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市畫家許金寶
許金寶的山水畫靈異淳厚、樸茂蒼潤、直抒胸臆。在那些變幻多端的墨色中,勾畫出的山川、樹林、流水、人物等,看似信筆拈來,實則凝結著他數百次觀摩寫生的心血。
近日,記者見到了許金寶,了解了他的與繪畫的故事。
許金寶,1963年出生於焦作,現為中國書畫名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焦作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焦作市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2015年,他舉辦了首屆個人書畫藝術展,其作品曾入選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多次在全國及省市各級展覽中獲獎,被中國美術館、河南省書畫院、焦作市博物館等收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金寶也不例外。他從小就喜愛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喜歡欣賞藝術大家的美術作品。初中時,他開始練習素描,之後,以素描、油畫研修為主。上世紀80年代,許金寶的油畫和中國山水畫作品入選焦作市首屆書畫展,這成為許金寶繪畫路上的轉折點。
“當時我還年輕,沒想到作品能參展。通過參加這次畫展,我看到了差距,決心要學習中國畫。”
為了畫好中國畫,許金寶先後到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河南大學美術大專班、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地進修,得到了諸多名家指點。
許金寶的山水畫,既有傳統的筆墨功力又有現代繪畫的審美。他用筆灑脫、線條急徐有致,富有變化,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十分講究章法布局,縱橫、動靜、虛實、剛柔、濃淡等關係運用自如。
許金寶說:“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氣韻生動離不開造型,造型一定要傳神。就像詩有‘詩眼’一樣,畫也有‘畫眼’,也就是常說的點睛之筆,凝聚了整幅畫的靈魂所在。”
許金寶以中國傳統山水畫為根基,以北方太行山水為主題,多年來深入名山大川,體會把握大自然的四季變幻,以實景繪畫寫生入手,創作了屬於自己的山水畫作品。
“我的山水畫很多都是以太行山為背景,用家鄉的山水入畫,不僅可以宣傳家鄉,還能讓更多的人欣賞到焦作的山水,何樂而不為呢?”許金寶說。
在許金寶眼中,山水並不是呆板、枯燥的,而是情趣盎然、活靈活現的。為了捕捉到山中最能入畫的景色,許金寶經常在嚴寒、酷暑時到大山裏寫生。
“冬天,山裏冷得要命,有時候毛筆都凍了,隻能用熱水把毛筆化開,再繼續寫生。”許金寶說。
中國畫的長卷是一種傳統的表現樣式,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中國畫的代表作之一。為了讓記者一睹長卷的全貌,許金寶拿出了自己臨摹的《清明上河圖》,輕輕拉動轉軸,將畫鋪陳開來,東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碼頭、熱鬧的市區街道瞬間躍然紙上。
為了學習古人的創作手法和藝術思想,2009年冬,許金寶決定臨摹《清明上河圖》。他先後在北京、蘭州和鄭州買了三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回到家後,拿著放大鏡一點一點研究琢磨,房子的屋簷、河流的走向、人物的表情等,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研究了幾個月後,他開始動筆臨摹。原圖中好多地方都已殘缺,許金寶就照著周圍的線條和繪畫手法把殘缺的地方補充完整。最終,曆時一年多,許金寶臨摹出了經典名作《清明上河圖》。
在采訪過程中,許金寶一直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山水畫創作中的作用,說:“詩書畫印,四位一體。要想畫好山水,一定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基礎。”創作中,他將儒家文化融入繪畫藝術中,逐漸形成了詩心禪境的個人藝術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