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懷藥”的傳承與夢想
新年伊始,我市懷藥研究人員在謀劃懷藥發展時,發出共同呼喚,表達同一夢想:“四大懷藥”產業亟待提升,我市應把發展壯大“四大懷藥”作為焦作經濟轉型的主戰略,使這一傳統優勢產業轉化為支柱產業。
“四大懷藥”是焦作一張獨有的名片,是焦作得天獨厚的資源。提起“四大懷藥”,焦作人都不陌生,但是,如果問“四大懷藥”為何姓“懷”?為何焦作的“四大懷藥”最地道?相信很少有人能回答清楚。
從本期開始,《厚重懷川·尋根》推出“四大懷藥”係列報道,探尋“四大懷藥”的起源、挖掘“四大懷藥”的曆史文化、尋訪與傳承“懷商”精神、講述民間故事、融彙專家的思考,從不同視角再次審視懷川大地的稀世珍品——“四大懷藥”,以期從“四大懷藥”的興衰傳承中,尋求提升“四大懷藥”產業的有益啟示。
□ 千年文化地道傳承
“鄉民種藥是生涯,藥圃都將道地誇。薯蕷籬高牛膝茂,隔岸地黃映菊花。”清乾隆年間,懷慶府河內縣令範照黎的這首詩,真實描繪了曆史上懷慶府人民種植“四大懷藥”的場景。
“四大懷藥”在焦作的種植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相傳,夏、周時期,我市北部太行山區,野生地黃、山藥、牛膝、菊花漫山遍野。沿山居民上山砍柴、采摘野果時,發現這四種野生植物能滋補保健、強身健體,就采集食用,移栽到農田。“專家考證,‘四大懷藥’由焦作北部太行山中的野生物種馴化而來。沁陽神農山的老君窪一帶,至今仍保留著山藥溝、地黃坡、牛膝川、菊花嶺等古地名。”市懷藥辦主任馬明琴說。
這四種野生物種走出太行山,很快在懷川大地落地生根、發展壯大,主要得益於這裏的土地——既采擷了黃河上遊各個地區不同地質條件的豐富營養,又吸納了太行山上岩溶地貌滲透下來的大量微量元素、腐殖質和礦物質,土質疏鬆、排水快捷、土地肥沃。另外,還得益於這裏獨特的光照和降水小氣候。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再加上懷川人民的精耕細作,鑄就了這四種藥材彌足珍貴的品質,讓其成為曆代宮廷皇室的貢品。《懷慶府誌》記載:“地黃、山藥、牛膝、菊花等俱出河內,為貢獻常數。”史料記載,公元前734年,封建諸侯衛桓公就以懷山藥為貢品進獻周王室。
1500年前,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名醫陶弘景,最早提出用藥重視“地道產地”,首創了“地道藥材”理論。這一中草藥理論的創立與發展,讓焦作所產的山藥、地黃、牛膝、菊花與外地所產的藥材區別開來,為“四大懷藥”概念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又經過600年的實踐,到宋、明時期,醫藥界一致認為:地黃、山藥、牛膝、菊花,以懷慶府所產最為地道。焦作地區古為覃懷地,隋、唐及以後稱懷州、懷孟,明朝改為懷慶府。為區別其他產地的產品,醫藥名家對這四種藥材冠以“懷”字,合稱“四大懷藥”。
如今,我們翻閱中醫藥典籍,談及山藥、地黃、牛膝、菊花時,總能找到“懷”的影子。據考證,《本草綱目》記載:“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宋《圖經本草》記載:“牛膝生河內山穀……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真。”宋代醫學家蘇頌曰:“菊花處處有之,以覃地為佳。”在《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方劑中,懷地黃一藥共見14處。
明朝末年,懷慶府的懷藥生產、銷售已形成規模,府屬八縣的藥商紛至府城(今沁陽)開設藥材行棧。到了清朝中期,城中藥材行棧已發展到100多家,一年兩次的藥材大會吸引了四海客商前來交易,大量懷藥以漕運的方式通過我市境內的大沙河順衛河直下天津。懷慶藥材大會係當時國內五大藥材大會(武漢、安國、樟樹、禹州、懷慶)之一,懷藥聲譽與日俱增。
這一時期,隨著“四大懷藥”大量外銷,產生了曆史上與徽商、晉商齊名的“懷商”。“懷商”以主營“四大懷藥”發跡,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國,讓“四大懷藥”享譽海內外。
□ 改革風動涅槃重生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公私合營、公有製與集體所有製改造,延續數百年的“懷商”“懷幫”宣告解體,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文革”時期,我國推行“以糧為綱”路線,“四大懷藥”種植麵積驟減。
改革開放的春風,讓“四大懷藥”枯木逢春,進入發展新階段。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農民當時還沒有市場意識,守著“四大懷藥”這一寶貝,卻在貧困線上掙紮。當時的街道上,幾乎找不到銷售“四大懷藥”的店鋪。
後來,我市成立懷藥辦,引導農民闖市場,我市“四大懷藥”種植麵積迅速恢複。2000年至2010年,“四大懷藥”迎來“黃金十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在全國布點設店銷售“四大懷藥”,打開了“四大懷藥”的市場。
