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孟州“鎖水閣” 承載安瀾願望的黃河第一閣
更新時間:2015-4-2 16:16: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鎖水閣”又名“文峻閣”,位於孟州市化工鎮北開儀村南的黃河大堤旁,是萬裏黃河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鎖水閣”。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然而,時常泛濫的黃河也給沿途的子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在與黃河的鬥爭中,由於科學不發達,古時人們相信依靠鎮水神物的力量可以戰勝黃河。“鎖水閣”是人們塑造的鎮水神物之一。聳立在黃河岸邊的“鎖水閣”,坐北朝南麵對黃河,有著非凡的氣勢,承載著人們希冀黃河安瀾的理想,寄托了人們對平安與幸福生活的渴望。然而,“鎖水閣”沒能逃脫命運的劫難。

  據《孟縣誌》記載:“鎖水閣在城東5裏海頭村;文峻閣在城東南4裏開儀村。”相傳二閣均係明代崇禎年間邑令李希揆建造,位於海頭村南的“鎖水閣”高16.2米,長寬各6.2米。李希揆修造“鎖水閣”的用意是鎖住黃河水不使為患,卻事與願違,黃河水仍泛濫不斷,100年以後的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黃河泛濫孟州,衝毀大量良田房屋,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原本用來鎮守黃河水的“鎖水閣”也被咆哮的黃河水吞沒。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當時的孟縣知縣徐勳在北凱儀村(今北開儀村)選址再建“鎖水閣”,高31.6米,將“鎖水閣”和“文峻閣”合二為一,上題“鎖水閣”,下題“文峻閣”。但是,僅僅過了7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水再次泛濫,從南開儀村決口,奪蟒河北侵,漫過海頭、北開儀、孟港、新城、田寺、桑坡等村,衝毀民房數百間。這次決口,“鎖水閣”成為最先被淹沒的對象,人們通過建造“鎖水閣”鎮住泛濫的黃河水的願望再次破滅,隻留下了“兩河並一河,先打‘鎖水閣’,撤了化工村,桑坡走黃河”這句流傳至今的民謠。

  到了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時任孟縣知縣的姚詩雅在原閣遺址重修“鎖水閣”,並雇專人管理“鎖水閣”,還將附近的12畝土地劃歸其管轄,立上了“桃潭書院”的名字,使“鎖水閣”在承繼原有信仰的同時,成為一個擁有樓閣亭台的書院。再修的“鎖水閣”高30米,周長13.3米,磚石結構,坐北朝南,正麵上下各有磚券拱門,下楣橫嵌青石,陰鐫楷體“鎖水閣”字樣。字體0.3米左右,蒼勁雋拔,灑脫大方。背高層為磚券長方門窗,間含正方小孔木欞,雅以美觀。東西兩廂中上層各為磚券圓窗,內含斜方小孔木欞,剔透玲瓏。閣頂呈坡麵形狀,朱脊飛簷,琉璃寶頂,直插雲天;東西各嵌有彩陶雕塑壁畫造像,其西為“秦檜跪罪”,東為“嶽飛智戰金兀術”。

  據當地居民講,民國初年時,“鎖水閣”還保存完好。到了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借閣設置據點,“鎖水閣”成為黃河以北地區封鎖黃河渡口的一座重要炮樓,“鎖水閣”上的壁畫等遭到掠奪破壞,閣頂文物也蕩然無存。

  雖然曆盡劫難,但“鎖水閣”仍然是沿黃群眾心目中的一座能夠鎮水祛邪、確保安瀾的神聖殿堂。經過當地群眾多次修葺,使它保持了明清兩代建築的藝術特色。如今,曆盡滄桑的“鎖水閣”仍聳立在黃河岸邊,高大挺拔,氣勢雄偉。登閣遠眺,可見黃河煙波浩淼,河灘翠綠如毯,使人襟懷開闊,情趣怡然。微風吹來,“鎖水閣”四角挑簷上懸掛著的銅鈴叮咚有聲,“鎖水閣”與其旁的垂柳相互輝映,贏得了“文閣垂蔭”美稱,躋身“孟州八景”之列。記者 楊 帆

 

