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陰雲下的道清鐵路(上)
經典山陽
除了零零散散分布在焦作各處的英福公司、中原公司的礦井遺存外,在焦作近現代史中,需要人們憶起的還有那一節節扭扭曲曲,早已廢棄在草叢間、房基下的鏽跡斑斑的鐵路——道清鐵路。
在清末至民國年間龐大的鐵路網中,道清鐵路隻不過是一段長約150公裏的窄軌鐵路。從當時的全國戰略來看,它僅僅是一條無關乎大局的煤炭運輸線。然而,道清鐵路在焦作近現代史中卻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它為焦作打通了一條通向外界的現代化交通要道,為焦作運來了近現代城鎮發展的必需品,也為引領紅色風暴開啟了焦作新時代的篇章。
目前,道清鐵路在焦作遺存不足10處,且保護狀況不佳。今天,我們再尋遺跡、重讀曆史,隻為喚醒記憶。
“嗚嗚嗚……”一列火車從焦作的西北方向呼嘯而來,沿著衛河(發源於山西陵川)與太行山中間的要衝,滿載著山西、焦作出產的“黑色金子”奔赴衛河河口——道口鎮,停留在這裏熱鬧非凡的碼頭。從山西、焦作運來的“黑色金子”,便由此入衛河來到大都市——天津,並在天津再次分轉外運。
這是一條長約150公裏的煤炭運輸線,也是一條帶著諸多曆史訊息的運輸線,沿途深烙著屈辱與抗爭的畫麵。在曆史的暮色陰雲之下,一列小火車沿著一條冰冷的線路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一路奔跑一路“嗚咽”,身影顯得那麼沉重。
■重讀道清鐵路史
陰雲下小火車緩緩而來
研讀清末鐵路史,是一次非常令人糾心的閱讀過程。從1865年中國出現第一條展覽式的鐵道——德小鐵路起至1910年,羸弱、腐敗的清政府從將鐵路視為異物到突擊式地通過各種方式修築了50餘條鐵路,在這段充滿艱辛的過程中,有侵略者的陰謀,有當局者擺脫現實命運時的無能,也有愛國人士的奮力抗爭。
1895年,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後,為擺脫國家困局的光緒皇帝,將建設鐵路列為救亡圖存的“力行實政”之首,使清末鐵路建設大踏步式發展。正是在這段時間裏,俄、德、日、法、英等國強搶路權,在中國築起了由其投資和經營的鐵路近4000公裏。
道清鐵路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修建的。1898年6月,《豫豐公司與英福公司議定河南開礦製鐵以及轉運各色礦產章程》(以下簡稱《章程》)簽訂後,英福公司便根據《章程》第十七條,要挾清政府同意其修築一條從山西澤州經河南懷慶府(博愛、沁陽一帶)與盧漢鐵路銜接至江蘇江浦的澤浦鐵路。修築這條鐵路,當然是英福公司為了運輸從山西、焦作掠奪的煤炭資源,但更大的目標是溝通山西、河南與長江中下遊的聯係,為英國勢力向河南、湖北西部擴張鋪平道路,進一步鞏固其在長江流域的地位。
清政府自然看到了英國侵略者的野心。澤浦鐵路建成後,山西、河南的物資將不會取道盧漢鐵路而直接運往長江下遊,這勢必會影響法、俄、比三國在華利益,他們不會善罷甘休。於是,當時的鐵路大臣盛宣懷解釋:“盧漢借款全仗路利分年歸還,且目前尚有一半股票未售,如另添一路,勢必售票為難,恐致不能完工,尤關緊要。”
結果,英福公司修築澤浦鐵路一事未能如願。此時,英福公司勘測隊發現河南省彰德府道口鎮有衛河直通天津,沿途沒有艱險工程。於是,英福公司製訂了修築澤道鐵路的計劃,並向清政府聲稱“英福公司礦產興旺,願自修鐵路,不請國家擔保,應即準英福公司興修”(摘自盛宣懷《愚齋存稿》)。
1902年8月,英福公司代表柯瑞與河北礦務局總辦韓國鈞坐在了談判桌前,準備簽署《河南道口至寧郭驛議建運礦支路章程》,寧郭驛在武陟縣境內。可是,沒等談判成功,英福公司便開始施工,並將線路私自改為“河南道口至河內縣清化鎮”。