這10年間,在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下,催生出200多家“四大懷藥”加工企業,生產出了幾十種“四大懷藥”飲料、食品等。國家認定焦作為“四大懷藥”的原產地,“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我市“四大懷藥”種植基地被評為“河南省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之首。我市注重品牌保護,注冊“懷”及“懷”集體商標及證明商標。2008年,“四大懷藥”種植與炮製工藝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前,我市“四大懷藥”種植麵積22.4萬畝。全市有一定規模的懷藥加工企業100多家,懷藥產品有280多種,中藥製藥及飲片生產企業有5家。“四大懷藥”營銷網絡不斷發展,國內20多個省市建立懷藥專賣店、加盟店600多家。
武陟縣是我市“四大懷藥”主產區之一。2014年,該縣“四大懷藥”種植麵積10萬畝,約占全市總量的40%。該縣通過規範化種植、新品種研發、製定優惠政策、扶持龍頭企業、帶動懷藥深加工等措施,推動“四大懷藥”產業發展。目前,該縣從事懷藥加工的企業有100多家,其中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的精深加工企業42家,開發懷藥深加工產品100餘種。該縣經營“四大懷藥”的有近2萬人,長年住在廣州的商戶有1000餘人,每年在廣東銷售懷藥3萬餘噸。廣東市場的武陟懷藥不但內銷量大,而且出口外銷形勢樂觀,每年出口的懷藥占銷售總量的50%。
近幾年,溫縣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技術支撐,大力推廣“四大懷藥”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集聚發展。目前,溫縣“四大懷藥”及其他中草藥種植麵積長年穩定在10萬畝以上,是“河南省十大中草藥種植基地”。該縣培育種植專業合作社127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近萬戶,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規範種植模式,促進了溫縣“四大懷藥”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2014年,通過溫縣國家級出口“四大懷藥”質量安全示範區的創建,為懷藥企業出口創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做強特色助力轉型
入冬以來,我市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銷售山藥的地攤。溫縣的公路兩側,銷售山藥的地攤成為一大景觀。來焦的外地遊客購買“四大懷藥”時,看到這一景觀卻無所適從,不知道哪家銷售的“四大懷藥”正宗。專家認為,這一現象是“四大懷藥”產業發展存在問題的一個縮影。
“‘四大懷藥’是焦作地區最具地域特色和開發前景的優勢資源。雖然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懷藥產業化,圍繞‘四大懷藥’的生產、加工、銷售進行了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四大懷藥’產業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武陟縣政協主席王亦山說。
王亦山認為,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形勢下,如何使“四大懷藥”從傳統產業轉化為支柱產業,成為擺在我們麵前的重大課題。
“我市‘四大懷藥’產業亟待提升!”馬明琴說。近年來,我市“四大懷藥”市場無序;科技研發跟不上,產品品牌少、附加值低,加工鏈短,基本停留在銷售原始農產品和初加工階段;懷藥企業小而散,缺乏龍頭企業;缺少規範的“四大懷藥”交易中心。
尤其讓專家憂心的是,近年來,懷藥品種混雜,優質品種退化。在“四大懷藥”中,懷山藥(其中包括鐵棍山藥)名氣最大,但藥農不注重本地山藥的育種和培育,純正懷山藥品種正在減少,麵臨品種退化的危機,我市亟待建立“四大懷藥”基因庫。
“武陟縣從事懷藥加工的企業有100多家,年產值在千萬元以上的深加工企業隻有4家,缺少帶動懷藥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雖然全縣懷藥產品有80多個、專利產品13個,卻沒有一個準字號、健字號產品。”武陟縣科技局副局長周本福說。他建議政府部門出台激勵政策,鼓勵企業研發高端產品;加強懷藥基礎研究,培育優良品種;加大組織化程度,培養龍頭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究開發新產品,打造名優品牌。
溫縣“四大懷藥”協會會長王素霞說,鐵棍山藥是懷山藥中的極品,溫縣將鐵棍山藥品牌做大後,外地山藥假冒鐵棍山藥,大量充斥市場。她認為保護鐵棍山藥品牌,練好內功是根本,要拉長產業鏈,對山藥進行深加工,形成產業鏈,建成全國山藥交易中心。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我市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經濟轉型示範市和美麗焦作建設,開發好“四大懷藥”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將成為我市經濟轉型的強大引擎。
記者 李曉軍 陳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