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抬火轎。 (本報資料照片) |
6月10日,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八屆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活動周將拉開帷幕。此時,正忙於各項準備工作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聶琨在麵對記者采訪時除了欣喜,還流露出了對今後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工作的擔憂。
2005年,我市掛牌成立非遺保護中心,規範啟動和開展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公布及保護工作。從這一年起,聶琨開始“零距離”接觸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真切地感受到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不易。
為了更好宣傳推介我市的非遺項目,每次在組織實施非遺各類活動和展演時,非遺保護中心都想給非遺項目創造更多的展示機會,但由於行頭陳舊、樂器破爛,達不到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要求,最終不得不另選他項。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市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找到了發展信心,並全力恢複、傳承了一批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已經跨過起跑線的他們,卻在接下來的接力賽中接不上力,往往單打獨鬥,孤立無援。
聶琨說:“12年來,我市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像孩子一樣一天天成長,越來越需要整合各方資源給予支持,可作為地方非遺保護部門,我們卻無力整合,隻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事實上,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係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如果我們把它比作一場舞台秀,那麼政府、非遺保護部門、傳承人以及類別專家都是這場舞台秀中的主角。要演一場好戲,各主角都要認真完成角色任務。
近年來,在國家、省相關政策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市懷梆、絞胎瓷等一批優秀傳承人與高校結合傳承優秀文化;陳氏太極拳、月山八極拳通過傳承人的努力培養,後繼有人。特別是非遺項目的各類展示展演、進校園活動及文化、非遺保護部門開展的“教你一招”免費培訓等係列活動,擴大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然而,與先進地區相比,政府、主管部門、傳承人、類別專家“四大角色”在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依舊不夠給力。
政府主導力不夠。按照相關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應得到來自國家、省、市、縣四級支持,可現在市、縣兩級資金支持明顯不足。截至目前,我市尚未有一處綜合性、專業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平台。缺失展示平台就等於缺失高度陣地,無法引領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
傳承人傳承力不足。據了解,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齡普遍偏大,受知識水平局限,他們的傳承力不足,創新傳承意識欠缺,對青少年缺少吸引力。采訪時,聶琨告訴記者,在市縣兩級組織開展的非遺活動和非遺講座中,受眾大多是中老年人,教育層次也相對偏低,這不利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類別專家滲透力不夠。不少專家的非遺保護多圍繞自身專業探究。比如,體育專業人士多注重太極拳的形,對太極拳形神兼備的文化內涵欠缺。
理論調研難以開展。非遺保護部門由於人力財力不足,困於事務性工作,難以開展理論調研。聶琨說:“自2005年我市非遺保護工作開始已12年了,可多數縣(市)區非遺保護部門仍沒有確定專職的非遺保護人員,他們中的大多數身兼數職。隨著國家對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持續深入,許多工作人員無法全心投入到非遺保護工作中,這肯定會影響工作的實施和開展。”
毋庸置疑,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並不是非遺保護部門的“獨角戲”。聶琨說:“作為非遺保護部門,我們難就難在有心無力協調整合各方資源,讓更多人自覺地投身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看著一些稍有生機的非遺項目再次瀕臨消亡,身為一名非遺保護工作者,我們隻能表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