1903年10月,由道口至清化鎮柏山村的幹路以及自遊家墳至新鄉新站之支路全部竣工,全線長150公裏。這一年,河北礦務局移至河內縣清化鎮。
然而,此時的哲美森廠由於技術原因遲遲無法出煤。這一時期,“英福公司在外國聲名甚壞,票價大跌,故亟欲將澤道鐵路改為中國借款賣票同,以彌其闕”(摘自薛毅《英福公司在中國》)。於是,1905年,英福公司將尚未完全營運的道清鐵路強賣給了清政府,清政府隻好“分期付款”贖回鐵路,而這條鐵路主要作用卻是用於英福公司運送煤炭物質。1907年,收歸國有的道清鐵路重新開始營運;1920年,道清鐵路開始向孟縣延伸;1925年10月,由清化鎮修至陳莊後停工。
■重尋道清鐵路遺跡
狀況堪憂亟待保護
道清鐵路從東至西途經道口、王莊、柳衛、李源屯、汲縣、白露、新鄉縣、遊家墳、新鄉新站、大召營、獲嘉、獅子營、修武縣、待王、李河、焦作、李封、常口、柏山、清化、陳莊21個站點。其中,焦作有9個站點。
雖然道清鐵路一度是焦作通向外界的交通大動脈,但在焦作留下的遺跡卻了了。連日來,記者從東至西遍尋道清鐵路焦作遺跡,卻收獲甚微。據《河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焦作卷)》稱,道清鐵路在焦作遺跡有7處,可記者發現這7處遺跡均未得到一定保護,目前破壞情況嚴重。
在解放區上白作街道小莊村北,記者看到了道清鐵路馬澗河鐵路拱券橋。據市文物局工作人員崔振海提供的線索,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是一座有確切紀年、大型的涵洞鐵路橋。該橋橋南有“光緒甲辰”(公元1904年)字樣,橋北有“1904”刻石和“PSR”刻石,兩方刻石互為印證。“PSR”與“1904”從左向右書寫,是西方的書寫格式。“PSR”就是“北京銀公司”或“北京財團”的英文字母縮寫,這是英福公司在華的另一種稱呼。不過,記者隻看見了橋北的刻石,橋南的“光緒甲辰”字樣早已被一堆建築垃堆遮擋得嚴嚴實實。
崔振海稱,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沒有采用鋼筋鐵架結構,而是采用中國式圓券涵洞方式。此橋從1904年建成、1905年通車一直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1951年,有關部門對三個拱券橋進行了一次加固維修,留下了“1951”紀年刻石。由此可見,用中國傳統方法砌築的鐵路涵洞是十分堅固耐用的。
位於道清中學東側的鐵道旁,至今保留著一段道清鐵路的鐵軌和一處站台。據崔振海介紹,站台是道清鐵路運煤車加水的地方。
從東至西,記者沿著這條道清鐵路的遺跡前行,一段鏽跡斑斑的軌道延展了10多米後湮沒在居民區內,軌道及枕木早已被民房占壓殆盡,露出房基的一部分在土層下麵若隱若現。另外,還有許多厚重且完整的枕木被居民用來搭建廁所或當門板使用。在一處居民家的院子裏,記者看到兩處老房子和一處看似炮樓的建築。根據崔振海提供的線索和附近居民的介紹,記者推測這裏就是給火車加水的站台。建築年久失修,已經破爛,但在周圍低矮的民房群中仍顯得與眾不同。
除了這兩處遺址外,解放區新華街道鑫源社區的道清鐵路局火藥庫舊址、中站區李封街道怡光社區道清鐵路李封車站遺址、中站區府城街道北朱村道清鐵路小劉河橋遺址、道清鐵路連涔河橋、山陽區中星街道秦莊道清鐵路涵洞等遺址保護狀況也不容樂觀。
散落於各處的遺跡已無法向記者拚湊出一副較為完整的道清鐵路畫麵,記者也隻是在尋找中增加了對道清鐵路的感性認識。恍然之間,暮色陰雲之下,你是否依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道清中學東側那段鏽跡斑斑的鐵軌上,仍有一列小火車在奮力地嘶鳴,鳴聲刺破了陰沉的天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除了零零散散分布在焦作各處的英福公司、中原公司的礦井遺存外,在焦作近現代史中,需要人們憶起的還有那一節節扭扭曲曲,早已廢棄在草叢間、房基下的鏽跡斑斑的鐵路——道清鐵路。
