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應,1918年生,沁陽市紫陵鎮紫陵村人。原名任家讓,曾用名任英、任瑛。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6月參加八路軍,曾任連、營、團長、洛陽警備司令。建國後,曆任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軍參謀長、昆明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1975年後任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
1945年9月8日在解放焦作戰鬥中,時任營長的任應,除帶領部隊完成作戰任務外,積極協同兄弟部隊圍殲偽華北興亞巡撫軍頑固據守的核心工事,隻身闖入敵碉堡,抓獲偽軍頭子李仙洲,迫使敵人繳械投降,為解放焦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解放博愛、武陟,特別是奇襲溫縣、攻打沁陽城等戰鬥中,任應所帶領的46團立下顯赫戰功。
1947年8月,任應所部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27旅79團,任應任團長。不久,9縱隊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在打下田湖、攻克嵩縣後,隨即參加了殲滅國民黨整3師的戰鬥。任應率團擔負圍殲困守在棗子牙村的敵2旅8團的重任。他和政委田耕審時度勢,及時對敵發起強大的政治攻勢,沒廢一槍一彈迫使敵8團繳械投降,為總攻全殲敵整3師爭得了主動。在慶祝縱隊建軍一周年紀念大會上,9縱司令員秦基偉高度讚揚任應、田耕“創造了爭取敵人一個團放下武器的範例”。
1948年10月中原野戰軍(原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稱)圍攻鄭州。鄭州萬餘守敵妄想向北突圍逃竄。任應奉命率部在鄭州至黃河橋之間,英勇頑強阻擊敵人,全殲出逃之敵,贏得鄭州戰役的全勝,受到上級表彰。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國民黨黃維兵團妄圖突渡澮河北逃,任應帶領全團指戰員在王渡村澮河木橋橋頭阻擊敵人,打得敵人寸步難行。當敵知中計急忙向南收縮時,任應所部轉守為攻,連夜渡過澮河向敵出擊。他們創造了“抵近土工作業”,即把交通壕溝挖到敵人陣地前沿,以溝奪溝,以堡奪堡的“啃核桃”戰術,打得敵人措手不及,無立足之地,全殲該敵。在淮海戰役中,任應所部取得“三戰三捷”的勝利,全團榮立集體功。
1949年4月21日,任應所部隨15軍第一梯隊勝利渡過長江,奉命挺進江西。先後在上饒車站打敵兵車、奇襲吉水、保衛遙步墟大橋,活捉敵18軍軍長張文鴻。之後,任應又率部直插剛獲得解放的川、黔、雲、康地區,協同主力部隊剿匪,為保衛西南邊陲建功立業。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任應奉命率部奔赴朝鮮戰場,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64年夏,時任軍參謀長的任應帶領部隊到紅河邊進行武裝泅渡訓練。夏日的紅河落差很大,水急浪高,遍布暗礁怪石。千軍萬馬要在無橋無船的情況下渡過紅河並非易事。在驚濤駭浪麵前,任應深入各個連隊,發動官兵出謀劃策。他首先組織官兵進行遊泳基礎訓練,在全軍推廣多種漂浮器材,並發動官兵就地砍竹做筏。經過40多天的反複訓練,幾萬人的部隊,硬憑著簡便器材,順利渡過紅河天險,創造了數萬大軍渡河訓練的奇跡。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組織各大軍區首長到紅河邊召開現場會,學習他們搞好武裝泅渡訓練的做法和經驗。
在任貴州省軍區司令員期間,任應注重抓好民兵預備役工作。他根據當時部隊和農村體製改革後出現的新情況,狠抓民兵工作“三落實”,為在新形勢下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摸索了經驗。總參謀部在貴州召開民兵工作現場會,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
任應在長期的戎馬生涯和緊張的工作中積勞成疾,身患多種疾病,1983年又患癌症。但在疾病麵前,坦然應對。他以堅韌的毅力,邊治病邊工作,還趕寫出10多萬字的回憶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財富。1985年2月6日,任應因病情惡化不幸逝世,終年67歲。首長和戰友們送給他的挽聯上寫著:“任勞任怨,應頌應讚,英勇善戰,雄風永傳”。
(焦作軍分區 吉懷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