文章編輯:wxj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孟州“鎖水閣” 承載安瀾願望的黃河第一閣
2015-4-2 16:16: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鎖水閣”又名“文峻閣”,位於孟州市化工鎮北開儀村南的黃河大堤旁,是萬裏黃河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鎖水閣”。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然而,時常泛濫的黃河也給沿途的子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在與黃河的鬥爭中,由於科學不發達,古時人們相信依靠鎮水神物的力量可以戰勝黃河。“鎖水閣”是人們塑造的鎮水神物之一。聳立在黃河岸邊的“鎖水閣”,坐北朝南麵對黃河,有著非凡的氣勢,承載著人們希冀黃河安瀾的理想,寄托了人們對平安與幸福生活的渴望。然而,“鎖水閣”沒能逃脫命運的劫難。

  據《孟縣誌》記載:“鎖水閣在城東5裏海頭村;文峻閣在城東南4裏開儀村。”相傳二閣均係明代崇禎年間邑令李希揆建造,位於海頭村南的“鎖水閣”高16.2米,長寬各6.2米。李希揆修造“鎖水閣”的用意是鎖住黃河水不使為患,卻事與願違,黃河水仍泛濫不斷,100年以後的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黃河泛濫孟州,衝毀大量良田房屋,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原本用來鎮守黃河水的“鎖水閣”也被咆哮的黃河水吞沒。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當時的孟縣知縣徐勳在北凱儀村(今北開儀村)選址再建“鎖水閣”,高31.6米,將“鎖水閣”和“文峻閣”合二為一,上題“鎖水閣”,下題“文峻閣”。但是,僅僅過了7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水再次泛濫,從南開儀村決口,奪蟒河北侵,漫過海頭、北開儀、孟港、新城、田寺、桑坡等村,衝毀民房數百間。這次決口,“鎖水閣”成為最先被淹沒的對象,人們通過建造“鎖水閣”鎮住泛濫的黃河水的願望再次破滅,隻留下了“兩河並一河,先打‘鎖水閣’,撤了化工村,桑坡走黃河”這句流傳至今的民謠。

  到了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時任孟縣知縣的姚詩雅在原閣遺址重修“鎖水閣”,並雇專人管理“鎖水閣”,還將附近的12畝土地劃歸其管轄,立上了“桃潭書院”的名字,使“鎖水閣”在承繼原有信仰的同時,成為一個擁有樓閣亭台的書院。再修的“鎖水閣”高30米,周長13.3米,磚石結構,坐北朝南,正麵上下各有磚券拱門,下楣橫嵌青石,陰鐫楷體“鎖水閣”字樣。字體0.3米左右,蒼勁雋拔,灑脫大方。背高層為磚券長方門窗,間含正方小孔木欞,雅以美觀。東西兩廂中上層各為磚券圓窗,內含斜方小孔木欞,剔透玲瓏。閣頂呈坡麵形狀,朱脊飛簷,琉璃寶頂,直插雲天;東西各嵌有彩陶雕塑壁畫造像,其西為“秦檜跪罪”,東為“嶽飛智戰金兀術”。

  據當地居民講,民國初年時,“鎖水閣”還保存完好。到了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借閣設置據點,“鎖水閣”成為黃河以北地區封鎖黃河渡口的一座重要炮樓,“鎖水閣”上的壁畫等遭到掠奪破壞,閣頂文物也蕩然無存。

  雖然曆盡劫難,但“鎖水閣”仍然是沿黃群眾心目中的一座能夠鎮水祛邪、確保安瀾的神聖殿堂。經過當地群眾多次修葺,使它保持了明清兩代建築的藝術特色。如今,曆盡滄桑的“鎖水閣”仍聳立在黃河岸邊,高大挺拔,氣勢雄偉。登閣遠眺,可見黃河煙波浩淼,河灘翠綠如毯,使人襟懷開闊,情趣怡然。微風吹來,“鎖水閣”四角挑簷上懸掛著的銅鈴叮咚有聲,“鎖水閣”與其旁的垂柳相互輝映,贏得了“文閣垂蔭”美稱,躋身“孟州八景”之列。記者 楊 帆

 

文章編輯:wxj 
 
相關信息:
小村莊耍起美學變“網紅”
抗疫文創產品受歡迎
西陶武獅申報焦作“非遺”
看看家鄉的 文物“寶貝”
弘揚焦作黃河文化正當時
書海之中“靈魂衝浪”
一個向陽而生的農民豫劇團
市圖書館大力推進“書香焦作”建設
去年我市爭取4306萬元文物保護資金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