在清末至民國年間龐大的鐵路網中,道清鐵路隻不過是一段長約150公裏的窄軌鐵路。從當時的全國戰略來看,它僅僅是一條無關乎大局的煤炭運輸線。然而,道清鐵路在焦作近現代史中卻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它為焦作打通了一條通向外界的現代化交通要道,為焦作運來了近現代城鎮發展的必需品,也為引領紅色風暴開啟了焦作新時代的篇章。
目前,道清鐵路在焦作遺存不足10處,且保護狀況不佳。今天,我們再尋遺跡、重讀曆史,隻為喚醒記憶。
“嗚嗚嗚……”一列火車從焦作的西北方向呼嘯而來,沿著衛河(發源於山西陵川)與太行山中間的要衝,滿載著山西、焦作出產的“黑色金子”奔赴衛河河口——道口鎮,停留在這裏熱鬧非凡的碼頭。從山西、焦作運來的“黑色金子”,便由此入衛河來到大都市——天津,並在天津再次分轉外運。
這是一條長約150公裏的煤炭運輸線,也是一條帶著諸多曆史訊息的運輸線,沿途深烙著屈辱與抗爭的畫麵。在曆史的暮色陰雲之下,一列小火車沿著一條冰冷的線路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一路奔跑一路“嗚咽”,身影顯得那麼沉重。
■重讀道清鐵路史
陰雲下小火車緩緩而來
研讀清末鐵路史,是一次非常令人糾心的閱讀過程。從1865年中國出現第一條展覽式的鐵道——德小鐵路起至1910年,羸弱、腐敗的清政府從將鐵路視為異物到突擊式地通過各種方式修築了50餘條鐵路,在這段充滿艱辛的過程中,有侵略者的陰謀,有當局者擺脫現實命運時的無能,也有愛國人士的奮力抗爭。
1895年,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後,為擺脫國家困局的光緒皇帝,將建設鐵路列為救亡圖存的“力行實政”之首,使清末鐵路建設大踏步式發展。正是在這段時間裏,俄、德、日、法、英等國強搶路權,在中國築起了由其投資和經營的鐵路近4000公裏。
道清鐵路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修建的。1898年6月,《豫豐公司與英福公司議定河南開礦製鐵以及轉運各色礦產章程》(以下簡稱《章程》)簽訂後,英福公司便根據《章程》第十七條,要挾清政府同意其修築一條從山西澤州經河南懷慶府(博愛、沁陽一帶)與盧漢鐵路銜接至江蘇江浦的澤浦鐵路。修築這條鐵路,當然是英福公司為了運輸從山西、焦作掠奪的煤炭資源,但更大的目標是溝通山西、河南與長江中下遊的聯係,為英國勢力向河南、湖北西部擴張鋪平道路,進一步鞏固其在長江流域的地位。
清政府自然看到了英國侵略者的野心。澤浦鐵路建成後,山西、河南的物資將不會取道盧漢鐵路而直接運往長江下遊,這勢必會影響法、俄、比三國在華利益,他們不會善罷甘休。於是,當時的鐵路大臣盛宣懷解釋:“盧漢借款全仗路利分年歸還,且目前尚有一半股票未售,如另添一路,勢必售票為難,恐致不能完工,尤關緊要。”
結果,英福公司修築澤浦鐵路一事未能如願。此時,英福公司勘測隊發現河南省彰德府道口鎮有衛河直通天津,沿途沒有艱險工程。於是,英福公司製訂了修築澤道鐵路的計劃,並向清政府聲稱“英福公司礦產興旺,願自修鐵路,不請國家擔保,應即準英福公司興修”(摘自盛宣懷《愚齋存稿》)。
1902年8月,英福公司代表柯瑞與河北礦務局總辦韓國鈞坐在了談判桌前,準備簽署《河南道口至寧郭驛議建運礦支路章程》,寧郭驛在武陟縣境內。可是,沒等談判成功,英福公司便開始施工,並將線路私自改為“河南道口至河內縣清化鎮”。
