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瑋萱
核心提示
可以說,它是荒涼的,與一些廟宇比較起來,它的荒涼讓人有些冷。除了兩座元代建築和一個石壘的經幢外,它更像一張白紙,一張令人充滿想象的白紙。
然而,2001年6月,當它被國務院評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時,眾多人開始沉醉於這個小廟近千年來積蓄的深沉。
在溫縣番田鎮大吳村村民的印象中,2001年,慈勝寺最熱鬧,被國務院評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從此,村民們知道,他們村多了一件“國寶”,因為這個“國寶”,他們村每年都將有一次盛大的廟會,四裏八村的人都會來到這裏,這可是大吳村一件榮耀的事情。
了不起的小寺廟
之所以說慈勝寺小,是因為它隻有三座建築,規模稱不上宏大,兩座為元代建築,其中一座是10多年前重建的。說它了不起,是因為從建築本身到文化內涵,這座小寺廟都有值得專家們研究的地方。
慈勝寺文管所所長謝公社稱,慈勝寺之所以能成為國保,是因為有三件“寶貝”:兩座元代佛殿和一座後晉石經幢。慈勝寺現存的兩座古建築,一座是天王殿,另一座是大雄殿,均是嚴格按照元代官式建築的營造法則建造的,顯示了元代高超的建築藝術。
慈勝寺的天王殿也叫“無梁殿”,是一座有著很多明代重修痕跡的元代建築。這座建築未使用大梁,巧妙地利用鬥拱、枋、榫鉚相連,將屋頂的重量傳到中柱上,極其穩固,體現了高超的建築藝術,是中原地區充分利用力學原理建造的一座典型建築。
大雄殿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築,沒有任何修補的痕跡,杜先洲、祁英濤等著名的古建築專家讚其為中原地區“結構最純正的元代建築”。大殿前門額上方有“風”字形牌匾,上書“大雄之殿”四個字,筆力剛勁,落款為“大元至元五年(1304年)”,被認為是中原地區現存寺院牌匾中時代最早的。
慈勝寺現存的建築是元代的,但其實它創建於更久遠的年代,大雄殿前的一座後晉時期的石經幢泄露了秘密。
經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種,是帶有宣傳性和紀念性的藝術建築。唐宋時期建幢之風盛行,有為建立功德而鐫造的陀羅尼經幢,也有為紀念高僧而建的墓幢。慈勝寺的這個陀羅尼經幢高5.4米,共有17層(17塊石頭),上部為石雕的火焰、寶珠、城堡等,中部是刻著經文的八棱柱,下部是浮雲、須彌座、伎樂飛天等。石雕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刀法流暢,姿態華麗生動,被公認為經幢中的珍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謝所長介紹,這經幢不是砌的,石塊間沒有任何東西粘連,就那麼摞在一起,不平的地方用鐵片墊一下。按照落款的記載,這石經幢建於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8月28日,是住持僧寶林及邑主吳寶等添修的,至今已近千年。這個石經幢完好無缺地保存下來,穩穩地矗立在寺院內。
這個石經幢上保留了寺院內年代最早的文字,一般認為慈勝寺創建於後晉天福二年,就是以此為依據的。但也有人認為,既然石經幢是“添修”的,那說明寺院可能早就存在,實際興建於唐朝貞觀年間。
度盡劫波的壁畫
據史料記載,曆史上的慈勝寺規模宏大、香火鼎盛,屬皇家修建,明清時期曾被修繕。值得研究的是,為什麼會在這麼一個偏僻的村子修建一座非凡的廟宇呢?
五代時期是一個兵荒馬亂的時期,那時的國都不在開封就在洛陽,於是這兩座城市間的黃河自然成為征戰殺伐的戰場。而開封、洛陽都是黃河岸邊的城市,依賴黃河為天塹,黃河的渡口自然就是軍事要衝。而慈勝寺就處在這樣的交通要道上,它的南邊有孟津渡等有名的古渡。我們今天看這個地方偏僻,那是因為黃河古渡盡廢。從這個意義上說,慈勝寺曾經的輝煌,是黃河古渡造就的。
從它的修建開始,慈勝寺就注定了不安定的命運。近現代,慈勝寺先後經過兩次大的洗劫。據謝所長介紹,大雄殿內的牆壁原來全是極具元代風格的工筆重彩畫,畫中的佛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堪稱“國寶”。然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先是遭到了日本人的毒手,日本人委托新鄉匪軍與溫縣當地匪軍勾結,將這些佛像搶走。不久,北京一古董商帶領一群人再次來盜。沒有了壁畫,慈勝寺就少了靈氣。
慈勝寺壁畫現在分藏於歐美7家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中,以麵積和品質論,公推納爾遜博物館上世紀50年代初購買受贈的3幅藏品最佳,包括後周廣順年間(951~954年)所繪的立姿供養菩薩圖和坐姿觀音菩薩圖,以及自後周作品下方揭出更具唐代風韻的後晉立姿持蓮菩薩圖。
謝所長說,天王殿裏的“四大天王”像雖也堪稱上品,卻不及那些被盜畫的精美。大雄殿牆壁上還有些斑駁的痕跡,可誰也不知道它是在怒斥還是在等待它的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