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年間,張瑞彩不僅是懷慶府河內縣出了名的大財東,更是人口皆碑的愛國恤民大英雄。
張瑞彩,字耀軒,今中站區府城街道北朱村人,明北平布政使張昺(正二品)之遠世裔孫。幼時家境殷實,飽讀詩書,博學多才。稍長,在東王封村民族實業家靳發蕙的煤炭公司供職,積累了豐富的采礦技術與管理經驗。後來,他先後在豫、晉、陝多處開辦煤礦、興辦實業,家財萬貫。他為富寬厚,救助過窮人無數,北朱村人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他愛國恤民的事跡,難以盡數。
一是愛國,維護礦產主權,分發現大洋支持煤礦大罷工。
1898年,英國福公司和河南豫豐公司在北京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正式簽訂《豫豐公司與福公司議定河南開礦製鐵以及轉運各色礦產章程》,焦作煤礦從此誕生,英商福公司來焦作開辦煤礦,西大井(王封煤礦)便是其中一處。
由於英商福公司資本家瘋狂掠奪我國煤炭資源,殘酷剝削礦工,罷工抗爭時有發生,1925年的反帝爭權利大罷工就持續了8個月。當時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迫使英商資本家作出妥協:將英福公司更名為“中福公司”,中國人有了正當的開采煤炭權益。中站地區的西大井(王封礦)在那場反帝、反剝削鬥爭中首當其衝,是由於張瑞彩的大力支持:首先是高薪聘請教官,組織罷工參與者軍訓;其次是為罷工者統一發放黃戰帶、白羊肚毛巾等,以增強戰鬥性和對此團隊的識別性;其三是為每位到西大井(王封礦)罷工者每日發放一塊現大洋。
二是仗義疏財,扶困濟貧,支持北朱村各種演出團隊演出。
張瑞彩在濟源、修武及山西、陝西開辦多家煤礦,平時忙得很少回北朱村,但他無論再忙,“祭灶”的小年非回村不可。他一回村就忙了起來:或是令賬房開些條子,讓貧困家庭到他的糧食坊背糧食;或是發放現金,讓村裏人治病抓藥、買布匹過新年。
在確保村民柴米油鹽生活必需品的同時,他還要出資扶持500餘人的武術團和旱船、高蹺、秧歌、腰鼓、背樁、抬皇杠、舞圍竿、八音等諸多的演出團隊。他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督促各團隊加緊訓練。在傳承祖宗留下的文武專長的同時,增強村人的凝聚力,活躍村民文化生活。
村民們都說,張瑞彩為全村演出投的錢多得數不清,僅每年農曆正月初八新店火神廟會“上廟”一項的資金,就充分顯示了他的經濟實力:各演出團隊都統一服飾,還要置辦演出用品,連出行服務的48輛車馬的牲口毛色都是統一的。除了這些,張瑞彩還買下了新店村火神廟對麵戲樓後的一片地,用以統一停放車馬和存放演出器械。
他的付出沒有白費:北朱村每年的新店火神廟會演出都很精彩;春節的紅拳武術展示和各種演出,都深為老百姓喜聞樂見!
三是熱心公益事業,心係全村安危,組織加固村西大石河東畔的護村防洪大堤。
北朱村西邊的大石河是一條季節性河流,汛期不時泛濫。為長治久安,張瑞彩於民國年間發動、組織全村人加固西石河大堤,號召有錢出錢、有人出力,剩餘的由他自己“包圓”。在他的帶領下,村裏人積極響應,完成了這項宏大工程,使北朱村多年免於水患侵擾。
四是錚錚鐵骨愛國心,不為日寇所用,西走寶雞。
張瑞彩對日寇入侵恨之入骨,堅決不為日寇做事。為保存實力,已是疾病纏身的他,帶著采礦精英和寶貴設備開赴陝西寶雞,繼續開辦煤礦。在那裏,他盡力幫助家鄉人,最起碼是享受優厚待遇跟著他幹。老鄉們都很敬重他,說他的“河南同鄉會”會長當得有功。
這樣一位誌士仁人,卻病逝於寶雞。前些年,族人想接回其遺骸時,發現張瑞彩的墓早已被當成無主墓處理,難以尋覓。
□ 嫻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