1903年10月,由道口至清化鎮柏山村的幹路以及自遊家墳至新鄉新站之支路全部竣工,全線長150公裏。這一年,河北礦務局移至河內縣清化鎮。
然而,此時的哲美森廠由於技術原因遲遲無法出煤。這一時期,“英福公司在外國聲名甚壞,票價大跌,故亟欲將澤道鐵路改為中國借款賣票同,以彌其闕”(摘自薛毅《英福公司在中國》)。於是,1905年,英福公司將尚未完全營運的道清鐵路強賣給了清政府,清政府隻好“分期付款”贖回鐵路,而這條鐵路主要作用卻是用於英福公司運送煤炭物質。1907年,收歸國有的道清鐵路重新開始營運;1920年,道清鐵路開始向孟縣延伸;1925年10月,由清化鎮修至陳莊後停工。
■重尋道清鐵路遺跡
狀況堪憂亟待保護
道清鐵路從東至西途經道口、王莊、柳衛、李源屯、汲縣、白露、新鄉縣、遊家墳、新鄉新站、大召營、獲嘉、獅子營、修武縣、待王、李河、焦作、李封、常口、柏山、清化、陳莊21個站點。其中,焦作有9個站點。
雖然道清鐵路一度是焦作通向外界的交通大動脈,但在焦作留下的遺跡卻了了。連日來,記者從東至西遍尋道清鐵路焦作遺跡,卻收獲甚微。據《河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焦作卷)》稱,道清鐵路在焦作遺跡有7處,可記者發現這7處遺跡均未得到一定保護,目前破壞情況嚴重。
在解放區上白作街道小莊村北,記者看到了道清鐵路馬澗河鐵路拱券橋。據市文物局工作人員崔振海提供的線索,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是一座有確切紀年、大型的涵洞鐵路橋。該橋橋南有“光緒甲辰”(公元1904年)字樣,橋北有“1904”刻石和“PSR”刻石,兩方刻石互為印證。“PSR”與“1904”從左向右書寫,是西方的書寫格式。“PSR”就是“北京銀公司”或“北京財團”的英文字母縮寫,這是英福公司在華的另一種稱呼。不過,記者隻看見了橋北的刻石,橋南的“光緒甲辰”字樣早已被一堆建築垃堆遮擋得嚴嚴實實。
崔振海稱,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沒有采用鋼筋鐵架結構,而是采用中國式圓券涵洞方式。此橋從1904年建成、1905年通車一直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1951年,有關部門對三個拱券橋進行了一次加固維修,留下了“1951”紀年刻石。由此可見,用中國傳統方法砌築的鐵路涵洞是十分堅固耐用的。
位於道清中學東側的鐵道旁,至今保留著一段道清鐵路的鐵軌和一處站台。據崔振海介紹,站台是道清鐵路運煤車加水的地方。
從東至西,記者沿著這條道清鐵路的遺跡前行,一段鏽跡斑斑的軌道延展了10多米後湮沒在居民區內,軌道及枕木早已被民房占壓殆盡,露出房基的一部分在土層下麵若隱若現。另外,還有許多厚重且完整的枕木被居民用來搭建廁所或當門板使用。在一處居民家的院子裏,記者看到兩處老房子和一處看似炮樓的建築。根據崔振海提供的線索和附近居民的介紹,記者推測這裏就是給火車加水的站台。建築年久失修,已經破爛,但在周圍低矮的民房群中仍顯得與眾不同。
除了這兩處遺址外,解放區新華街道鑫源社區的道清鐵路局火藥庫舊址、中站區李封街道怡光社區道清鐵路李封車站遺址、中站區府城街道北朱村道清鐵路小劉河橋遺址、道清鐵路連涔河橋、山陽區中星街道秦莊道清鐵路涵洞等遺址保護狀況也不容樂觀。
散落於各處的遺跡已無法向記者拚湊出一副較為完整的道清鐵路畫麵,記者也隻是在尋找中增加了對道清鐵路的感性認識。恍然之間,暮色陰雲之下,你是否依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道清中學東側那段鏽跡斑斑的鐵軌上,仍有一列小火車在奮力地嘶鳴,鳴聲刺破了陰沉的天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