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村的古民居。 本報記者 王龍卿 攝
今年年初以來,記者多次探訪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這個中國傳統村落。這裏有著錯落有致的石頭房、古樹老井石磨,處處散發著原始、古樸的韻味。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長嶺村姬姓為村中大姓,這與焦作市解放區上白作村十分相似,兩村相距數十公裏,這其中有何淵源?
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先後走訪了這兩個村的多位老年人,查閱了清代道光年間的《修武縣誌》和上白作姬姓族人保存的《姬氏家譜》,一探究竟。
上白作村,位於焦作市區西北。據《姬氏家譜》記載,上白作村姬姓為元聖周公後裔。元聖周公姬旦為一世,長子伯禽為二世,傳至六十七世姬複始生二子,長子姬成族,次子姬興讓。山西學道劉作哲奉旨訪求周公裔孫,因六十八世姬成族為長子,洪熙元年(1425年)遂被封為博士保送至陝西鹹陽守元聖文憲王周公墓廟。次子姬興讓,則奉命由山西高平遷居河南修武,初居於下秦村(即今王褚村),因屢遭山洪,又移居上秦村(即今上白作村)。
長嶺村,位於焦青公路北段向東走四五公裏水泥路到頭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原名為長腳嶺,後改為長嶺村。長嶺村文化積澱深厚,如懷梆藝術,從清代到民國,從沁河北到南太行山一帶,頗有名氣。到19世紀70年代,該村還有300多人,目前人口不到百人,多為老年人,年輕人大多數在山下居住。
據我市多年研究姬姓文化的姬智等介紹,長嶺村姬姓與上白作村姬姓,原是山西高平的兄弟。姬興讓自洪熙元年(1425年)遷居上白作村,生四子,即容壽、容福、容康、容寧,《姬氏家譜》即以此分為四門。二門傳到七十二世姬朝用為太學生,姬朝用次子姬滂娶鄭府繁昌王女兒為妻,當地人誤傳為“駙馬”,實為“郡馬”。此時,山西高平的本家人因在深山區居住不方便,就來投奔姬滂。姬滂念其是本家人,便將其長腳嶺的跑馬場及附近大片土地讓本家人居住、生活。至今,長嶺村姬姓的世係與上白作村姬姓的世係相同,但輩分名準不一致。上白作村姬姓和全國大多數姬姓一樣,輩分是按照康熙皇帝為周公嫡係後裔姬姓等賜的行輩二十字“枝興衍崇緒,隆茂慶脈長;廣生忠厚嗣,永遠員正方”起名。
目前,這種曆史淵源也隻有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略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