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的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然而曆史的真相是:諸葛亮最終敗在司馬懿手下。
司馬懿與諸葛亮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後,諸葛亮率兵南下,平定了南中叛亂,再三年後,開始北伐曹魏。司馬懿比諸葛亮大兩歲,是諸葛亮最後的對手。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故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就是空城計。這個故事雖然有趣,卻是虛構的。當時曹魏前線的主帥是曹真,副帥是張郃,攻陷街亭的是張郃。而司馬懿卻遠在幾千裏外的宛城(南陽),並未參與西線戰事,如何會中空城計?南朝宋代的裴鬆之注《三國誌》時,特地指明空城計之說是“虛妄”,根本就不存在。
不過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司馬懿間接和他過過招,就是平定孟達叛亂。孟達原是劉備的宜都太守,駐守上庸城。關羽敗走麥城時,曾向孟達求救。但孟達見死不救,結果關羽敗亡,劉備深恨孟達。孟達投降了曹魏,魏王曹丕封他為新城太守,恩寵有加。曹丕死後曹睿繼位,孟達又想叛魏投蜀。此時諸葛亮已在西線出兵,便想利用孟達從東線向曹魏的都城洛陽進攻。為了促使孟達早日舉事,諸葛亮故意泄露消息。當時在南陽的司馬懿得到這一情報後,當機立斷,一麵起兵,一麵上報朝廷。司馬懿先給孟達寫了一封親筆信麻痹他,大意是說,有關他起事的傳聞不足信,必定是諸葛亮造的謠,他早想除掉你,才用了這種離間計,然後派參軍粱畿送給孟達。孟達給諸葛亮回信說,即使司馬懿聽到消息,等他向朝廷請示,來回得一個多月,那時我已安排妥當。諸葛亮收到信後,趕緊回信提醒他,可是已經晚了。司馬懿大軍隻用8天,就趕到了上庸城下。很快上庸城破,孟達被殺。
司馬懿與諸葛亮直接交手有兩次:一次是四出祁山,一次是最後一次出祁山。
公元230年,司馬懿遷為大將軍,加大都督。第二年諸葛亮四出祁山,魏文帝曹丕命司馬懿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西屯長安。此時小麥將熟,諸葛亮準備率軍去上邽搶割小麥。司馬懿對部下說,諸葛亮生性謹慎,一定會先安營紮寨,之後再行動,這就給我們留下了時間,我們有兩天就足夠了,隨即率領大軍,星夜兼程趕到上邽,諸葛亮望塵而遁。魏軍追至鹵城,諸葛亮利用地形,斷絕水道,形成重圍。司馬懿拔除重圍,蜀軍連夜撤退,魏軍追擊,俘斬以萬計。
擊破諸葛亮四出祁山後,魏軍軍師杜襲、督軍薛悌認為,諸葛亮第二年麥熟一定還來進犯。司馬懿卻說,諸葛亮“非三稔不能動矣”,“再出則不複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對諸葛亮再出的時間、地點、作戰方式作出預言,事實證明司馬懿的判斷完全正確。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10萬大軍再次進攻魏國。這一次是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最後決戰。司馬懿率部渡過渭水,在渭濱南原紮下大營,正麵擋住蜀軍東進的大道。他料定諸葛亮不敢冒險,後來諸葛亮果如其言,上了五丈原。
五丈原前臨渭水,背靠秦嶺,三麵壁立,難攻易守。但司馬懿並不進攻,堅守在東邊。諸葛亮在五丈原上著急上火,隻好派將士天天挑戰罵陣,司馬懿卻不予理睬。最後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飾,以嘲笑和蔑視來激怒司馬懿,誘他出戰。但是,司馬懿收下女衣,並設宴招待諸葛亮的使者。在酒席上隻問孔明“起居及事之繁簡”,獲取了諸葛亮病重的重要秘密。諸葛亮憂病交加,不久便病死軍中。司馬懿不戰而勝,拚消耗持久戰的戰略圓滿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