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菊,獨領風騷千百年
| ||
| ||
|
全世界的菊花品種有3000多種。由於產地不同,菊花的花形和氣味都不太一樣。生長在懷川大地的懷菊花,為“四大懷藥”之一,被中醫藥界公認為藥性最強的菊花。宋代醫學家蘇頌曰:“菊花處處有之,以覃地為佳。”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推懷菊花為各地所產品種之首。
1962年,我國從《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藥材中優選出44種作為“國寶之藥”,“四大懷藥”位列其中。遺憾的是,由於種植麵積減少等原因,從1985年開始,懷菊花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裏意外消失了。近年來,隨著我市“四大懷藥”產業的振興,懷菊花於去年年底再次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恢複專門詞條。本期《厚重懷川》,為大家講一講懷菊花為何能在龐大的菊花家族中獨領風騷。
■ 懷菊藥性獨領風騷
秋景蕭條,萬花紛謝,惟有菊花破霜盛開、花枝滿頭。為此,文人墨客把菊與梅、蘭、竹並列,號稱“四君子”。
中國傳統文化裏,菊花不僅是文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而且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的象征意義。戰國末期,楚國人屈原作《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借菊花表達作者不隨波逐流、卓然自立、堅操篤行的高尚品質。晉朝詩人陶淵明作《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賦予菊花隱士的靈性,表達了對田園與隱逸生活的向往。宋末元初詩人、畫家鄭所南作《客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含有無限的故國深情……
菊花,有野菊、家菊之分,有觀賞、藥用之別,顏色一般有白、黃、紫、綠等。單從觀賞的角度來看,懷菊 花也許並不是最美的花朵,但作為藥用最為有名,是“四大懷藥”之一。另外,安徽的“亳菊”“滁菊”,浙江的“杭菊”,四川的“川菊”和山東的“濟菊”等,在健康功效方麵也各有所長。
“杭菊略顯柔和,偏重於食品、茶品、飲料。懷菊藥味略重,多被中成藥生產使用。”武陟縣懷藥協會會長郭海泉說。
3年前,郭海泉引種杭菊,試圖改良本地懷菊品種,發展茶飲。然而,杭菊在焦作種植後,失去了杭菊的特征,有了懷菊的藥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藥。”郭海泉隻能作出如此解釋。
當前,我市懷菊花的品種主要有懷菊花1號(俗名小黃菊)、懷菊花2號(俗名小白菊)以及珍珠菊等。其中,小黃菊、小白菊為我市傳統懷菊花種植品種,也是懷菊花主栽品種。藥效上,小白菊長於平肝明目,小黃菊花多用於散風清熱。
追溯懷菊花的曆史演變,它由太行山上的野生菊花發展而來,在我市有悠久的栽培曆史。唐代《天寶單方圖》中稱懷菊“原生南陽山穀及田野中……河內名地薇蒿。”宋代醫學家蘇頌曰:“菊花處處有之,以覃地為佳。”覃地為古時焦作轄區。由此可知,懷菊花早在唐天寶年間就已聞名。唐宋以後,懷菊花被列為貢品。曆史上,作為貢品的懷菊花以沁陽皇甫村所產最為著名。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問世,懷菊花作為地道藥材,被推為各地所產品種之首。《本草綱目》中對懷菊花的藥效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該書還記載白菊“囊之可枕”。將菊花曬幹,裝入布袋中當枕芯,名“菊花枕”,枕之有清腦明目、降低血壓之功效。
懷菊花除了作為藥用、藥枕等之外,還廣泛用於茶飲,同時具有食用價值,可以煲湯、蒸、炒、燉、涼拌等。“菊花茶是老少皆宜的茶飲品。值得提醒的是,菊花雖有很多保健功效,但並非人人皆宜,這是因為菊花性微寒,適合陰虛陽亢或實熱體質的人服用。平時怕冷、手腳發涼、脾胃虛弱等虛寒體質者,最好少喝菊花茶。”郭海泉說。
■ 懷菊炮製與時俱進
3月6日上午,郭海泉抓了幾朵幹懷菊花,放入透明玻璃水壺中,倒入開水衝泡。不一會兒,幹花瓣慢慢舒展開來,花形朵朵綻放,像鮮花一般,茶的湯色由清逐漸變為淡黃色,清香怡人。“這是運用無硫新技術烘幹的菊花,泡開後花肉肥嫩,像鮮花一樣好看。”郭海泉說。
千百年來,我市懷菊花傳統加工工藝流程為:鮮花—選花—陰幹或晾幹—熏花—曬花。懷川農民選花時,先剔除爛花,然後按花頭大小分等級。陰幹,就是將花攤置通風、幹燥的空房中陰幹;也可以將菊花一束一束捆好,置於搭好的架子上陰幹。熏花,就是將菊花幹燥後用硫磺熏蒸,既防蟲蛀,又能使花色鮮白。曬花,是將熏白的花薄薄地攤在曬具上晾曬,每天輕輕翻動幾次,兩三天即可曬幹。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藥材質量標準要求的提高,硫磺熏蒸加工方法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烘幹或蒸幹。這種加工方法雖然提高了成本,但藥效更好。”郭清泉說。
如今,我市農民加工懷菊花時,大多采用先進的微波幹燥工藝。鮮菊花從進料口到烘幹好,隻需要十幾分鍾。這種微波幹燥工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烘幹好的懷菊花色澤金黃、花形完整,喝上一杯更是清爽可口。
郭海泉說,懷菊花的炮製,宋代有蒸、炒、酒製等炮製方法,清代除沿用酒製法外,又增加了製炭、童便製等法,並有“去風熱生用,入補藥酒拌蒸”的論述。炮製方法不同,藥效也不同。近年來,我市懷菊花研究開發工作不斷進步,除了藥用外,還相繼開發了懷菊花功能性飲料等深加工產品。
■ 重入藥典升級產業
1962年,我國從《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藥材中優選出44種作為“國寶之藥”,“四大懷藥”位列其中,懷菊花被選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有專門的詞條解釋。後來,由於我市懷菊花產量減少,到了1985年,懷菊花竟然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裏消失了。
“帶有地理產品標誌的懷菊沒有專門注釋,讓人感到遺憾。”3月6日,武陟縣大封鎮老催莊的一個懷藥加工廠內,郭海泉翻開一本上世紀90年代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裏麵懷山藥、懷地黃、懷牛膝均有記錄,獨缺懷菊花。
郭海泉說,懷菊花已有千年曆史,我市對“四大懷藥”的品牌和發展如此重視,懷菊花卻不在藥典之列,長久下去,難道要被曆史遺忘?5年前,作為懷菊花種植、加工、研究的重要帶頭人之一,郭海泉多方奔走,不遺餘力推動懷菊花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武陟縣科技局副局長周本福說,隨著我市懷藥產業的發展以及我市懷藥界的共同努力,去年年底,懷菊花再次正式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市懷藥辦主任馬明琴認為,我市應以懷菊花再次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契機,不斷改良懷菊品種,升級懷菊產業。據了解,我市懷菊花栽培曆史悠久,一直都采用無性繁殖。因此,品種的特征、特性有其相對穩定的一麵。但是,由於對品種提純複壯、選種育種工作不夠重視,懷菊花的品種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分離、退化現象,如花期參差不齊、花形大小不一、抗病力減弱、產量不穩等。
近年來,雖然我市懷菊花種植麵積不斷擴大,不斷有新產品開發,但大多處於粗加工階段,亟待產業升級,按國際標準建立、完善懷菊花質量標準體係,創造出符合國際標準的企業和拳頭產品,讓懷菊花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貢獻,給懷川人民帶來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