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真人石像碑搶救記
更新時間:2017-5-12 17:09:36 來源:焦作日報
孫真人石像碑殘碑 王保成 攝
原來在雲台山藥王洞裏的《孫真人石像碑》,怎麼到了修武縣博物館?即使現在的管理人員也未必清楚,我對此碑的搶救過程記憶猶新。
雲台山藥王洞是孫思邈曾經采藥居住過的重要遺跡,曆代《修武縣誌》上都有記載。1982年秋天,河南省中醫研究所一位姓張的研究員特意到修武,要求考察“藥王洞”。我作為《修武縣誌》主編,帶著人陪同張先生一同前往。我們八人共乘一輛麵包車,車到岸上鄉政府就停在了那裏,再往上車輛無法行駛。以前可以沿著一條荒僻小徑走到藥王洞口前,眼下因修武至山西陵川的公路正在施工全封閉了。人們後來看到的大大小小23個“疊彩洞”,就是那時候修陵公路上正在施工的工程。這邊都是懸崖峭壁,連猴子都上不去,要去藥王洞,必須繞道山西境內,從較緩的北坡爬上去,我們沒有打退堂鼓的理由。兩個向導領著我們七繞八拐,在沒有路徑的崇山峻嶺間行進,我已經完全沒了方向感。大家個個累得滿頭大汗,背衫濕透,走走停停,又不能歇得時間太長,不然天黑前就下不了山了。往高處去,必須得雙手著地,四肢並行,或貓著腰攀葛援藤,那時我才真正知道什麼是“爬山”。我們在陡坡密林中連走帶爬花了四個多小時,才到達藥王洞。
那11米寬、10米高的大洞口被一人高的石牆堵著,石牆旁邊留有一個可供出入的小口。我們魚貫而入,洞深約30餘米,洞內地麵上布滿了羊糞。顯然,藥王洞已經變成了山民在陰雨天臨時圈羊的地方。洞的半腰凹陷處有三尊石像,全沒有頭,向導說是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候砸了。正中一尊石像,身著唐裝,雙手疊與胸前,掌心持一藥丸,就是孫思邈的石像。兩邊石像是孫真人的隨身伺童。根據《修武縣誌》記載,洞內還應該有一塊“孫真人石像碑”,沒有找到。我們一起動手,將洞口的石牆拆掉,一塊一塊挪開石頭,終於在底部找到了那塊石碑,隨即用帶來的水衝洗後拓片。
大金國河東南路懷州修武縣七賢鄉西馮營村修孫真人石像記。 李天佑撰。
孫思邈者,華原人也。七歲就學,日誦千言,弱冠,尤好莊老及諸子百家之說。深曉醫術,在世經籍,無不讀覽。後注《老子》,撰《千金方》、《千金翼》、《福祿論》、《攝生真錄》及《枕中素書》、《會三教論》流行於世,普濟群生。由此觀之,則思邈非特傑於當時,亦垂光於後矣!天佑於泰和四年清明日,同裏人王世真等登玩於山,一洞靈跡差異,霧繞雲遮,又有石丸之藥,因詢其故,皆曰:古老相傳,乃孫真人之洞。於時歲旱,民心憂惶。天佑因想,其人神聖,曾三處救龍,必能動於龍也,故美其德。乃焚香祈請,禱雨三日,果獲感應。遂糾率居民,特起誠心,各舍己資,命工鐫造,成其石真像置於洞中,俾後遊山之人有所歸依矣。
時泰和七年清明日立石
維那李天佑、王世真、李昉書丹
樂村石匠秦口口
張先生興致勃勃,連說不虛此行!不虛此行!還說我們看到了洞中的石丸、石臼,看到了碑文,完全相信孫思邈在這兒住過。立碑人李天佑官至武略將軍,立碑時間拒唐代不太遠,可信性很強。你們看,這黑乎乎油光光的洞壁,分明就是長期燒火煙熏的結果,就像過去農家的房屋內頂上牆壁上都是黑乎乎的一樣,這是熬藥煉丹生火做飯的遺跡,在別處山洞裏很難看到。他建議,這失而複得的碑彌足珍貴,應該運回去妥善保管,不然很可能會同那些石塊一起被人弄走當建築材料。我們聽從了他的建議,好在這碑僅有70厘米長、30厘米寬、15厘米厚,100多斤重,一個人能扛動,輪流著扛到山下沒問題,隻是不能再從原路返回,因為林深路陡,扛碑人根本無法行走。
我們在藥王洞口前合影留念後,向導領我們走了一條臨著深淵的絕壁小徑,雖然走在上麵令人毛骨悚然,但畢竟能夠直立行走,小心點,有驚無險。雖然路繞得更遠,但是我們總算在天黑前平安回到了停車處。那塊“孫真人石像碑”運回保存在了當時的修武縣文化館(當時文化館和博物館沒分家)。下山後,我的腿疼了一星期才緩過勁來。
在返回修武縣城的路上,我請教張先生:孫思邈是怎麼知道這裏的?他為什麼跑這麼遠到這裏來?張先生說,根本原因在於:這裏是個巨大的醫藥寶庫,有數百種藥材,其中不少屬“上品”,有些是獨一無二、別的地方的藥材不可取代的。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就在這裏待過很長時間。張仲景的一生,在洛陽、修武兩地行醫時間最長。孫思邈著《千金翼方》時,將張仲景《傷寒論》的大部分內容收載於內,足見其對張仲景的崇拜,孫思邈正是循著張仲景的蹤跡而來的。
張先生回鄭州後寫了一篇考察報告,給我寄來一份。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我們此次考察的過程和他的感受。成為以後開發宣傳雲台山的重要依據之一。因為有雲台山上的藥王洞及李貴作的藥王廟等遺跡,焦作人無不知曉孫思邈,因而把孫思邈當神敬。因為這次文化苦旅,“孫真人石像碑”得以完整保存下來,成為研究孫思邈在焦作活動的珍貴實物資料。因為這次考察,我從專家那裏第一次聽說了張仲景長期在修武太行山行醫之事。中國醫藥史上的兩位聖人,“醫聖”張仲景和“藥聖”孫思邈,都是雲台山的英靈。(李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