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琅邪公司馬裔
更新時間:2016-12-23 9:57:58 來源:焦作晚報
司馬裔(507年--571年),字遵胤,南北朝時期河內溫縣人,司馬懿弟司馬馗之後,西魏和北周時期的高級將領,一生戎馬征戰,立下赫赫功勳,曾任河內郡守、懷州刺史等職,官拜大將軍,爵封琅邪公。曾祖司馬楚之,北魏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州刺史,封琅邪貞王。祖司馬金龍,北魏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州刺史,封琅邪康王。其父司馬悅,在北魏曆任征虜將軍、豫州刺史、漁陽子,去世後封贈為漁陽侯,諡曰“莊”。
父親司馬悅被害身亡之時,司馬裔年僅1歲。司馬裔最初入仕為北魏司徒府參軍,任中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北魏末年天下動蕩,司馬裔回到溫縣,召集豪傑,籌集物資,誌在立功。《周大將軍司馬裔碑》記載:“值魏室多難,所在蜂起,孟津以北,無複封畿,嵩山已南,即為鋒鏑。公建議修武,立柵溫城,函穀西封,河橋北斷,長亭籍馬,並入武城,百裏租車,鹹輸溫縣。”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溫屬東魏。537年,西魏軍隊攻打東魏,收複弘農(今靈寶市),司馬裔乘勢在溫縣城起義,投奔西魏,自此頻與東魏交戰,每次都有斬獲。540年,西魏授司馬裔為河內郡守,尋加持節、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不久東魏河內有四千餘家鄉民慕名歸附司馬裔,朝廷授其前將軍、太中大夫,領河內郡守,令安集流民。552年,太祖令山東起義諸將等能率眾入關者,並加重賞。裔帥義軍先至,太祖欲加封裔,司馬裔固辭不受。太祖授其帥都督,拜其妻為襄城郡公主。次年西魏大軍東伐,裔自請為前鋒,破東魏將劉雅興,拔其五城。此後司馬裔多次率軍與東魏作戰,戰功赫赫,賜爵龍門縣子,行蒲州刺史,尋行新城郡事。魏恭帝元年(554年),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本郡中正。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後,司馬裔繼續受到重視,孝閔帝授司馬裔巴州刺史,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琅邪縣伯,邑五百戶。562年入朝為禦伯中大夫,增邑至一千五百戶。564年,轉禦正中大夫,進爵為琅邪公,授懷州刺史、東道慰勞大使。565年轉始州刺史。566年信州蠻酋冉令賢等反,連結二千餘裏。司馬裔隨上庸公陸騰討伐,自春至秋,前後五十餘戰,終於征服群蠻,拜信州刺史。570年,遷潼州刺史。571年,征拜大將軍,除西寧州刺史。572年卒於京師,享年65歲。贈大將軍,加懷邵汾晉四州刺史,諡曰定。葬於今陝西省武功縣,子司馬侃繼承爵位。
司馬裔生性簡樸清廉,不置產業,其所得俸祿,都散給親戚。他身為朝廷高官重臣,身死之日,家無餘財,家宅簡陋,辦理喪事都沒有地方。朝廷下詔為司馬裔建立祠堂,並命當時著名詩人、文學家庾信撰寫《周大將軍司馬裔碑》和《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誌銘》。碑是樹立在墳墓之前的高大石刻,墓誌銘則是埋在墓穴之內,其內容則大同小異。文學家庾信撰寫的墓誌銘和碑文,以駢文和散文相結合,敘事與抒情相映照,文采斐然,朗朗上口,讀之令人動容。此兩篇碑文和墓誌銘,不僅僅是記錄司馬裔家世和戰鬥功勳的簡單記錄,而且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佳作。《溫縣誌稿》收錄了《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誌銘》最後一段銘文,因此在當地史誌界及文化界廣為人知。
