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高宗(乾隆)帝巡幸明月山寶光寺,近些年來在當地有許多傳說,尤其是乾隆來月山的次數,有說三次,有說兩次,還有說“七到清化,六上月山”。我的那本小書麵世後,曾有人就此問過我“你的書上為什麼和別人說的不一樣……”。
據《清史稿·高宗本紀》載,乾隆十五年九月高宗帝“奉皇太後率皇後謁陵並巡幸嵩洛……己酉上駐正定府……丁巳上駐蹕彰德府,幸精忠廟。辛酉上駐蹕百泉,奉太後幸白露園……十月辛未幸嵩山,丙子上奉皇太後駐蹕開封府……十一月上奉皇太後率皇後還京師……”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乾隆此次南巡,自彰德(今河南安陽市)到百泉改道西行。所行路線是沿太行山下,九月望駐蹕明月山,次日駐蹕竹塢,爾後至孟津渡河,直達嵩洛。另據清乾隆《懷慶府誌》卷首載,乾隆十五年高宗帝途經懷慶府地界,賦詩共六首:《七賢詠》、《清化鎮》、《月山寶光寺》、《駐蹕竹塢(竹塢即竹塢郡,主管種植竹子和生產竹製品的官方管理機構,在今博愛縣許良鎮)二首》、《渡孟津河》。而這六首詩中,除《七賢詠》、《渡孟津河》外,其餘四首皆屬在今博愛縣境內所作,也就是說《清史稿》對乾隆帝一行巡幸駐蹕明月山寶光寺,雖未詳載,卻有這些詩作為證。而此版《懷慶府誌》修於乾隆五十四年,距高宗帝巡幸明月山的時間不足四十年,而此時仍在高宗帝執政期內,有誰敢冒“欺君”之罪而杜撰皇上的詩作。因此,他的真實性是勿庸置疑的。筆者又進而查閱了《二十五史綱鑒》及相關清史資料,對乾隆此次南巡的時間作了進一步考證,並作如下推測:九月初皇上奉皇太後並率皇後拜謁泰陵(雍正帝陵),爾後經正定府(河北)、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於九月十日到達百泉(今河南輝縣市北),幸白露園……於九月十五日駕幸並駐蹕明月山寶光寺,九月十六日巡幸竹林水鄉,是夜駐蹕竹塢郡……九月二十日左右渡孟津(古黃河津度名,在今孟州市西南)河。徑奔嵩洛……於“九月三十日下午抵達少林寺”(見溫玉成著《少林訪古》)……
據清乾隆《懷慶府誌》卷三十載,清著名文學家範泰恒(河內人,乾隆十年進士)撰《聖駕巡幸明月山寶光寺記》,此文詳實地記述了乾隆一行巡幸明月山的全過程。時間為乾隆十五年九月望日(即農曆九月十五日),與上述乾隆《懷慶府誌》所錄其詩作時間是完全一至的。另有月山寺現存清代《重修大殿挑角簷頭碑記》《六公和尚塔銘》《重修觀音大聖寶閣》等碑刻對此均有記載。故此次乾隆巡幸明月山寶光寺是有充分曆史依據的,絕非杜撰或民間所傳。(璩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