片,郭錦玉想起了如煙的往事。
杜盛興北京商號是河南博愛杜盛興號在全國重要的分號,主營麝香、懷地黃、懷山藥等藥材,長期與北京同仁堂保持合作關係,是北京同仁堂重要的供貨商。上世紀20年代末期,杜盛興北京商號誠邀我市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名家陳照丕、陳發科等前往北京授拳,是陳式太極拳在北京推廣的助推者。而這段時間,郭良普已在杜盛興北京商號扮演了重要角色。
郭錦玉告訴“天下懷商”文化誌願者采風團成員,10年前,他和焦作懷商文化研究者宋寶塘曾在北京市檔案館查到了杜盛興北京商號的一點資料,顯示郭良普是當時杜盛興北京商號的負責人。
郭錦玉手中珍貴的老照片拍攝於1956年。照片上的郭良普看上去儒雅大氣、幹淨利落,一派儒商模樣。
聽到“天下懷商”文化誌願者采風團成員對著老照片嘖嘖讚歎,郭錦玉不由興奮起來。在郭家人心中,郭良普就是郭家的“頂梁柱”,是郭家後輩們學習的榜樣。
在杜盛興北京商號站穩腳跟後,郭良普將郭錦玉的父親郭樹仁介紹到了北京同仁堂工作。不僅如此,郭良普還對杜盛興北京商號重要的員工子弟,及郭家每個孩子的教育投入了不少心血。上名校,是郭良普重視教育的表現。
郭錦玉說,他的叔叔郭樹恭以及他本人都是在六爺爺郭良普的幫助下,從北京原二十九中學、彙文中學初中畢業的,後來都上了大學。上大學,對於當時一個農家孩子來講,是多麼奢侈的事情呀!
上世紀30年代,可以說是杜盛興北京商號的鼎盛時期,當時已任杜盛興北京商號總經理的郭良普亦是春風得意。郭錦玉記得,有一年,六爺爺郭良普還將父母接到北京,坐著滑竿,遊玩了大半個北京城,讓老人念念不忘。郭錦玉對這件事的印象很深刻,因為坐著滑竿遊玩北京城,於他是第一次見到的新鮮事。
杜盛興北京商號最後一任大掌櫃,這樣的身份對於懷商文化研究而言意義非凡。所以,為了進一步認識郭良普,記者與郭錦玉的叔叔郭樹恭取得了聯係。
今年81歲的郭樹恭,身體健朗,提起六叔郭良普心懷崇敬。
“我六叔長得很精神,人機靈。十三四歲時,經我二叔郭良純推薦,來到博愛縣孝敬鎮塢莊村杜盛興號。東家見到他後,十分高興,隨即收作了學徒。在塢莊村做了一兩年學徒後,六叔被派往杜盛興北京商號工作。當時,杜盛興號分號遍布全國,本地生意很少,基本都在外地,北京、上海、南京等都有它的重要分號。”郭樹恭說。
大約1910年,還是毛頭小夥的郭良普帶著夢想走進了杜盛興北京商號。不過,他當時仍是一名學徒。在舊社會到各行各業當學徒有明確規定,比如:學徒須學滿3年,期間管飯,但不給工錢或僅給一點工錢。3年內,學徒不得回家,一切聽從師傅安排。
而與當下許多年輕人就業一樣,對於有職業目標、希望謀職生活的郭良普而言,這一切並不是苦難,而是難得的工作機會。
一步又一步,郭良普朝著職業經理人的目標邁進。20年後,郭良普成功坐上了杜盛興北京商號大掌櫃的位置。
郭良普曾在北京中醫藥界一時風光,但他始終保持正派、睿智、剛毅的作風。郭樹恭說:“我六叔的人品、工作作風一直是我們家人津津樂道、學習的榜樣。他品格的養成,或許與杜盛興號培養人才的方法有關,杜盛興號需要這樣一位能夠獨當一麵的員工。”
大約1942年,全國各地戰火紛飛,此時的杜盛興號盛世不存。而從不服輸的郭良普卻在這個時候花重金購得四五部運輸車,從老家收購大量的新鮮懷地黃、懷山藥、懷菊花、懷牛膝運往北京,重振“四大懷藥”北京市場。
公私合營後,郭良普繼續在公私合營後的杜盛興號(當時已無杜盛興號,具體名稱不詳)工作,每月領取工資100多元人民幣。
“其實,我六叔還是很有錢的,但他在北京50多年沒有購置房產,一直租住在北京崇文門外的上二條胡同,這裏離他的工作單位很近。”郭樹恭說。1967年,號稱“千萬富翁”的郭良普交出了全部財產,回到老家西馬營村。1973年,郭良普去世於西馬營村。
郭樹恭動情地回憶:“我六叔這一輩子從不怕吃苦,從不服輸,很有智慧,在老家,他依然豁達剛毅。臨終前兩年,他還當起了小工,幫我在老家蓋房子,我現在想起來還很感動。”
終將,曆史的洪流淹沒了杜盛興號。然而,以郭良普為代表所呈現出來的百折不撓、永不服輸、正派大氣的懷商精神,卻值得今日懷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