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博愛方言中對父母的稱呼及演變
更新時間:2015-4-16 16:41:31    來源:焦作晚報

  如果你現在到四代或五代同堂的博愛人家(尤其是農村)做客,你很可能會發現:同是一家人,同是父子關係,但其稱呼卻不盡相同。

  如一個四代同堂之家,第四代人,稱呼其父母多數為“爸或爸爸、媽或媽媽”,而第三代人(20~40歲),稱呼其父母時,還有少部分呼為“大、昧或爹、昧”的,而第二代人(40~60歲),稱呼其父母時,就幾乎都是“大、昧或爹、昧或伯(讀bai音,下同)、昧”,你極少能聽到40~60歲的人在呼其父母時為“爸或爸爸、媽或媽媽”的。

  這裏還要說明一下,博愛上莊等一些地方把叔父也稱為“大”,不過多以“二大、三大、四大……”來區別。

  筆者以為,稱呼的變遷及不同,一與普通話的普及程度有關,二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形勢有關,三與一定時代人們的身份、職業等有關。

  現在0~40歲的人呼其父母時多為“爸或爸爸、媽或媽媽”,明顯與普通話的廣泛深入普及和改革開放帶來的人們物質、思想、精神變化有很大關係。

  據筆者所知,對父母的稱呼還有其複雜多樣性。舉例來說,如筆者所在的30來戶的小山村(全村都姓範),如今40歲以上者叫其父為“伯”,叫其母為“昧”的人家有兩戶,叫其父為“爹”,叫其母為“昧”的人家有一戶,其餘人家統統稱呼其父母為“大、昧”。然而同樣是山鄉的方山村,大約600口人,有張、王、楊、潘、閻等多姓,但無論何姓氏,如今40歲以上者稱其父母絕大多數都是“伯、媽”,頗值得玩味。

  了解到上述現象以後,我有了下邊一些感受:一種思想、文化的推進、普及以及社會的變革、更新,必然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稱謂這樣的“小事”,帶來這樣、那樣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不可逆轉性。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小事”,最起碼應該做到讓後人知道有這麼回事。

 

文章編輯: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