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二字小考
更新時間:2015-6-23 15:50:35 來源:焦作網-焦作晚報
武有三種含義:一、《懷慶府誌·地理誌》雲:“周武王伐紂至邢丘,改邢丘為懷。”懷為武陟之古稱;《武陟縣地名誌》雲:“大封,為周武王伐紂歸來在此大封功臣而得名。”大封為武陟縣大封鎮,因而取周武王“武”為縣名之一部分;二、《武陟縣誌》雲:“秦始皇二十八年東巡,為誇耀自己以武德治天下的功績,在武陟縣的東半縣設置武德縣。”取之武德縣的武字為縣名之一部分;三、《隋·地理誌》雲:“開皇十六年,分修武置武陟縣。”因為是從修武分出來的,故取修武之一半名稱即武字作為縣名之一部分。這三種含義兼而有之。
陟,是武陟縣的古稱之一。《尚書·禹貢》雲:“陟冀南境。”觀《尚書·禹貢》隨山浚川圖:為黃河在陝西與山西之間南北流向的一段叫西河;從山西風陵渡到鄭州的東西流向的一段叫南河;從鄭州到安陽的西南向東北流向的一段叫東河。西河之東、南河之北、東河之西的地區稱冀州。這一帶的南境在夏代稱陟;在北京故宮中國博物館陳列一尊鎮館之寶——西周班。班內底有銘文。銘文中有三句曰:“三年靜(靖)東或(國),亡不成口(爺),天畏(威)否(異)屯陟。”這是什麼意思呢?西周穆王時期,東國叛亂。穆王命毛伯公率軍隊討伐,吳伯為左師,呂伯為右師。三年平定了東國的叛亂,班師回原聚地陟屯墾。這裏的陟就是當時毛國所在地,也叫西河地區,也就是夏代所稱的冀之南境,因而起用了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