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南寧市樂道太極俱樂部創始人兼總教練董誌鴻
從中原腹地到西南邊陲,從黃河岸邊到“十萬大山”,一位從太極故裏走出的拳師,獨闖廣西,篤誌傳拳,在幾年間把陳式太極拳的種子遍撒“八桂大地”。
從在公園教拳到成立太極拳館,從太極俱樂部走向太極文化傳播公司,僅僅幾年間,他完成了從單純教拳到“共享太極”的轉型,在西南邊陲開啟了太極文化傳播的嶄新時代。
他就是從我市走出的陳式太極拳(大架)第十二代傳人、南寧市樂道太極俱樂部創始人兼總教練董誌鴻。近日,本報記者走近這位懷川遊子,探尋他在傳拳、創業路上留下的足跡。
病秧子成了校園小教頭
董誌鴻如今在廣西武林界可謂是個名人。由他創辦的南寧市樂道太極俱樂部,在梧州、柳州、桂林、玉林、防城港、北海等廣西各大城市均設有分館或輔導機構,學拳者有數千人之多。
其實,董誌鴻踏進廣西僅有五六年時間,但他弘揚陳式太極拳的事業卻做得風生水起,其發展之快、效果之好,讓許多人都始料未及。
廣西地處邊陲,有“十萬大山”之稱,董誌鴻的腳步何以走到這裏?帶著些許好奇,記者探尋董誌鴻的人生足跡。
1966年,董誌鴻出生在溫縣黃莊鎮董楊門村的一個農家。“我天生體弱多病,母親三天兩頭抱我去看病,甚至好幾次因病重為我準備了後事。”董誌鴻說,“12歲那年,有人向父親建議,讓我練練太極拳。就這樣,我跟太極拳結了緣。”
“村裏有個人曾經跟陳小旺大師學過太極拳,我就跟這個人學習。他還經常帶我去見陳小旺,讓大師給我指點。練拳半年後,我身體逐漸強壯起來,也從此遠離了疾病。”董誌鴻說。
“上初三那年,全縣普及太極拳,陳家溝的大師們采取包學校的方式推廣教拳,朱天才大師包的是我所在的中學。由於學校的體育老師沒有太極拳基礎,短時間很難入門。這時候,校長采取了變通辦法,把我領到朱大師麵前,讓大師直接教我。”董誌鴻說。
“朱大師手把手逐個動作幫我捏架子,規範了老架一路74式全套動作。之後,我就成了學校裏的太極拳‘明星’和‘小教頭’,教全校師生學練太極拳,直到初中畢業。”董誌鴻說。
高中畢業後,董誌鴻被安排到縣裏一家企業辦公室工作。這期間,他組織廠裏工人練起太極拳。“那時有幾十個人跟我學拳,我們還經常參加縣裏的比賽,拿了不少獎。在《陳家溝》電影拍攝過程中,我們還當起了群眾演員。”董誌鴻說。
2000年年初,董誌鴻有幸結識了陳式太極拳小架代表人物陳永福,並開始悉心研習陳式太極拳小架和瀕臨失傳的108式長拳。2002年7月,他被陳永福接納為入室弟子,正式成為陳式太極拳(小架)第十三代傳人。
1994年,董誌鴻開始創業,之後搬入縣城居住。巧的是,他與朱天才等多位太極拳大師、名師同住一個小區。在家門口的子夏公園裏,他與大師朝夕相伴,練拳不輟。耳濡目染之餘,他還常常得到朱天才的悉心指導,拳藝日漸精湛。2011年8月,他終於被朱天才納為入室弟子,成為陳式太極拳(大架)第十二代傳人。
“把鞋子賣到非洲去”
拜師的同時,董誌鴻心裏便揣上了沉甸甸的責任——傳承弘揚太極拳。
2011年秋,因市場波動和其他因素,董誌鴻的生意遭受挫折,麵臨轉型,他因此外出散心兼考察市場。所到之處,他依然保持每天早晚練拳的習慣。
廣西南寧,是個綠水繞城花不謝、青山腳下四季春的城市,董誌鴻的腳步為此而暫時停了下來。一天,他在南湖邊練拳的時候,一位姓梁的男士上前搭話,說自己是梧州人,練太極拳十幾年了,自己和拳友普遍遇到一些問題,還因練拳引起了傷痛,很困惑。
“這位梁先生說,他兩天來一直默默觀察我練拳,感覺我練的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正宗太極拳,於是問我能否去梧州一趟,為他和拳友們指導一下。”董誌鴻說,他爽快地答應了對方。
在梧州,幾十位練拳人,有的膝蓋疼痛,有的胸悶難受,有的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這都是由練拳動作不規範造成的。比如胸悶,就是沒有氣沉丹田,造成橫氣填胸。”董誌鴻幫他們糾正了一些動作,講解了氣沉丹田的要領,並進行了演示,鼓勵他們練好這幾個動作,解決原有的問題。
果然,第二天早上,大家就把情況反饋過來。有人說能吃下飯了,有人說昨晚睡得很香。隨後,董誌鴻耐心地給大家講解了太極拳的正確練法和養生、技擊等基本原理。
