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五村
中站區許衡街道有五個大的村莊,自東向西分別是:李封村(含李封一、二、三村)、東王封村、西王封村、東馮封村和西馮封村。因這五個村都處在中站區的北部,中站人習慣把這五個村叫“上五村”。
李封村
李封村位於中站區的主要位置,與城區參合在一起,既是城中村,又獨立為村,是中站區最大的村莊。為方便管理,村被分成三個:李封一村、李封二村、李封三村。據史料考證,早在秦漢時期,這裏已經有了村莊。據《河內縣誌》記載,在宋代時已有李封村名。
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後,當時的焦作縣下設焦作、李封、王禇三個區,中站一帶歸李封區管轄。1949年,焦作縣改焦作礦區,設李封鎮,中站一帶歸李封鎮管轄。1956年,焦作礦區改焦作市,下轄焦作、李封、馬村三個區,李封區轄李封鎮。1957年,撤消焦作、李封、馬村區,設市區(城區)、郊區,李封鎮歸城區,其餘農村歸郊區。1958年,焦作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城區、郊區,設立解放區、中站區、馬村區。至此,才有了中站區這個行政區名稱。如此看來,李封村在中站這塊地方起著重要作用。
1916年,英福公司在李封村開掘了東大井,即後來的李封礦,成為焦作礦務局主要煤礦之一。
李封村還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曆法學家許衡的故裏。2013年6月,許衡墓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封村
王封村的村名來源說法有二:一說,人們遷居此地時此地無名,旁有一座汪墳,便起村名為汪墳村,後覺得村名帶“墳”字不吉利,便改為王封村。一說,有一個萬王被封到此地,現村南仍有一座萬王塚,故名為王封村。後村子被一分為二,即東、西王封村。
2007年,中站區小尚村發掘出了一座宋代古墓,墓誌中記載有王封村,這就說明,早在宋代已有王封村了。
1919年,英福公司在王封村開掘了西大井,即後來的王封礦,也為焦作礦務局主要煤礦之一。
王封村是元忽必烈時的“尚藥太醫”“太醫院副使”靳德茂故裏。2007年,在靳德茂墓出土的車馬出行儀仗方陣陶俑震驚全國。
馮封村
馮封村的村名來曆、傳說與馮道有關。
馮道,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後唐、後晉時任宰相;契丹滅後晉,到契丹任太傅;後漢時任太師;後周時任太師、中書令。
據傳,馮封村這片地方曾是馮道的封地,故村名便叫馮封村。後村子被一分為二,即東、西馮封村。
二、下五村
中站區府城街道也有五個大的村莊,自西向東分別是:小尚村、朱村(含北、南朱村)、造店村、敬村(含北、南敬村)和府城村。因這五個村都處在中站區的南部,中站人習慣把這五個村叫“下五村”。
小尚村
小尚村古稱古尚賢村,《河內縣誌》載為小尚祿作,估計小尚村名由此省讀而來。2007年,小尚村發掘出了一座宋代古墓,墓誌中記載墓主人是“小向人也”。小向即小尚村,古代“向”通“尚”。這說明,早在宋代時已有小尚村了。
朱村
朱村(含北、南朱村)的村名來曆與後梁太祖皇帝朱溫有關。在北朱村東北處有一座大土堆,這就是朱溫的墳墓,村名便叫朱村。
朱溫,唐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最初參加黃巢起義軍,後來降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溫廢唐稱帝,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史稱後梁,廟號太祖。
北朱村現有張昺墓和張昺祠。張昺,明代洪武年間曾任工部右侍郎、北平布政使等職。張昺反對燕王朱棣篡位,被燕王所殺。張昺逝世後,明英宗嘉其剛直強悍,威武不屈,贈兵部尚書,褒其忠義節烈,諡“忠烈”。據《張氏族譜序》記載,張昺後裔從山西澤州遷居北朱村,宗支繁衍。他們帶來了張昺的骨灰或遺骨,在此建墓祭祀。
造店村
造店村名的來曆與“武王伐紂”有關。造店村原名“造甲店”,在《修武縣誌》《河內縣誌》中均有記載。傳說村中有幾家給官府造鎧甲的店鋪,武王伐紂大軍路過造店村時,村人為武王大軍打造鎧甲,故得名“造甲店”。後來,人們為簡便口語,造甲店就變成造店了。
敬村
敬村的村名來源於西晉名將苟晞。《晉書·列傳》載:“苟晞,字道將,河內山陽人也。”史載,晉時焦作一帶為河內郡,下設山陽、修武、溫等十縣。苟晞為西晉名將,屢立戰功,被封為大將軍、大都督等要職。311年,匈奴大將石勒打敗了苟晞,苟晞全家被滿門抄斬。
這裏因是苟晞故裏,故而便取村名“苟村”,後村子分南、北苟村。又因“苟”與“狗”讀音難辨,易被誤解,便將“苟”字旁加“文”為“敬”,南、北苟村遂易名南、北敬村。現在當地人仍習慣稱南、北敬村為南、北苟村。
府城
府城,又稱集賢村,古時因村中有“集賢書院”而得名。
府城早商遺址位於府城村西北,是一處底蘊豐厚、內涵豐富的文化遺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府城為古代“雍國”所在地,古又稱雍城。《修武縣誌》載:“修武縣有雍城,在清化東,修武西。今考縣西五十裏有邨,曰府城。”《修武縣誌》載:“雍,周文王之子封地。”周朝初建,周文王的第十三個兒子被封於雍地,人稱雍伯,雍伯是雍國的創始人。其後人以國名為氏,稱雍氏,形成了今天的雍姓。
至於為什麼稱府城?《修武縣誌》記有:“至邨名府城,父老傳聞曾於此產郡城,其曰府城或由此歟!”現在,當地老百姓還經常這樣說:過去要在這裏建府衙,但後來沒建成,所以就取村名叫府城。