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聞笛”話向秀
更新時間:2015-6-23 15:51:30 來源:焦作網-焦作晚報
|
向 秀 (本報資料圖片) | |
歲末年初,寒風凜冽,一位書生從洛陽返鄉路過山陽,探訪朋友舊居,殘陽西斜,萬木蕭瑟,忽從鄰家傳來一陣笛聲,悠遠深沉,想起昔日與好友把酒言歡,暢談玄理,可如今陰陽兩隔,人去屋空,不由悲從心來,思如泉湧,提筆作賦,以寄情思,以悼摯友。他就是魏晉之時“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他所作的就是後來流傳千古的《思舊賦》。
向秀(227~272年?),字子期,河內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人。據《武陟縣誌》(1931)載向秀墓:“在尚村,相傳尚村原名向村,即向秀故裏。”向秀自幼喜好讀書,十四五歲時就寫得一手好文章。山濤聽說後專程去看望這個小同鄉,發現這位少年果然超凡脫俗,如同“已出塵埃而窺絕冥”一樣,兩人遂成忘年之交。後經過山濤的引薦,向秀又認識了嵇康、阮籍等人,幾個人同為“竹林之遊”。向秀與嵇康年紀相當、趣味相投,關係最密,同時又通過嵇康結識了東平人呂安,三人打鐵鑄劍、侍弄菜園,隱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濫加罪名無辜受刑。
迫於形勢,向秀接受了地方政府的舉薦到洛陽接受中央政府的考核任用。司馬昭召見向秀時問:“你以前不是要隱居嗎?現在怎麼來到這裏呢?”向秀說:“像巢父和許由這樣的人,並不了解堯帝求賢若渴的用心,所以隱居的生活並不值得羨慕。”司馬昭很高興,先後任命他為散騎侍郎、黃門散騎常侍、散騎常侍,但向秀“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
向秀在“竹林七賢”中名聲相對不太顯赫,隻有“一注一論一賦”傳世,但他魏晉時期哲學家、文學家的地位卻不可動搖。向秀喜談老莊之學,曾注《莊子》,時人稱讚“妙析奇致,大暢玄風”(《世說新語·文學》)。呂安讀後感慨道:“莊周不死矣!”可惜天不假年,他過世時書稿還未全部完成,郭象承其餘緒,成書《莊子注》,遂為後世研究莊子者必讀之書。他的《難養生論》和嵇康的《養生論》並駕齊驅,難分高下。他的《思舊賦》,更堪稱絕唱,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末句“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複尋”被後世傳為“山陽聞笛”,成為悼友思朋之典故,被後人廣為引用。這也是中國文化史中唯一以山陽命名的典故。
北周庾信《傷王司徒褒》:“唯有山陽笛,淒餘《思舊篇》。”唐代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宋張炎《壺中天·懷舊友》詞:“留得一方無用月,隱隱山陽聞笛。”清末康有為在吊懷“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時有“豈知痛嵇生,淒絕山陽笛”之句。魯迅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寫到:“年輕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麼隻有寥寥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