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夷中(837~?),唐代詩人。《北夢瑣言》卷二:聶夷中,“河南中都人。按中都為古邑名,地在今河南沁陽東北。”內都城隍廟碑記:“內都,元魏之中都也。”前幾年,筆者曾赴內都村考察,據內都聶姓老人說,聶姓在內都曆史悠久,其中,曾一度遷到沁陽,後來又從沁陽遷回內都。可見,聶夷中為現在的博愛縣內都人。
聶夷中鹹通十二年(871年)中進士。由於時局動亂,他考中進士後,適逢朝政混亂,在長安滯留很久,也得不到工作,他去應試的時候穿了一件黑色綿袍,已經破敗不堪,到了夏天也沒有錢買換季衣服。一年多後,才補得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餘物。
由於出身貧寒,嚐遍了民間的辛酸苦楚,聶夷中的詩作,大都是同情人民的悲世憫人的詩,憐憫農民耕種的艱辛與收獲的艱難,風格平易而內容深刻。聶夷中雖然身處官場,卻是進退兩難,他雖然才華橫溢,卻身處亂世,才華得不到發揮,雖心懷壯誌,卻終無所成;所以他的詩含蓄諷刺,有感而發,篇篇都是佳作,句句都是警句。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諷刺貴族公子的驕奢淫逸:“漢代多豪族,恩深益驕逸。走馬踏殺人,街吏不敢詰。紅樓宴青春,數裏望雲蔚。金缸焰勝晝,不畏落暉疾。美人盡如月,南威莫能匹。芙蓉自天來,不向水中出。飛瓊奏雲和,碧簫吹鳳質。唯恨魯陽死,無人駐白日。”“花樹出牆頭,花裏誰家樓。一行書不讀,身封萬戶侯。美人樓上歌,不是古涼州。”《田家》《詠田家》譴責封建賦役對勞動人民的慘重剝削,《雜怨二首》表現連年戰亂造成人們家庭離散的痛苦,寫來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唐才子傳》謂其“傷俗閔時”“警省之辭,裨補政治”。詩人喜歡采用五言古詩和樂府的形式,以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將觸目驚心的社會現象暴露在人們眼前,冷峭有力。像《詠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隻照逃亡屋。”《田家二首》:“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格言。
聶夷中的詩不僅有憫農詩,而且對官場的貪腐、在國難當頭醉生夢死的生活也多有批判,如《大垂手》:“金刀剪輕雲,盤用黃金縷。裝束趙飛燕,教來掌上舞。舞罷飛燕死,片片隨風去。”《空城雀》對官場的貪腐現象也作了生動的批判:“一雀入官倉,所食能損幾。所慮往複頻,官倉乃害爾。魚網不在天,鳥網不在水。飲啄要自然,何必空城裏。”《過比幹墓》則是批判朝廷不分忠奸、不辨賢愚,“佞是福身本,忠作喪己源”,奸佞的人得到提拔重用,忠於國家和民族的人卻是災禍惹身。他悲憤地寫道:“殷辛帝天下,厭為天下尊。乾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佞是福身本,忠作喪己源。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腐骨不為土,應作石木根。餘來過此鄉,下馬吊此墳。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烏夜啼》:“眾鳥各歸枝,烏烏爾不棲。還應知妾恨,故向綠窗啼。”
聶夷中的詩中,家鄉的俗言俚語頗多。如“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兩葉能蔽目,雙豆能塞聰。理身不知道,將為天地聾。”“門前兩條轍,何處去不得。”非常平實而又生動形象,字麵雖然淺顯,內容卻深刻,入木三分。
□ 魏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