當聽到太極拳具有實戰功能時,一位年輕人說,太極拳不就是“老人拳”嗎,怎麼還可以實戰,能否當場試試?董誌鴻笑笑,伸出一條胳膊讓對方抓住。年輕人用盡全力,也沒能扭動這條胳膊,反而被董誌鴻一次次撂倒在地。年輕人累得滿頭大汗,坐在地上搖著頭說:“真是不可思議,我當了那麼多年武警,擅長擒拿格鬥,怎麼都不管用了?太極拳真厲害!如果董師傅在梧州辦班,我第一個報名學習。”其他人也紛紛請求董誌鴻在這裏辦班授拳。
“其實,那人說太極拳是‘老人拳’也不無道理,因為廣西人之前大都習練的是動作柔和的楊式太極拳。雖然人們對太極拳有片麵認識,但這反倒為陳式太極拳留下了市場。”董誌鴻說。
梧州太極拳愛好者的請求,讓董誌鴻看到了這裏的市場需求。他隨即放棄原計劃行程,在梧州開設了第一個太極拳培訓班。之後,他考察了廣西的太極拳市場。“太極拳在此雖然有群眾基礎,但整體水平遠遠低於全國其他地區,缺乏正宗的拳師和係統、規範的教學。”董誌鴻考察市場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我想去廣西教拳。”董誌鴻向家人和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妻子認為那地方太遠,不讚成他去;朋友說曾有人去那裏教拳,但都回來了,因為那裏的人收入普遍較低,很少有人願意繳錢學拳。
“我突然想到一個商界故事。說一個人要去非洲賣鞋,有人勸他別去,說那地方的人不習慣穿鞋。此人說,如果我改變了他們的習慣,那裏就會變成大市場!”董誌鴻說,“我想迎接挑戰,當那個‘賣鞋’的人。”
“共享太極”是我願
2012年春,董誌鴻再次來到南寧。除了每天去公園教授太極拳外,他還租下一座院子,掛出了“南寧誌鴻太極館”的牌子。之後,學拳的人迅速增多,學員來自廣西各地,其發展速度之快、影響之大出乎所有人意
料,並引起當地媒體和體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廣西電視台在短時間內兩度報道其人其事;南寧武術協會在換屆選舉時,也把他選為第二屆南寧市武術協會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3年,董誌鴻把太極拳課堂開到了清華大學廣西總裁班。這是一個企業家和各界精英薈萃的地方,董誌鴻在教拳的同時,也在總裁班裏聽課學習。這期間,他成立了清華廣西太極俱樂部,並與許多企業家成為朋友,為進一步拓展市場鋪平了道路。
2014年,董誌鴻第三次擴大教學場地,並成立了南寧市樂道太極俱樂部,建立健全了教學體係。同時,廣西梧州、柳州、防城港、桂林等城市的分館和輔導站相繼成立,學員達5000多人。由於董誌鴻在傳承太極拳過程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少林與太極》雜誌將其作為2014年第12期的封麵人物,並進行了深度報道。
2015年1月,董誌鴻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了轟動廣西的大型演出活動——樂道太極文化交流盛典。太極拳大師朱天才和來自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以及東盟各國的名師、名家、武術界精英、太極拳愛好者同台表演交流。人民網、新華網、廣西日報、廣西晚報、東盟周刊等23家媒體予以報道。那一年,太極拳猶如北國烈風勁吹“八桂大地”。
“要把最正宗的陳式太極拳教學方法引入廣西。”董誌鴻通過積極運作,於2015年秋又一次邀請朱天才前往廣西,授拳傳道半個月。期間,朱天才召開新聞發布會,第一次發布了集多年研究成果的新架纏絲功法。
2015年10月18日,為配合焦作市發起的“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太極拳”活動,董誌鴻又肩負起廣西唯一分會場的活動組織者重任。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廣場上,他帶領近千名學員和弟子演練太極拳,構成了南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要讓地處祖國邊陲的‘八桂大地’成為太極拳熱土,讓廣西各族人民共享太極、共享健康。”董誌鴻正為此不懈努力著、奉獻著……
記者 陳作華 實習生 周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