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焦作兩義莊一義門的來曆
更新時間:2015-1-16 16:39:20    來源:焦作網-焦作晚報

    焦作市的村莊有兩個義莊和一個義門。兩個義莊分別隸屬於沁陽市西向鎮和馬村區安陽城鄉管轄,義門隸屬於馬村區待王鎮。這三個村名來曆不同,但都彰顯了中華民族仁義的傳統美德。

    沁陽西向鎮義莊來曆:此莊本名益莊,傳為伯益所居之地。義莊村東邊有龍山時期的文化遺址,曰益(義)莊遺址,與之傳說年代夏初相對應。伯益善於馴養家畜家禽,為舜掌理山川,協助大禹治水平土,率民向東治理黃河。在義莊東北3公裏,傳說有大禹頒布《夏時令》的禹邰,為有邰文化遺址,今和益莊遺址一起,同屬市文物保護單位。“益莊”在何時改為“義莊”呢?

    這是由一則掌故而來,相傳伯益的後裔隨大禹治水,落居到了太行山之東的河北,夏王禹死後,伯益本可繼位,可他讓禹的兒子啟繼了位。伯益後裔因其先祖燒製酒具是黑陶,其首領就稱為“墨胎氏”。墨胎氏以弧竹之地成為商的侯國,當了弧竹國的國君。啇末墨胎氏死後,按其遺囑二兒子叔齊應嗣國君,可叔齊認為長兄伯夷禮應繼承君位。兄弟二人推讓不下,就先後來到了周國。周國國君西伯侯姬昌(文王)去世,其兒子姬發不顧葬父,就自立為武王,還急於向東征伐殷商。伯夷和叔齊再三勸諫,周武王就是不聽。無奈,伯夷、叔齊二人不再要周的俸祿,也不再吃周的食糧,隻以野菜延息,最終還是餓死在了首陽山(在今山西永濟縣西南)。周武王東征滅掉鄂國,又滅了殷商,建立西周王朝後,把次子邘叔封在了鄂國故地稱邘國。伯夷和叔齊遜讓君位,勸諫武王停止征戰的故事也很快在邘國傳開。到了漢代,司馬遷把這個故事寫入了《史記》,受到世人的讚揚。作為皇覃氏之根的故鄉崇儒之士,更為伯益及其兒子伯夷、叔齊兄弟的禮義之舉所感動,於是就把村名“益莊”改為“義莊”,以作永久紀念傳頌。

    馬村區待王鎮義門來曆:元初仁宗皇帝時(公元1314年~1320年),在今義門村裏,住著一戶七世同堂的張姓人家,全家60餘口人和睦相處,尊老愛幼。這張家院裏原本長有相距幾尺遠的兩棵槐樹,長到幾尺高以後,兩棵樹開始往近處相靠,漸漸地就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一樹兩根的“人字形樹”。奇跡出現後,消息不脛而走,十裏八鄉的人都來觀看!大家看到張家這一大家人歡歡喜喜、其樂融融、相親相愛、互尊互敬的祥和氣氛,再看看這奇特的象征的連理樹,人人交口稱讚,個個咂舌讚美,賞心悅目,受益匪淺。消息自然也很快傳到了朝廷那裏,仁宗也大為驚訝,遂下了一道詔書,命令撥款,並覓來能工巧匠,為之修了一個旌門牌坊,稱作孝義門,以表彰張家七世同堂之家風。因為有了這個孝義門,就有了孝義村,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又把孝義村省稱為義門村。可惜的是,那棵幹粗冠大的連理樹作為曆史的見證,生長了600多年,記載了張家七世同堂,團結和樂的美好家風。而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伐木燒掉了!

    馬村區安陽城鄉義莊來曆:明末,有康、孟、李、蘇四大才子,十年寒窗,但他們年年赴京趕考,年年名落孫山。年複一年,他們便發誓永不再赴考場,再則也無顏見父老鄉親,便商量找個地方隱居下來,以務農桑為生。於是,他們攜帶家眷老小,在一個名叫五裏三崗(今義莊)的地方隱居下來。這裏環境比較惡劣,很難有好的收成。四才子也不氣餒,憑著勤勞的雙手,挖井取水,修河排澇。幾年之後,終於建立起田產莊園。四人雖不同姓,卻親如一家,友情極深。一日,他們議論起該有個村名為好。恰巧,有一卜人從路邊走來,四人忙上前請教給村子起個名字,卜人也不推辭,捋著胡子笑道:“村名現成,你們四人雖不同姓,卻義重如山……”未等卜人說完,四人異口同聲領悟道:“義也!義莊!”算命先生微微一笑,點頭告辭。後來,四人寫好文書呈報官府核準,取莊園之名為“義莊”。

    □ 李慶保

 

文章編輯:wxj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