祝融是命,重、黎克舉,公族乃建,天官即序。避世於秦,承家於楚。金行失馭,玉鏡淪輝,我之烈祖,識變乘機。黃旗東沒,青蓋西飛,落星置道,長州出圍。及我皇父,荊、河再撫,世遭喪亂,身沒猾豎。嗟我遺嗣,崎嶇趙武,寒覆鳥翼,饑吞獸乳。獲歸河內,更襲瑯琊,年方小馬,怨結長蛇。藏兵九地,置劍千家,雪山埋馬,冰河陷車。既乃班政,超然榮守,朱鷺頻飛,金龜轉紐。築塞長榆,營軍高柳,玉案推食,河橋勸酒。石門冰釋,金隄電散,蘆水門關,茅津成觀。馭風逸翮,修途始半,建武功臣,先悲吳漢。沉寥搖落,遊揚浸微,金城路斷,郿塢人稀。風鬆雲蓋,白水山衣。賢已星隕,人沒蘭衰。
父親司馬悅被害身亡之時,司馬裔年僅1歲。司馬裔最初入仕為北魏司徒府參軍,任中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北魏末年天下動蕩,司馬裔回到溫縣,召集豪傑,籌集物資,誌在立功。《周大將軍司馬裔碑》記載:“值魏室多難,所在蜂起,孟津以北,無複封畿,嵩山已南,即為鋒鏑。公建議修武,立柵溫城,函穀西封,河橋北斷,長亭籍馬,並入武城,百裏租車,鹹輸溫縣。”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溫屬東魏。537年,西魏軍隊攻打東魏,收複弘農(今靈寶市),司馬裔乘勢在溫縣城起義,投奔西魏,自此頻與東魏交戰,每次都有斬獲。540年,西魏授司馬裔為河內郡守,尋加持節、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不久東魏河內有四千餘家鄉民慕名歸附司馬裔,朝廷授其前將軍、太中大夫,領河內郡守,令安集流民。552年,太祖令山東起義諸將等能率眾入關者,並加重賞。裔帥義軍先至,太祖欲加封裔,司馬裔固辭不受。太祖授其帥都督,拜其妻為襄城郡公主。次年西魏大軍東伐,裔自請為前鋒,破東魏將劉雅興,拔其五城。此後司馬裔多次率軍與東魏作戰,戰功赫赫,賜爵龍門縣子,行蒲州刺史,尋行新城郡事。魏恭帝元年(554年),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本郡中正。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後,司馬裔繼續受到重視,孝閔帝授司馬裔巴州刺史,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琅邪縣伯,邑五百戶。562年入朝為禦伯中大夫,增邑至一千五百戶。564年,轉禦正中大夫,進爵為琅邪公,授懷州刺史、東道慰勞大使。565年轉始州刺史。566年信州蠻酋冉令賢等反,連結二千餘裏。司馬裔隨上庸公陸騰討伐,自春至秋,前後五十餘戰,終於征服群蠻,拜信州刺史。570年,遷潼州刺史。571年,征拜大將軍,除西寧州刺史。572年卒於京師,享年65歲。贈大將軍,加懷邵汾晉四州刺史,諡曰定。葬於今陝西省武功縣,子司馬侃繼承爵位。
司馬裔生性簡樸清廉,不置產業,其所得俸祿,都散給親戚。他身為朝廷高官重臣,身死之日,家無餘財,家宅簡陋,辦理喪事都沒有地方。朝廷下詔為司馬裔建立祠堂,並命當時著名詩人、文學家庾信撰寫《周大將軍司馬裔碑》和《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誌銘》。碑是樹立在墳墓之前的高大石刻,墓誌銘則是埋在墓穴之內,其內容則大同小異。文學家庾信撰寫的墓誌銘和碑文,以駢文和散文相結合,敘事與抒情相映照,文采斐然,朗朗上口,讀之令人動容。此兩篇碑文和墓誌銘,不僅僅是記錄司馬裔家世和戰鬥功勳的簡單記錄,而且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佳作。《溫縣誌稿》收錄了《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誌銘》最後一段銘文,因此在當地史誌界及文化界廣為人知。
祝融是命,重、黎克舉,公族乃建,天官即序。避世於秦,承家於楚。金行失馭,玉鏡淪輝,我之烈祖,識變乘機。黃旗東沒,青蓋西飛,落星置道,長州出圍。及我皇父,荊、河再撫,世遭喪亂,身沒猾豎。嗟我遺嗣,崎嶇趙武,寒覆鳥翼,饑吞獸乳。獲歸河內,更襲瑯琊,年方小馬,怨結長蛇。藏兵九地,置劍千家,雪山埋馬,冰河陷車。既乃班政,超然榮守,朱鷺頻飛,金龜轉紐。築塞長榆,營軍高柳,玉案推食,河橋勸酒。石門冰釋,金隄電散,蘆水門關,茅津成觀。馭風逸翮,修途始半,建武功臣,先悲吳漢。沉寥搖落,遊揚浸微,金城路斷,郿塢人稀。風鬆雲蓋,白水山衣。賢已星隕,人沒蘭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