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二娘 (本報資料圖片) |
北宋時,在今武陟縣城西北十裏許的梧檟村一帶,有個庵頭鎮,據說和開封的朱仙鎮齊名。鎮內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流湧動,生意興隆,是豫西北與晉東南重要的貨物貿易集散地,可好像曇花一現,興隆沒幾年就消亡了。人們無不感到驚奇:這是什麼原因?
據說,在北宋時,沁河在傅村東頭直射東北,到庵頭村又突然鬥折東南而去,形成了一個八字形,像一條老龍的身子在這兒臥,因而人稱老龍灣。奇特的風貌成了一道人文景觀,再加上水深崖陡,可以停泊大大小小的船隻。南來北往、東去西過的巨商大賈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紛紛在這裏設號開店,不到兩年,就發展到72家,使庵頭村變成了庵頭鎮。這72家中最有名望的要數孫二娘了。她恪守信譽,又仗義疏財,因而深得人心。有一日,一個蘇杭大絲綢商去山西潞州經銷絲綢路過此地,投宿在孫二娘客店裏。他臨走時將百兩白銀遺落店裏,孫二娘發現後追蹤數裏如數奉還。那個商人重金酬謝,孫二娘分文不收。為此,那個商人過意不去,又返回店中,在店門外牆上,書寫了四句詩:百兩白銀不動心,送歸失主拒酬金。二娘美德昭天下,但願全鎮盡堯舜。
這首詩,實際上是封表揚信、感謝信,由於是寫在大街上的,很快傳遍了全鎮,前來觀看的人絡繹不絕。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它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全鎮人很快都仿效起來。於是,講道德、講仁義、講禮貌很快蔚然成風。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社會風氣,又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客商。生意越做越紅火,鎮的麵積成倍擴大,竟與曆史悠久、名揚四海的朱仙鎮相提並論了。為此,北宋有一個叫曾鞏的大詩人路過該鎮,還為該鎮題寫了四句詩:鎮內店鋪似排兵,河麵船隻如繁星。生意興隆通四海,欲與朱仙爭雌雄。
誰知正在這興盛之時,朝廷吏部派一個年輕人來武陟當知縣。這知縣為了顯示自己的政績而得到提升,看到庵頭鎮生意興隆紅火,就把賦稅一下子翻了三番。庵頭鎮的商人說:“增加的太多了,我們承受不了。”這個知縣惡狠狠地說:“承受不了也得承受。你們不管想什麼辦法我不過問,賦稅一分一文也不能少,誰抗拒我就治誰罪!”皇上賦稅,誰敢對抗?一些善良心慈的商人或收攤不幹或轉移他方,如孫二娘就東遷30裏到青龍鎮(今圪壋店)了,一些凶惡之徒卻動起了腦筋想辦法。於是,有人就殺人越貨,下蒙汗藥,毒死客人,然後剔骨剁碎蒸成肉包子出售。一人獲利,眾人仿效,一時間,庵頭鎮成了人肉市場。於是,大街上就傳播起了四句民謠:狂風呼嘯天陰沉,沁河由清變濁渾。庵頭鎮風已敗壞,竟然出現人吃人。
這個歌謠不脛而走,很快就傳到了知縣的師爺耳裏。師爺對知縣說:“不知是真是假,咱是否去察訪一下?”知縣說:“我曾有言在先,隻要賦稅不少一分一文,不管他們想什麼辦法我都不過問,我得說話算數啊!”
武陟知縣不過問,可蒼天在上,蒼天有眼,那年寒冬臘月,沁河水猛漲,衝垮了堤岸,淹沒了庵頭鎮,那些殺人越貨、導演人吃人惡劇的凶惡之徒也都變成了魚鱉之美餐。寒冬臘月堤決口成了奇聞,皇帝以瀆職罪將這個知縣問了斬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