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解放區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獲獎感言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一批全國示範農家書屋名單,解放區民生街道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名列其中,成為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農家書屋。
消息傳來,獲獎者的第一反應是意外,第二反應是感歎。
意外的是在全國農家書屋生存狀態不容樂觀的形勢下,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竟然脫穎而出。
2007年3月,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建設。我市農家書屋建設自2008年開始,到2012年結束。通過連續5年的建設,1992家農家書屋在我市應時而生,幾乎覆蓋了我市城鄉基層文化活動中心。
與眾多農家書屋一樣,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建起之初“熱”了一陣,繼而“冷”了好幾年。
皇甫秋芬、許琦是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的老讀者。據他們回憶,書屋開到了家門口,讓民生街的居民們感到很新鮮。同時,農家書屋投入使用後的確大大方便了周邊居民的閱讀生活。因此,民生街農家書屋開放之初,每天都有許多居民前來光顧,借閱量也比較大。
然而,兩三個月後,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就“冷”了下來。“看來看去也就那幾類書,不新鮮了,管理也不靈活。不像現在,圖書內容豐富多樣,閱讀活動豐富多彩,閱讀空間寬敞明亮。”皇甫秋芬、許琦說。
據了解,農家書屋開放後,國家每年對每個農家書屋投入約1400元的保障性經費。同時,根據國家和省文化局的統一安排,從2013年開始至2017年,國家每年都對農家書屋進行出版物的補充更新。
解放區圖書館館長薛濤是解放區農家書屋建設過程的經曆者。薛濤說,農家書屋建設初期,國家在其硬件方麵投入不少,讓基層的文化幹部都很興奮。不過,該如何科學有效地管理農家書屋,讓其充分發揮服務百姓文化生活的作用呢?解決這個問題,是推動農家書屋健康成長的關鍵。
此次解放區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之所以成為全國示範農家書屋,便因獨得其道。
何以解憂?共建共享!
2014年10月,解放區成為我省首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創建單位。盤活農家書屋資源,打造10分鍾閱讀圈,成為該區創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重要內容之一。
2016年冬天,解放區文體局局長和毅與民生街道領導一同找到了“追夢公益”愛心會負責人楊常珍,希望該組織發起的愛心換書活動在民生街農家書屋擴大影響力。此時,“追夢公益”愛心換書活動已堅持了10餘年,累積各類愛心圖書近萬冊,“追夢公益”愛心會已是我市“公益明星”。可楊常珍正在為沒有固定的活動場地、無處安放愛心圖書犯愁。
一拍即合。2017年春天,“追夢公益”愛心會成了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的日常管理者。
天天有安排,周周有活動,“追夢公益”愛心會的入駐讓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充滿了活力。據統計,目前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每天的借閱量在300冊左右。“追夢公益”愛心會通過農家書屋平台發放愛心圖書卡400餘張。
2017年,皇甫秋芬在農家書屋參與愛心換書活動4次,換回愛心書籍100餘本。每逢周末,她都會和家人在此共享閱讀好時光。
“我很享受現在的閱讀生活,希望書屋越辦越好。”皇甫秋芬說。
2017年8月,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迎來再升級,由愛心書屋變成了公共圖書館,被納入解放區圖書館係統統籌管理。
2017年,是解放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創建的關鍵年。這一年,該區以“打造群眾身邊的圖書館”為目標,在全市率先推行區級圖書館“總分館製”,累計投資100餘萬元,與市級圖書館數據庫對接,實現全市圖書館藏資源通借通還、共建共享。
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位列其中。許琦高興地說:“書屋現在有8000多冊圖書,背後卻還有60餘萬冊圖書,這下可夠我們看了。”
與民間公益組織共同管理,與市區兩級圖書館共建共享,是盤活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的關鍵,也是破解全國農家書屋困局的有效途徑。
近日,記者走進民生街社區農家書屋,看到該書屋平台已集合了“民生道德講堂”“微笑成長營”“四點半學校”等解放區文化品牌活動,十幾位轄區居民正在借閱圖書或參加愛心換書活動,這裏已儼然成為一個精品文化活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