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垂(698~756),字工卿,唐代溫縣人,司馬懿之弟司馬馗的十六世孫,唐代中書侍郎(宰相)司馬鍠之第二子,開元天寶年間階至中大夫,官至魏郡太守,封爵“河內縣開國男”。
其父司馬鍠去世時,司馬垂才10歲,他18歲入仕,出任揚州參軍,揚州最高長官李傑十分賞識他,把政務委托給他處理。10年後,司馬垂署理右衛倉曹,提升勳爵為上柱國。開元年間,桂州都督兼禦史遊子騫按察嶺南,奏請司馬垂為判官,執掌人事考評選拔。當時嶺南的士族多為北方犯法被貶謫的士人,在嶺南被當地百越土著所侵害欺淩。司馬垂命人核查案情,甄別釋放他們歸鄉的有2000多人。不久遊子騫死於任上,司馬垂代行職務,回朝複命,官拜大理評事,負責到地方審理案件。有次鹽州有人結眾謀叛,詔命大理寺評事、刑部員外郎和監察禦史“三司使”會審,司馬垂作為大理評事參與審理,他嚴辦叛亂首領,其餘的人則從輕發落,由於處置得當,提升為大理司直。禦史中丞郭虛已出任關內采訪使,奏請司馬垂為判官,不久遷為殿中侍禦史。當時有位軍官仗勢犯法,司馬垂欲究其罪,不料對方勢大,司馬垂反被對方所陷害,貶官象山尉。郭虛已奏明皇上為司馬垂申辯,皇上心裏也後悔,就下詔恢複司馬垂的殿中侍禦史官職,任水陸運使,贈雜彩時服,並親手書寫詔書予以褒獎。禮部尚書席豫黜置河北時,奏請司馬垂為判官,轉職為戶部員外郎。公元749年,郭虛已出任劍南節度使,又奏請司馬垂為采訪判官,遷祠部郎中,後代理漢中太守,兼任山南西道采訪使,在地方上治理有方。在此期間,天寶五年,宰相李林甫謀害太子李亨,先從太子妃韋氏的兄長韋堅下手,一路貶斥韋堅兄弟,最後將韋堅殺害。其中,韋堅有個兄弟貶謫在漢中,司馬垂與三司按察辨明韋氏之冤。當時李林甫當權,天下盡攝其淫威鴉雀無聲,隻有司馬垂能守之以正,不懼權臣,天下都推崇其仁勇。
司馬垂後調任儀王府長史,任巨鹿郡太守,轉常山郡太守,賜紫金袋。後遷魏郡太守(治所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封河內縣開國男。天寶十五年正月,安祿山反叛後,司馬垂不願投降安祿山,加上當時心髒病發作,就辭職而去,被安祿山軟禁到清河縣養病。天寶十五年三月唐王朝任命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河北采訪使,發兵征討安祿山,欲先攻魏郡,捉拿安祿山所派的魏郡太守袁知泰,迎回唐王朝的魏郡太守司馬垂。唐兵擊敗安祿山魏郡守兵後,因司馬垂病情加重,無法出山,隻好置於平原縣治病。天寶十五年十二月,司馬垂病逝於平原縣,享年59歲。
司馬垂的詳細事跡未見史書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建立的《大唐禦史台精舍碑銘》,其上所刻禦史的名字中可以見到司馬垂。《舊唐書·列傳七十八·顏真卿》中,關於收複魏郡之戰記錄有司馬垂的姓名。2001年5月,偃師市出土了顏真卿撰文並書丹的郭虛已墓誌,誌文裏也提到司馬垂的名字。司馬垂的墓誌於上世紀20年代出土於洛陽地區,現存於國家博物館。此墓誌長75厘米、寬74厘米、厚8.5厘米,誌文33行,滿行33字,有界格,楷書,間有行草。此墓誌詳細記載了司馬垂的生平事跡,為我們研究開元天寶年間的社會狀況提供了寶貴的曆史資料,具有重要的價值。
□ 張保民 謝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