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山陽
明萬曆三十九年,鄭王朱載堉在他的家鄉懷慶府(今沁陽市)仙逝,人民感念他的功德,將他葬在了九峰山下。
一天,一位七旬老翁披麻戴孝、跌跌撞撞來到朱載堉墓前,趴在墳頭痛哭流涕,頓足捶胸,口中連說對不起他。哭聲驚動了周圍的百姓,大家圍過來反複審視,不明就裏。等老翁停下哭泣,看墳的老張頭攙起了老翁,問:“敢問這位仁兄,您是何方人氏,我們都是小鄭王生前的鄰居好友,並不曾見您老來過,為何這般悲慟?”
老翁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述說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老者名叫朱載璽,是朱載堉的同族兄弟。嘉靖二十九年,載璽的父親佑善為了奪取載堉父親鄭恭王的爵位,誣告載堉的父親興辦私學、鼓勵農耕,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有叛逆之心,並羅織了40條罪狀。世宗皇帝大為震怒,險些將載堉全家問斬,後經文武大臣極力講情,才將載堉的父親廢為庶人,幽禁在安徽鳳陽,載堉也被剝奪了世子冠帶。
17年後,載堉全家的冤情得到了昭雪。佑善本以為載堉全家會記恨他一輩子,誰曾想載堉的父親不但絲毫沒有怨恨他,還和他重修舊好,親如一家。載堉的父親去世後,載堉遵循父親“恩欲報,怨欲忘”的遺囑,以德報怨,7次上疏神宗皇帝,要把鄭王爵位讓給載璽,以便騰出時間和精力鑽研學問,完成父親的遺願。神宗帝專門派人對載堉的品行進行了長達15年的考查,得知他學問有成,真心讓國,非常感動,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賜給他“讓國高風”玉音坊,以示對載堉品德的彰揚。
載璽得知載堉去世的消息後,深感他的恩德,千裏奔喪而來,替父謝罪。
老張頭和大夥聽完載璽的哭訴,再次為載堉的高風亮節所感動。他們一起在載堉的墳前跪下,叩了三個頭說:“鄭王爺,您高風讓國,永遠是咱老百姓心中的鄭王爺。願您老在天之靈能保佑懷慶府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從此,載璽就在載堉墳前搭了個茅草庵,為他看墳護陵,直到老死。
李成傑 都屏君 搜集整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明萬曆三十九年,鄭王朱載堉在他的家鄉懷慶府(今沁陽市)仙逝,人民感念他的功德,將他葬在了九峰山下。
一天,一位七旬老翁披麻戴孝、跌跌撞撞來到朱載堉墓前,趴在墳頭痛哭流涕,頓足捶胸,口中連說對不起他。哭聲驚動了周圍的百姓,大家圍過來反複審視,不明就裏。等老翁停下哭泣,看墳的老張頭攙起了老翁,問:“敢問這位仁兄,您是何方人氏,我們都是小鄭王生前的鄰居好友,並不曾見您老來過,為何這般悲慟?”
老翁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述說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老者名叫朱載璽,是朱載堉的同族兄弟。嘉靖二十九年,載璽的父親佑善為了奪取載堉父親鄭恭王的爵位,誣告載堉的父親興辦私學、鼓勵農耕,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有叛逆之心,並羅織了40條罪狀。世宗皇帝大為震怒,險些將載堉全家問斬,後經文武大臣極力講情,才將載堉的父親廢為庶人,幽禁在安徽鳳陽,載堉也被剝奪了世子冠帶。
17年後,載堉全家的冤情得到了昭雪。佑善本以為載堉全家會記恨他一輩子,誰曾想載堉的父親不但絲毫沒有怨恨他,還和他重修舊好,親如一家。載堉的父親去世後,載堉遵循父親“恩欲報,怨欲忘”的遺囑,以德報怨,7次上疏神宗皇帝,要把鄭王爵位讓給載璽,以便騰出時間和精力鑽研學問,完成父親的遺願。神宗帝專門派人對載堉的品行進行了長達15年的考查,得知他學問有成,真心讓國,非常感動,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賜給他“讓國高風”玉音坊,以示對載堉品德的彰揚。
載璽得知載堉去世的消息後,深感他的恩德,千裏奔喪而來,替父謝罪。
老張頭和大夥聽完載璽的哭訴,再次為載堉的高風亮節所感動。他們一起在載堉的墳前跪下,叩了三個頭說:“鄭王爺,您高風讓國,永遠是咱老百姓心中的鄭王爺。願您老在天之靈能保佑懷慶府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從此,載璽就在載堉墳前搭了個茅草庵,為他看墳護陵,直到老死。
李成傑 都屏君 搜集整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