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學府書店試行24小時營業,這是我市首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在網絡衝擊嚴重、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一家民營實體書店不僅規模逐步壯大,而且首家試行24小時營業,其背後的經營之道是什麼?底氣來自哪裏?
昨日,記者走進位於焦作火車站附近的學府書店,這個占地500平方米、藏書4萬餘冊的書店集閱覽、購書、餐飲、休閑、商務洽談、會議、私人定製為一體,環境優雅,書香濃鬱。
說起創業之路,市學府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西玲感慨地說:“做文化,急不得,但一定有前途!”
1979年出生的郭西玲是山東人,父親從事和書店經營有關的業務。從學校畢業後,他獨自到北京打拚,開過理發店、飯店,賣過湯圓、蔬菜,但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2000年,郭西玲回到妻子的家鄉——焦作發展,做什麼成為擺在麵前的問題。郭西玲想到開書店。於是,他拿出所有積蓄,又借了10萬元,在火車站附近開了一間15平方米的小書店,主要從事圖書批發。很快,他積累了一批客戶,第三年就還完了欠款。
正當他躊躇滿誌時,網絡的興起讓實體書店的經營發生了很大改變,一些經營十幾年的書店紛紛倒下,還在經營的規模在縮小、業務在萎縮,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逆水行舟!在大多數書店經營者選擇往後退時,郭西玲選擇了擴大經營。對此,他有自己的想法:實體書店不是沒有需求、沒有市場,而是需要更加精準地服務市場。他變被動銷售圖書為主動上門服務,並和很多單位開展“書香社會”共建,幾年工夫便站穩了腳跟,這是企業的第一次成功轉型。
多元發展是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主動選擇。目前,學府書店有5家直營店,4家加盟店,會員8萬人。依托8萬會員資源,新學府教育培訓中心業務開展得風生水起,與圖書銷售兩條腿走路,互為支撐。至此,企業完成了第二次轉型。此時,無論規模還是效益,學府書店都成為民間書店的翹楚。
之前做價格,今後做價值。這是企業的第三次轉型理念。
郭西玲告訴記者,他多次去雲南、廣東等地考察圖書市場,那些城市濃厚的讀書氛圍讓他萌生了很多想法。開一家24小時營業的高端書店,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當前,國家政策對實體書店扶持力度較大,全社會對“書香社會”建設呼聲也特別高,這些都是實體書店發展的利好。
24小時營業,經營成本每天要多出最少600元。郭西玲算了筆賬:文化產業是長遠產業,眼前損失一些,但塑造的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品牌,社會效益遠遠大於經濟效益。平台就是資源,企業願意創新嚐試,為發展蓄能。
試營業半個月,讀者的熱情讓郭西玲及他的團隊深受鼓舞。有位老先生在這兒找到了尋求多年的古書版本,驚喜不已。有位學生家長5時多開車過來為孩子買試題,連連說“有這樣的書店太方便了”!深夜下火車的旅客為焦作居然有不打烊的書店感到驚訝,在寒冷的冬日,這裏用書香溫暖了一顆顆旅者的心……
能不能持久?麵對這樣的疑問,郭西玲表示,和快餐品牌、兒童體驗產品以及文創產品合作共贏,是書店多元化經營持續發展的方向。對此,他充滿信心。
圖① 書店內設置了讀書區。
圖②③ 讀者在選購書籍。
劉金元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